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慧(鄭州大學文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鄭州市現代意義上的戲曲茶樓出現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在巔峰時期的2000年時,最多曾有50多家戲曲茶樓茶館并存。近年來由于高科技的興起,戲曲茶樓業趨于平淡,甚至有不少關門歇業。縱有一些在維持,也只能是慘淡經營。本項目組對目前鄭州市區的近20家戲曲茶樓經營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分析。
1.出現媚俗化傾向
鄭州戲曲茶樓發展初具規模的同時,也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一些戲曲茶樓迫于市場壓力,變成了和戲曲沒有太大關系的純粹娛樂場合。這種放棄藝術追求的媚俗,給戲曲藝術的發展帶來了不好影響。比如,有的戲曲演員并不是專業學習過戲曲的人,他們濃妝艷抹、衣著前衛,嚴重影響了戲曲文化莊重的藝術品質。
2.客源市場老齡化明顯
現在戲曲愛好群體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了絕大部分。而在電子和網絡傳媒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人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思維越來越復雜、活躍,追求的藝術也日趨多元化,娛樂方式的選擇逐漸多樣化,加上大眾傳媒的高度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戲曲顯得冷淡和疏離。
3.消費結構有待完善
戲曲茶樓的主要客源市場是周邊的、愛聽戲的居民。此類客人到戲曲茶樓大多只聽戲,不點戲,一般都只支付最低消費。據了解,鄭州市高檔茶樓最低消費50元,每點一出戲100元;中低檔茶樓最低消費20元,點戲費每段20元。
4.客源市場范圍有限
豫劇只能吸引一定區域的客源市場,即便在河南地區,很難涵蓋安陽與信陽地區的客人,因為其語言差異較大。同時,隨著普通話的普及、英語的流行,也使得這些劇種很難與本區域年輕人進行交流、溝通。如何開拓客源市場,使戲曲茶樓有在受眾上有更廣闊的市場范圍,是戲曲茶樓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1.自身地域優勢
鄭州市戲曲茶樓擁有四個方面的地域優勢。一是歷史文化優勢。河南地處華夏腹地,是中原文化的發源地。河南不僅劇目繁多,而且名家輩出。二是地理位置優勢。鄭州地處中華腹地,河南省省會,歷史上五次為都,八代為州,是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成員城市,國家級戰略“中原經濟區”中心城市。三是戲曲資源優勢。河南戲曲文化資源豐富,而以鄭州“獨占鰲頭”,有一大批優秀的戲曲演員,其中國家一級演員不在少數。除戲曲藝術各大流派也都匯聚鄭州外,還有兩所藝術學校,新一代演員培養也有一定優勢。目前鄭州戲曲茶樓的演出者就多為劇團演員。四是消費水平優勢。目前戲曲茶樓仍是個相對高消費的場所,進入茶樓普通消費是50元/每位的茶水費,點戲另記。據調查了解,一位茶客在茶樓點兩三段戲,消費三五百元是常事,鄭州相對洛陽、開封更有能力接受這種消費。
2.傳統劇場形式重新被接受
茶樓并不是新興的劇場形式,是我們古代一直存在的傳統劇場。戲曲茶樓的回歸也是當今傳統藝術重返民間的重要體現。在漫長的封建歷史時期中,戲曲藝人一直都處于社會最底層。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對藝術文化越來越重視,文藝工作者的社會地位發生了改變。隨著民眾文化素質水平的提高,以及多數茶客對于戲曲藝術的熱愛,茶客對戲曲茶樓演出演員在觀念上也抱于一種尊重的態度,使得戲曲茶樓的演出被戲曲演員和廣大群眾所接受。
3.受到省委省政府重視和扶持
隨著河南地方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政府對戲曲文化的保護力度也在加大。中原經濟區的建設也把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提到了重要位置。可以看到2010年以來,政府為省劇團、地方劇團大力引進資金,用于扶持戲曲文化事業的發展,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群眾的認真觀看和熱情參與,顯示了省委省政府大力弘揚戲曲文化、扶持戲曲產業的信心和決心。
4.現代娛樂走進全民戲曲時代
娛樂是戲曲的基本屬性,戲曲只有找到娛樂這一基本定位才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年輕一代中還是有熱愛著傳統文化的人,他們愿意放下一般人追逐的高收入的工作,而投身于傳統藝術表演。媒體的發達也為戲曲文化的推廣提供了平臺。早期的《梨園春》不過是一個普通是電視戲曲欄目,隨著現代媒體宣傳的廣泛,民眾參與越來越廣泛,傳統戲曲文化受到了廣泛的關注。2006年,“梨園春”還走出了國門,進入悉尼歌劇院表演,讓世界看到了河南傳統戲曲文化的魅力。
1.規范經營管理
觀眾的素質需要培養,藝術欣賞水平需要提高,茶樓的經營和演員的行為也必然要規范。在戲曲茶樓的經營中,要堅決杜絕不健康消費,挑選有藝術修養的戲曲表演者。良性發展的戲曲茶樓能成為繁榮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的一種手段。當前需要做的是對戲曲茶樓的經營進行規范、引導,使之最終回歸于戲曲表演藝術的本身定位。
2.做好文化傳承
針對目前的消費群體主要集中在60歲以上老人的現狀,戲曲茶樓的應充分挖掘此類客人的興趣愛好。在此類消費者眼中,戲曲文化關注現實、貼近生活、懲惡揚善,彰顯著其獨有的地域風格和文化特色,體現著中原戲曲的總體基調及其世俗性,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藝術魅力,形成長久的市場優勢與競爭力。而對于年輕人,戲曲茶樓就要充分挖掘“戲與茶”的文化內涵,使戲曲茶樓成為傳承非遺的“旅游之路”,成為體現個人文化內涵的路徑與渠道。
3.完善消費結構
豐富演出形態。從演出形態看,目前戲曲茶樓的演出多為清唱,單人單段,對于大多數年輕一代的消費群體來說,缺乏故事情節,內容呆板。建議從以下四方面入手:(1)在戲曲茶樓大力采取“開臉”唱;(2)將演出走出“茶樓”,走向戶外,使更多受眾以一種全新的面貌感知戲曲文化,傳播戲曲文化;(3)劇目創新,傳達更多現代思想意識和現代審美情趣;(4)與劇團合作,或者是演員以個人身份合作,共同開發新的演出劇目。
4.實現產品多樣化
鄭州的戲曲茶樓主要產品以河南地方戲劇為主,劇種有豫劇、曲劇、越調、河南墜子等。隨著形式的發展,根據市場的需求,戲曲茶樓的產品應該多樣化,且能夠滿足廣大戲曲愛好者要求。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追加京劇、越劇等受眾更加廣泛的曲目,也可以追加黃梅戲、歌曲、器樂獨奏等劇目,增加戲曲茶樓的娛樂性,滿足不同年齡、不同興趣愛好的戲迷的需要。
6.社會各方參與發展
鄭州市戲曲茶樓作為中原文化與當代市場經濟結合發展的一個典型案例,以其鮮明的地域特色、厚重的文化底蘊在河南乃至全國的戲曲茶樓中都具有典型性。如果能引起多方重視,并投入相當的財力、物力和精力,擴大宣傳、改革創新,不斷開拓市場,積極汲取其他藝術表演形式的成功經驗,并結合舞臺燈光等技術效果,最終將其打造成一個像東北二人轉以及蘇州彈詞一樣,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對于保護、傳承、弘揚中原戲曲文化,促進中原經濟區發展具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