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大林(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1、對繪畫語言的理解
在我們的日常交往中,我們通常會通過語言表達我們自己的思想情感。而就繪畫語言而言,是畫家以記錄狀態、反映認識、傳達信息或表現思想為目的,常常運用筆、刀、墨、紙、顏料等材料工具為物質載體,以色彩、線條、明暗、肌理等視覺信號為媒介,通過造型藝術手段,創作描繪藝術形象造成視覺體驗的表達方式。繪畫語言是作者的創作手段和目的,影響藝術語言的因素很多,如媒介材料、個人性格、時代背景等。媒介材料是藝術語言的物質基礎,使用的材料工具、繪畫的技法、描繪的內容、表現的形象等客觀行為和狀態反映了作者的性格、認識和思想等主觀意識。主觀和客觀因素共同構成其繪畫語言的個性特征。
2、繪畫語言的發展現狀與思考
隨著當代藝術如春筍般的快速發展,藝術繪畫語言也逐漸向大眾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如今的藝術百花齊放,無論從形式、觀念上都變化多樣,典型的就有裝置藝術、行為藝術、新媒體藝術等。在這樣一個大的藝術語言環境下,架上繪畫作為重要的藝術語言,不能墨守成規,要尋求突破點,進行創新,既要有自己的藝術語言也要符合大眾的藝術追求。油畫在西方幾百年的歷史沉淀中,有著豐富的經驗可供我們參考學習借鑒。在當代變化多樣的藝術大環境中,繼承和發展是藝術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結果,二者缺一不可,而架上繪畫亦是如此。
1、蒙克、朱耷的人生經歷介紹
蒙克1864年出生在挪威洛頓,父親是位見多識廣、經歷豐富的軍醫,母親也曾經受到過系統的藝術教育。他親人的不斷離世,使他有著十分不幸童年生活,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人們處于戰爭的陰影中,蒙克也受到了巨大影響。1889年由于父親的逝世,1890年蒙克創作了《奧盧克之夜》,其中表達了其悲痛和孤獨的情感。19世作紀末,人們審美水平也有所提高,不僅僅滿足藝術家的客觀世界的真實描繪,看重畫家的情感、想象、欲望、個人經歷在作品中的表現,于是藝術家的內心情感也開始豐富起來,主觀感受的表現逐漸加強,他們往往不在于表現外在的真實,而更加尊重和表現內在真實,使繪畫語言與情感表達完美的結合。正是這樣的背景下,他的繪畫迎來了新的生機,《吸血鬼》《吻》等作品都是在這個期間的代表作。
朱耷生于1624年,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代表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他早期作品的筆法、題材、布局深受徐渭等人的影響較大,雖然在用筆、構圖、題材等方面都能看到前人的影子,但是繼承傳統和不拘一格的大膽創新也在畫中時有顯現,如追求物象的情感表達,可以感受到后期作品的大致風貌。后期描繪的客觀對象大多不同于我們真實看到的物象。例如在作品《墨魚圖》中,雖然畫中僅有一魚,但通過它帶有象征意義的白眼,使觀賞者聯想不斷,賦予魚更強大的生命力和表現力。
蒙克和朱耷都經歷了磨難的青少年時期,似乎有著相似的悲慘經歷,但都以更大的激情投入了自己所熱愛的藝術之中,便顯示了他們的獨到之處。他們雖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繪畫語言,但都在前人的基礎上更進了一步。
2、蒙克、朱耷的繪畫語言的差異
在蒙克之前,油畫在西方創作中非常注重客觀對象的造型,重寫實,追求體積和空間意識,為了達到這種效果,畫家不得不采用特殊的繪畫語言方式來完成,其中在造型語言的探索上,焦點透視也成為了塑造空間感和形體感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在西方的藝術理論未進入中國之前,國畫創作更多地遵循了散點透視這一基本法則,畫家觀察點不固定于一點,而是根據他們作畫情況需要,移動著進行觀察,從不同觀察點上所看到的景色,經過大腦加工并組織進自己的畫面上來,這與油畫造型語言有著巨大的差別。在意境方面,西方傳統繪畫是不能達到的。例如在朱耷作品《魚石圖》中體現得更加明顯,魚的造型經過了一定夸張變形處理,畫面中的內容并不算多,就一條翻著白眼的魚,寥寥幾大筆勾勒的石頭,配上幾行他擅長的行書,但使人感到少而不孤,意境相比西方傳統繪畫更進一步。
對于蒙克而言,油畫語言不同于其他畫種的特征就是對色彩的重視。色彩不僅是畫家在創作中塑造客觀物像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時也是表達畫家情感的主要手段,蒙克作品《吶喊》中,這幅畫有著很強烈的表現主義色彩,在《吶喊》中的色彩語言刺激改變著我們一切的感覺印象,在紅色扭曲的背景下,橋上站著一個吶喊的人,凹陷的面頰仿如骷髏頭,我們永遠無法知道那人為什么尖叫,如此,這幅畫更加使人感受到不安。而朱耷所代表的文人畫中,不同于青綠山水,黑與白也有著自己的色彩屬性和精神屬性,黑色代表的是絕對的虛無,具有無希望、無未來而永遠沉默的內在音調。在中國傳統的水墨畫中,只通過墨色的變化產生不同的色彩空間感,從而具有與油畫從色彩截然不同的情感體現。例如朱耷的作品《魚》中,此立軸上畫上著一條游魚,空無所依,白眼向天,不僅最完美地體現了中國畫中以空靈、含蓄、減省為最高審美的藝術法則,更透過游魚的白眼將八大山人一己的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沒有絢麗的色彩,但通過墨色的濃淡變化,更能表達畫家內心的情感。
1、繪畫語言與情感表達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繪畫形式語言,絕不僅是線條、筆觸、構圖等表面的含義,而應該更多地是藝術家的主觀感受和審美意識。換一種說法,如果沒有繪畫語言就沒有畫家的情感表達,更不存在思想意識。藝術作品之所以能傳達出強烈的情感感受,其中繪畫語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寫實畫中和抽象畫中,繪畫語言對情感的表達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給人的情感又各不相同,抽象的繪畫語言有利于表達畫家強烈的激情、心靈的自由,而寫實的繪畫語言更能再現生活。畫家的情感要想在觀賞者欣賞過程中被發掘,只有通過繪畫語言符號來吸引觀眾的視覺。而繪畫語言作為情感表達的外在載體,實現了藝術家的情感,從而使繪畫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享受,這便是繪畫的魅力。朱耷、蒙克的作品之所以能帶人強烈的精神刺激,其繪畫語言有著不可缺少的作用。
2、繪畫語言對畫家個性化語言的影響
一個畫家情感抒發對畫家個性化語言的確立有著重要的影響。英國著名評論家約翰遜說過:“所有人都具有屬于自己風格,通過認真的檢查并與他人進行比較,是可以發掘出來的。但作為一個藝術家必須進行大量的創作,尋找到屬于自己的個性化語言體系,才能使他的風格得以明顯地辨別出來”【1】。從這句話我們就可以看出一種繪畫風格的誕生必須經歷豐富而大量的具體繪畫創作,即具體動手實踐,那么在你創作的過程中,畫家自身的個人感情以及個人獨特魅力或者說是不同于別人的個性化繪畫語言就會在不自覺中建立并體現出來,這樣才會形成與眾不同具有個性化的繪畫風格。情感表達的實現也不是毫無章法的,必須通過繪畫的基本語言,既造型、色彩、肌理、線條等來表達出來,在朱耷、蒙克的作品中,在表達畫家情感的造型語言、色彩語言和語言的選擇上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