□ 許博卿
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騰飛,社會各界對于我國對外形象塑造的關注度日益增強。國家對外形象的塑造離不開網絡環境的支持。如何深入系統地探索出合理的發展戰略,提升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已成為重要議題。
對外傳播主要指的是跨國傳播,即國家通過報刊、電視以及互聯網等傳播媒介,實現對外交流目的的活動。在對外交流的過程中,國家可以塑造自身的形象,維護人民利益,保障國家主權,積極宣傳本國的治國方針和價值觀念。通過傳媒手段,我們可以了解不同國家和文化之間的異同,增強國與國之間的良好交流與合作,最終實現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目標。
以網絡環境為依托的信息傳播工作具有高度聚合的效果,它除了在關鍵時刻實現聲援,也會出現不實信息報道的情況。新聞媒體的某些行為決定著公眾獲取新聞的內容,難免出現一些煽動群眾情緒的信息資訊,進而對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形象都造成負面影響。網絡傳播在網絡暴力事件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互聯網技術提升了信息傳播的數量和速度,這是網絡環境信息傳播的優勢,但在某種程度上,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對于傳統媒體來說,信息的發布需要經過采集、篩選和編排等多個環節,然而在網絡環境中,人人都能成為信息傳播活動的主體。這種發展模式導致很多信息真偽難辨,信息的誤讀和虛假信息的傳播使我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對外形象受損嚴重。
盡管近年來我國已逐漸推行了網絡實名制等相關措施,但是在網絡信息量冗雜的背景下,監管盲區仍然存在。從某個角度來說,網絡媒體的發展已然超過傳統媒體,這給互聯網領域的治理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它不僅對國內社會穩定產生影響,同時還對我國在國際環境中的社會地位產生影響。國內網絡環境動蕩不安,直接導致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對外形象受到沖擊。
全球早已進入移動互聯網的時代,“低頭族”“觸屏族”比比皆是,網絡已經成為世界各地公認的快捷交流工具,互聯網環境中的公眾信息對于國家形象的塑造具有十分重大的影響。近年來,網絡環境中興起的許多“平民記者”成為正規媒體之外的新聞信息傳播和報道的群體。但是,由于國家對于網絡環境中的信息傳播和報道現象的管控能力不足,網民在網絡環境中發布的信息和資訊可能會對傳統網絡媒體的公信力造成沖擊。
在網絡傳播環境下,我國的經濟發展目標為保持新常態下的穩健型増長模式。在現代網絡社會中,中國積極地參與到國際經濟事務中,其中主要包括經濟援助、人道主義事業等方面。此種發展模式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我國經濟的發展水平,從而擺脫西方媒體對于中國的刻板印象。
國家政治實力的外化表象,即國家的政治形象,它從各項政治活動中衍生而來。隨著近年來我國的政治形象在國際輿論環境中不斷地呈現出新的變化,正面形象和負面形象交替產生,這主要是因為國內外的政治體制以及思想意識形態等方面存在差異。通過積極地參與網絡環境建設,有利于減少西方國家對于我國政治建設活動的誤解。
通過對我國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等方面的要素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其所處的國際地位之間具有正比例的發展關系,國家的綜合實力越強,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越高。構建以互聯網發展為主要導向的文化環境,能夠豐富和發展國家核心價值觀念,進一步擴大我國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價值觀念的影響。
現代化網絡環境對于我國對外形象的建設和發展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但與此同時,我國在網絡環境構建和管理的過程中也面臨著較為嚴峻的挑戰。對此,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需要從實際出發,結合我國當前互聯網的建設水平以及我國對外形象的塑造需求,持續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良性發展。對于網絡信息資源傳播的受眾群體來說,國外媒體也可以充分地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參與到國際事務當中。例如人民日報社、新華通訊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政府新聞網等影響力較強的主流媒體可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今天我們正處于世界各國交流高速發展的新時期,我國的對外交流和信息傳播活動仍面臨著一些問題。這就要求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需要從我國實際的發展情況著手,處理好國際公共事務,特別是處理好海外媒體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對我國形成的刻板印象以及虛假報道等問題。從事對外傳播工作以及網絡環境維護的工作人員,要將工作的重點放在對外傳播工具的角度,加強對外發展政策的研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新型國際發展格局以及對外傳播模式的建設當中。
為了有效地增強我國權威網站的國際影響力,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需要積極地對國際社會網絡媒體受眾群體的心理進行研究,借助“使用和滿足”理論,對受眾在接觸媒體時的內心期待進行研究。這樣使受眾直接接觸到新媒體的同時能探究產生此類現象背后的原因,進而分析社會環境和個體心理狀態的方法。
在面對突發事件時,若能在第一時間完成信息的發布,就能掌握輿論的主導權,同時也能掌握對事件處理的主導權。在社會中出現了突發事件時,若從事新聞信息報道的工作人員片面地追求新聞發布的速度,忽視了新聞工作人員的職業操守,很可能導致虛假新聞的產生。針對此類問題,網絡媒體需要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對網絡環境中的各項信息都進行嚴格審查、監督和管理。政府工作人員同樣也需要配合各級部門的管理和監督,在對正規渠道權威信息進行發布之前,對網絡環境中流傳的不實信息進行責任追究,把網絡環境中虛假信息報道和傳播的損害降到最低。
國家形象是國內社會和國際社會對于一個國家總體形象的認知,公眾對于國家形象認知的主要途徑是大眾傳媒提供的信息。我們要對網絡環境中的信息來源渠道進行妥善管理,及時有效地對外公布來源可靠的正確信息,引導網絡環境中的受眾群體積極地參與到網絡環境的維護和建設之中,進而形成一種由國家引導、民眾積極參與的良好網絡環境發展格局。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發展新階段,國家形象和全球影響力成為衡量我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在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應加強對互聯網媒體的監管和治理,把握其對國家形象塑造帶來的積極影響和不良后果。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積極傳播中國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