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文化館,廣西 河池 546400)
現如今公共文化事業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地過程中一項重要內容,而群眾文化事業則是其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重要意義。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有效改善,而人們在滿足基本物質需求的基礎上,上升到了對精神層面的需求,因此基層文化工作的順利進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推動力,進而為我國文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以及對外開發的影響,當前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面對著來自多方面的不同挑戰,若是無法隨著時代對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進行調整,將不利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進一步建設與完善,為構建和諧、精神文明社會帶來較大阻礙,而在新形勢下基層群總文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大致可以被概括為以下幾點:
群眾文化工作的順利進行勢必會需要較多的基礎活動設施,為群眾提供較為良好的活動條件[1]。目前,部門地區的政府機關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通常只重視經濟方面的發展,對于文化建設方面始終是保持一種輕視、不重視的態度,在基礎活動設施建設方面沒有進行投資,同時也沒有對設施進行定期維護與檢修,設施陳舊、損壞、零件腐蝕等現象頻發,不僅無法保證群眾的活動安全,同時也對于基礎文化工作的順利進行造成較多阻礙。除此之外,部分文化站、文化館雖然已經建設完成,但是卻并沒有投入使用,處于一種閑置狀態,而文化設施也因缺乏維修、維護而無法繼續使用,而文化圖書館中的書籍也存在書籍長時間不更新的問題,無法滿足當前群眾對于閱讀的基本需求,不利于基層文化工作的順利開展。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人們對于個人生活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而對于群眾為文化活動的期待值、需求也不斷提升。這不僅是對基層文化工作的挑戰,就其本質而言,這是對基層文化工作者的挑戰。然而,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專業群眾文化工作人才缺失的現象,已經成為潛藏在各個區域基層文化工作中的威脅,時刻影響著當前基層文化工作效率。部分縣級文化部門的人才流失情況更為嚴重,為了謀求個人發展或是受到其他因素影響,很多優秀的群眾文化工作者會被抽調之大城市進行工作,而具備較強專業知識與豐富經驗的老員工則是面臨退休這一問題,而接手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優秀人才尚未培養起來,無法獨當一面,使得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問題頻發,其工作效率也無法得到有效保證,無法為群眾提供良好的服務。
雖然我國整體的經濟水平有了顯著提升,但是各個區域之間的經濟仍然存在一定差異性,這也就使得不同區域之間的基層文化工作進展程度呈現出梯次分布的狀態。因此在部分經濟相對落后的區域,基層文化工作沒有得到政府的足夠重視,而在這些地區,還存在一定的封建思想,根植于群眾的思想中,無法從本質上發生改變,無法為先進群眾文化傳播創造溫床。除此之外,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內容的單一性也是影響工作順利進行的一方面重要因素。在時代發展的過程中,群眾文化的基本內容也在發生變化,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通常是更加注重活動的娛樂性與休閑性,沒有重視基層群眾文化也需要創新與發展,在內容上缺乏對創新的追求,因此與社會發展相脫節,這也是該項工作無法順利進行的重要原因[2]。
為了進一步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工作,政府部門在今后發展的過程中應重視基礎設施建設,不僅需要加大投資力度,同時還需要結合基礎設施的使用情況,對設施進行定期的維護與檢修,使得各種設施均可以滿足群眾對于文化活動的各方面要求,以充分激發群眾的活動積極性。對于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等群眾文化活動場所,應注意對設備、書籍的定期更新與檢查,使得書籍等建筑設施更加符合社會發展與群眾的精神需求,而文化站、文化館也應根據工作開展現狀進行相應調整并啟用,為基層群眾為文化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在此基礎上,地方還可以結合本區域的特色活動項目、文化等,開設專門的展示大廳,使得群眾可以通過展示大廳進一步了解本地區的文化傳統,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創造有力條件。
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主體是人,需要人來積極完成各項工作,因此人的主觀工作態度及工作形態,將直接決定著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工作效果。這就需要一批具有較強專業素質、工作經驗、業務能力的優秀人才隊伍,全身心投入到該項工作中,以此來提高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3]。因此政府應結合當前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實際情況,對人才進行選拔,對文化工作者的工作內容、工作意識、專業知識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培訓,使其工作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還需要為工作人員提供較多的工作機會,以累積寶貴經驗。此外,政府部門還應該適當對薪資待遇進行調整,以;留住更多的優秀人才,防止人才流失情況的進一步惡化,從而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文化活動設備存在的意義便在于為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文化工作方式提供便利。因此,基層群眾文化工作者不僅需要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還需要對文化活動的開展方式進行創新與更新,使得這些文化活動可以更加符合現階段群眾個人精神層面的需求。例如,在中袋節日期間,可以組織并策劃演出,以節日的題材為主題,安排各種演出,使得群眾可以通過演出更加了解傳統文化節日;而在國慶節、建軍節、革命紀念日這些具有特殊性的日子時,則是可以組織播放革命電影,以此來豐富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形式[4]。與此同時,政府還需要充分發揮文化館的基本職能,一方面通過采用多種藝術表形式,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使得群眾可以在文化活動的影響下加入基層文化工作者的隊伍;另一方面可以結合民俗傳統,為群眾提供深入了解民俗的機會,為文化宣傳創造有力條件。
綜上所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快速發展,而相應也逐漸提高了對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要求,這也就說明當前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面對著較大的工作挑戰與現實壓力。針對這一情況,相關工作人員應做到結合現有經濟發展形勢,對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進行完善,尋求突破口,使得文化建設工作既可以得到進一步強化,為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有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