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 夢(招遠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山東 招遠 265400)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保護方面,不同屬性、不同種類的“非遺”依其特性和生命力的強弱,應有不同的法律制度甚至特殊措施進行保護。關于“非遺”的法律分類,筆者在相關論文中主要探討了三個分類標準:“以‘非遺’是否可市場化為標準”,“以‘非遺’是否習俗化為標準”和“以‘非遺’是否宗教化為標準”。三個標準下的“非遺”生命力強弱各不相同。大體而言,可市場化和宗教化相關的“非遺”生命力一般比較強,而可習俗化的“非遺”則在快速的現代化推進下生命力比較弱。三個標準之下的“非遺”應該由不同法律制度來保護。同時,對于特定標準下的“非遺”也應有不同法律制度或其他措施來保護。本文中,主要討論既可市場化又可產業化的“非遺”保護和發展的法律制度適用與創新問題,并通過對這一特例的透視,以期對此類別下所有“非遺”保護有所裨益。
2006年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名錄。此項目由于有識之士的前期倡導與后續的身體力行,逐步形成了產業化格局。手藝人群體基本沒有流失,甚至在產業化的發展過程中,從業人員數量有所擴大。臨夏磚雕產品大多應用于宗教領域或高端市場當中,諸如伊斯蘭教寺院、道教道觀建筑裝飾當中,一些民族地區(特別是伊斯蘭民族地區)大型廣場的建筑裝飾中多被采用,有品位、有經濟實力的家庭建筑裝飾中也被采用。其目標銷售市場涉及宗教、社會公共場所、家庭等。產品主要銷往甘肅、青海、新疆等地。
據筆者2011年11月份調查,臨夏磚雕產品價格每平米在4500元以上,加上磚雕專業的工匠組合安裝費用,磚雕產品價格每平米在6000元左右,隨著市場成本的增加,現今價格肯定高于先前價格。這個價格指的是可市場化、產業化的臨夏普通磚雕產品價格。而作為純粹手工藝術品的磚雕產品,則不在此種價格范圍內,它們價值、價格更高。當然,由于受當地旅游業不發達、產品的消費偏好培育滯后、外銷渠道不暢等因素所限,純粹手工藝術品磚雕產品市場份額很小,這種產品雖然是可市場化產品,但不屬于可產業化范圍,對它的保護,需要不同于既可市場化又可產業化的臨夏磚雕產品的管理制度、辦法。而在機器工業的推動下,看似紅紅火火的市場化、產業化的磚雕產品的生產、消費,及其市場主體競爭方面,也存在著現實的和潛在的問題與危機。總體看來,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磚雕藝術的工業化生產與純粹手工制作之間的市場競爭問題;另一方面是可市場化、產業化本身的問題,也就是市場主體之間的不正當競爭問題。因此,如何區分磚雕產品的生產工藝、協調競爭主體之間的關系,是當前困擾臨夏磚雕發展很緊迫的問題,該問題可以主要通過保護磚雕市場主體的利益、協調市場主體間的利益關系來解決,當然,這僅僅是在抽象、概括的意義上而言,以下筆者將具體分析問題和探討可能的解決途徑和辦法。
作為“非遺”的純粹手工制作技藝及其工藝品和與機器大工業生產方式相結合、可市場化或者具有潛在市場化的帶有“非遺”屬性的技藝及其產品之間的競爭問題,其實質是純粹手工生產方式與機器大工業或半手工、半機器生產之間的競爭問題,這是非遺保護、開發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也是作為“非遺”生存必然面臨的問題。如果說傳統社會每個作坊、個體戶或其他經營者都是通過純手工制作特定類別的“非遺”產品的話,那么他們至少在生產工具方面是平等競爭的,他們之間的競爭也僅僅是工藝水平的競爭。在現代社會中,工藝類“非遺”的價值正是體現在手工制作及其特殊的流程,工藝類“非遺”相關產品的價值更重要的體現在這種傳統社會遺留下來的文化價值,但是,現代社會卻大量存在著機器生產與手工生產這樣的生產現實,這種人工與機器的競爭,對像磚雕這樣的“非遺”的傳承和保護而言是致命的。這一問題存在于諸如寧夏賀蘭硯的制作技藝、甘肅臨夏的磚雕技藝、岷縣的洮硯制作技藝、新疆的英吉沙刀的制作技藝、維吾爾族的花氈、印花布織染技藝等“非遺”項目之中,因此,對此問題的討論和解決有助于保護相關類別的“非遺”。
仿造生產率提升,仿造品價值下降,其價格也隨之降低,這類競爭性矛盾問題與整個中國市場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相關聯,相近于假冒偽劣商品與正品之間爭奪市場。在現實中,明明是法律禁止的,但還是有企業、個人仿造之。隨著仿造技術的不斷成熟,大多數消費者從價格上完全能判斷其所購商品為假冒偽劣商品,但由于在外形、款式、顏色、工藝等方面與正品相似,所以還是傾向于購買,因而假冒偽劣商品也有市場需求。這是市場經濟活動中的一個老問題,不存在法制不健全的問題,而是一個執法問題。同樣,“非遺”市場化的過程中,機器生產對于手工生產的沖擊也是如此,從產品功能、性能上分析,機器生產與手工生產并未有差異,甚至機器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優于手工產品,可是機器生產在借用著“非遺”手工生產所賦予的文化價值,甚至借用著手工勞動、手工技藝的新價值等,在其消費過程中搶占了純粹手工。生產的“非遺”產品的市場。
假冒偽劣商品與正品之間不正當競爭問題主要涉及商標權問題,商標權的核心是商標的品質保證功能及其商標的價值屬性,持之以恒的質量品質是消費者認可和追隨商標的原因,而商標所有者的綜合投入是商標信譽提升的源泉。假冒偽劣商品正是搭載正品商標所具有的品質保證功能和它的價值屬性來贏利的。如果機器生產的磚雕產品與純粹手工生產的磚雕工藝品之間存在競爭的話,那么,前者也是搭載后者無形價值甚至個體藝術創造的新價值,這與前述的正品與假冒品之間的競爭問題的實質很相似,因此,必須從規范市場、規范生產秩序方面著手,不僅要治理社會大環境,還要規范特定行業市場、特定區域市場,才能有效解決此問題。對于“非遺”的純粹手工制作技藝及其工藝品與帶有“非遺”屬性的技藝及其產品之間的競爭問題的解決,除了國家和地方各級相關行政機關的有效執法外,還有一個值得提及的優勢在于,“非遺”相關技藝及其工藝品的生產相對集中,涉及的市場范圍相對狹小,執法成本相對較低,地方相關執法部門只要加強監管、積極作為,收效會很好的。
“非遺”傳承人手工生產品與機器產品之間的競爭性問題,目前還沒有相關法律進行規范,但是對產品及其商標可以利用現有法律如《商標法》來保護。保護磚雕這種“非遺”,使之傳承、發展必須依靠相關法律,把對“磚雕”及其產品的保護轉化為對商標的保護,才是解決這種矛盾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