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嘯風(軍事文化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大力弘揚紅色文化,是履行“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使命和責任,也是培育“兩不怕”精神的客觀需求。新形勢下進行紅色文化培育,除依靠部隊力量外,還要充分整合社會、家庭的資源,構建“部隊、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聯合培育體系,形成傳承紅色文化基因合力,激發官兵獻身使命、忠于使命的動力源泉。本文結合本單位以及兄弟單位的做法,進行持續探索和總結,以期有借鑒意義。
正面教育在紅色文化培育中發揮了統領作用,尤其是針對學員處在思想爬坡階段,具有可塑性強等特點,需要持續通過豐富多彩的紅色文化培育,這樣才能做到使紅色基因星火燎原、代代相傳。
一是區分專題抓好大教育。著眼有效發揮政工干部的聯合育人優勢,通過設立“大講堂”等形式,安排副團以上的領導、教研室主任上大課,集中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強軍目標、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榮辱觀、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題授課,確保紅色文化始終與宣揚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嵌入一體,不斷創新發展。
二是軍內互動抓好傳統教育。運用學院“三到一長期”教學育人基地、優秀士官“講武堂”,邀請駐地軍分區干休所革命前輩來隊答疑釋惑等形式,把抽象的思想理論、政治原則和道德規范具體化、人格化、鮮活化,引領官兵自覺校正人生觀價值觀,提振新兵精氣神。
三是靈活指導抓好隨機教育。要將培養“四有”軍人融入教學全過程,結合新時期新階段官兵知識、年齡結構和學員(兵)個體特征,安排基層政工干部有針對性的開展經常性思想教育,幫助妥善化解官兵在學習、工作、戰備和生活中產生的思想疙瘩和遇到的現實矛盾問題。
三是多途徑融合抓好微教育。針對官兵關注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和思想反映,利用15分鐘開展互動交流,按照拋出問題、一事一議、滾動交流等步驟,通過微言小事折射出大道理,凝聚傳播正能量。依托單位自辦“尖兵”簡報、校園廣播等平臺,配合開展“人生奮斗才精彩,天空因我而蔚藍”、“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等主題演講比賽,陶冶官兵思想道德情操,營造濃厚軍營文化氛圍。
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最終都會回歸社會。部隊并非真空,關起門來抓培育不切合實際,官兵在探親休假、外出辦事、參觀見學等場合都難免接觸社會,部隊要從“為社會培養人才”的角度,抓好資源整合、協調引導,營造更利于紅色文化培育的社會環境。
一是運用新聞媒體造勢。當前,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發展迅速、覆蓋面廣、傳遞速度快,隨時隨地影響官兵思想行為。要積極協調地方報刊、廣播電視和政務網站等媒體,把紅色文化培育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范疇,通過開設軍隊專欄、官兵風采等形式,著力宣傳紅色文化內涵、部隊培育動態和愛軍習武先進人物等,同時有序借助參加媒體專訪、網絡互動、舉辦軍營開放日等活動,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擴大紅色文化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二是運用紅色資源熏陶。要利用駐地革命領袖人物故居、紀念館、革命斗爭遺址和革命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組織官兵參觀見學,重溫入黨入伍誓詞、緬懷先烈敢于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大無畏精神,引領官兵自覺校正人生價值追求。廣泛開展“唱紅色歌曲、跳紅色舞蹈、讀紅色書籍、看紅色影片”等文化活動,引領官兵回顧艱辛的革命歷程,感悟黨的英明領導。定期邀請黨史專家、社會主義學校的學者給官兵作輔導授課,幫助官兵深化對紅色文化的認識,提高官兵的紅色文化素養。要組織重溫“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洪精神”、“雪蓮精神”等的形成過程,幫助官兵解讀其本質內涵、核心要義,引領官兵自覺當好紅色文化的接班人。
三是運用政策法規激勵。要密切與駐地黨委政府特別是組織、人事、民政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從子女人學、轉業退伍安置等方面,制定出臺與紅色文化培育相配套的法規制度,從法規層面,幫助部隊化解軍地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為部隊發展提供有利平臺。要出臺相關地方性擁軍法規單行規定,妥善處理官兵家庭遇到的現實困難、涉法問題等,不斷激發官兵獻身使命的熱情。要建立健全與踐行紅色文化相配套的措施,嚴格督促有關部門落實寄喜報、戴紅花、發獎金等精神和物質獎勵規定,增強軍人、軍屬踐行紅色文化的成就感自豪感,確實在社會上形成“一人有功,全家光榮”的濃厚氛圍。
家庭作為軍人8小時外的重要空間,父母、妻子、子女、親屬等作為軍人家庭的重要成員,對軍人的價值取向和行為養成具有重要的影響。要深入挖掘、運用親情資源,凝聚成強大的親情教育力量,有效助推紅色文化培育。
一是融入親情教育措施。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部隊、家庭共建共育措施,明確親屬在配合部隊抓好核心價值觀培育上擔負的責任,使家屬清楚自己該干什么,怎樣配合部隊做好培育工作,以及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要搞好統籌安排,針對每名官兵的優長與不足,分別確定每個階段其家庭幫扶的重點和注意事項,增強共育的針對性、實效性,要加強對相關工作的跟蹤指導,定期聯系掌握情況,及時解決遇到的矛盾問題,確保共育工作健康、有序、扎實推進。
二是拓展親情教育平臺。每逢部隊組織重要活動,如新年茶話會、文藝晚會、事跡報告會等場合,邀請官兵家屬參加,讓官兵的親人感受濃郁的紅色文化,增強軍屬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在重大節日期間,組織優秀士兵、優秀士官和各類優秀干部家屬到軍營參觀,讓他們詳細了解親人在部隊的學習、工作、訓練和生活情況,不斷激勵官兵愛崗敬業。要探索建立官兵親人微信平臺、軍屬與部隊通聯信箱、軍屬互聯網郵箱等渠道,收集官兵家屬反饋的官兵思想動態、現實表現和個人理想等情況,為部隊改進紅色文化培育的方法提供參考。
三是創新相關激勵機制。要廣泛開展“好家庭”、“賢內助”、“好軍嫂”等評選表彰活動,制定完善評選表彰標準、細則,搞好宣傳發動,充分調動官兵親人采與的積極性主動性。要定期組織召開官兵親屬座淡會、表彰會,邀請先進典型、戍邊典型的家屬登臺作報告、談體會,把好的經驗和做法講出來,把對官兵的期望和勉勵講出來,把對部隊的崇敬與熱愛講出來,全方位激發官兵學習踐行紅色文化的內在動力,持續增強“部隊、社會、家庭”聯合育人的針對性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