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春梅(山東棲霞市莊園街道辦事處, 山東 棲霞 265300)
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建設我國的基層群眾文化,并且還可以不斷的促進基層群眾文化素養的提高,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在具體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時候卻發現了許多的問題,這也導致了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需要面臨巨大挑戰,并且也不能達到最大化的經濟效益。所以,我們需要根據我國的實際國情以及各地區的特點,不斷的進行深入研究以及改革,同時也不斷改善基層群眾文工作的質量,這樣做才可以充分發揮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有效性。
1.我們所建設的設施處于落后水平
我們的一些基層地區由于文化娛樂資源嚴重缺乏,設施也比較落后,資源也比較少,比如群眾文化及健身運動等等就比較缺乏,所以就會導致我們實施基層文化建設的概率就比較低。所以我國進行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腳步就比較緩慢,所建設的設施也是比較落后的。
2.文化與社會和經濟無法實現共同發展
我國現在處于初級的社會主義階段,我們需要不斷的提高基層文化的建設效率,促進基層文化建設的管理水平,所以有關文化部門需要不斷的重視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特別是要高度重視落后地區所進行的文化建設,現在的落后地區也是保持著比較陳舊腐朽的思想,并且他們的文化生活是匱乏的,從而也使得基層文化建設發展不起來。此外,因為我們的基層群眾文化是比較脆弱的,并且也承受不住考驗,所以導致一些基層就忽視了文化建設,所以基層文化在早期就開始落后。
3.缺乏管理經驗
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后才開始重視建設基層群眾文化,所以起步也是比較晚的,我國目前也沒有建設基層群眾文化的經驗和策略,并且,我國的一些群眾文化工作者也沒有比較全面的認識群眾文化,并且也沒有管理文化建設的經驗,這些都會使得群眾文化建設不能順利開展。
1 因地制宜,加強管理
通常來說,每個地區的民族文化都不一樣,人文地理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我們在建設基層文化的時候,就需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據每個地區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管理基層文化。因此,我們要進行文化設施的建設工作也需要考慮到因地制宜原則,就是我們需要根據當地文化特點,進行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并且我們在管理文化設施的時候,需要使用多種方式相互結合的管理模式,強化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
2 把握時代脈搏,凸顯特色,增強群眾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我們建設的群眾文化需要具有比較鮮明的時代特色,才可以被熱切響應;群眾文化建設需要具備比較濃郁的鄉土氣息,才可以被廣泛認可,因此也可以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所以我們一定要掌握時代的脈搏。群眾文化具有的時代性,體現在我們不斷推動改革開放以及現代化建設的步伐上,也同樣體現在我們不斷的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上,目前,我們需要三個文化建設目標:一我們需要把服務廣大群眾作為核心,結合黨委,政府的重心工作進行開展。二我們需要不斷跟隨時代的變化,追求變化以及創新,凸顯出我們時代的特色。三我們要堅持融入健康的民俗色彩,做到因勢利導,從而可以賦予群眾文化新的內涵以及意境,從而擁有可以反映時代精神風貌的文藝精品。
3 充分認識與領導群眾文化
我國所開展的基層文化建設起步比較晚一些,所以導致許多文化工者、領導以及基層群眾沒有充分認識到基層文化知識。我們需要不斷的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培訓教育工作,不斷提高群眾認識基層文化的水平,同時我們還需要促進工作人員以及領導的思想覺悟發展,這樣也可以使得他們從社會,經濟的角度來開展基層文化建設工作,從而可以實現有效管理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目標。
4 發展地區中具有極大傳承意義的文化活動
我們需要不斷的發展群眾的文化活動,不斷進行挖掘比較原始以及有特色的,具有極大傳承意義的活動。同時也深受群眾的歡迎,社會正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但是很多優秀文化卻慢慢消失。所以各地區需要把基層群眾文化融合一些時代元素,加入到傳統文化中去,從而使得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穩定前進。
總而言之,我們需要做好基層群眾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我們長期的努力。我們需要充分發揮作用,結合城鄉資源,通過努力借助外部條件的改善,從而實現廣大群眾享受豐富的精神文化,開創精彩紛呈的基層群眾文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