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婷婷(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浙江 東陽 322118)
趙光君同志在中國共產黨金華市第七次黨代會提出,要圍繞“全面小康、浙中崛起”總目標,按照“走在前列、共建金華”的要求,大力實施“五大戰略”,加快建設“三條廊道”,堅定邁出現代化都市區建設更大步伐。
金華市第七次黨代會描繪了今后五年發展的宏偉藍圖,報告中提出了五個方面的戰略目標:一是聚焦群城聚市,加快共建都市區;二是聚焦實業興市,全力振興實體經濟;三是聚焦創新強市,再造體制機制新優勢;四是聚焦開放活市,勇當“一帶一路”排頭兵;五是聚焦環境立市,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金華未來要實施群城聚市戰略,共繪浙中發展“八駿圖”,堅持共建共融共享共贏,著力破“散”促“聚”,強化規劃引領,構筑“三條廊道”,推進城鄉統籌,加快建設網絡狀城市群、組團式都市區。八婺大地因水而興,共建金華順勢而動,生態廊道應運而生。我們要建設的生態廊道,是一個貫穿金華全域的網狀生態系統,要依托現有山川脈絡,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形態,深入推進金華江流域治理,打通水系、貫通水脈,全面激活生態涵養功能,將田園、林帶、濕地、綠洲等生態單元納入綠色網絡,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的金華樣板。我們要建設的生態廊道,是展示八婺文化、彰顯都市魅力的新型城市化先行區,要串聯八婺大地的文化古遺、歷史建筑、古村落和傳統街區,打造一批具有現代氣息的特色小鎮、文化長廊、休閑廣場和健身綠道,讓自然生態、人文歷史、現代都市交織融合,展現出別樣的精彩與魅力。我們要建設的生態廊道,是融入產業、厚植優勢的生態經濟帶,要立足金華產業特色,堅持綠色發展,努力實現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為浙中崛起注入強勁動力。
金華地處浙江之心,是四水之源。從水域圖上看,滾滾金華江從磐安深山發端,一路穿城過鎮,在金華市區與武義江匯合,然后直奔蘭溪而去,最后匯入錢塘江。建設“三條廊道”,是共建金華的主載體,是都市區發展的主平臺,是落實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事關金華發展未來和全市人民福祉,不僅需要各級黨委政府的謀劃推動,更需要廣大市民的共同參與。
暨軍民強調,建設“三條廊道”是共建現代化都市區的重要抓手,各地都要積極融入都市區“同心圓”,主動對接、主動作為,同心同向、共建共融,努力在構筑高能級都市區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對于全民來說,不斷發展是發自內心的需求。政府無疑是建設全面小康,推動浙中崛起的核心行動者,但是不能單靠政府承擔起生態治理的重任。若能實現全民參與,動員全民來推動浙中生態治理,才有可能創造一個可持續的未來。“河長制”、農村生活垃圾“兩次四分法”在全國的推廣就很好地體現了全民參與的重要性。
“全民參與”就是指所有公民,不分年齡、性別、地域、職業等的差異,按著一定的指導原則與工作機制積極主動地投身到浙中建設中去。特別是生態廊道的建設,需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主人翁意識,根據自身職業、地域等特長優勢積極參與,在現代化都市區建設中發揮主力軍、排頭兵作用。不論是小城鎮綜合治理,美麗城防建設,還是美麗鄉村建設,三條廊道建設都是在給自己創造生態文明社會,所以筆者認為首先必須得培養公眾主人翁意識。
農村的全民參與意識應該是較為薄弱的環節,因此特別需要加強農村的“全民參與”意識。而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是浙江省目前唯一的以“影視”為特色、涵蓋相應領域相關專業的高職院校,筆者認為可以根據專業特長,針對剿滅劣V類水開展項目。
1、學生可以走進農村,開展“五水共治”宣講、水質調研、垃圾分類、農村污水處置等調查宣傳活動,引導公眾關注母親河、關注水源地保護,合理共促最美家鄉水建設。
2、利用專業優勢,將在開展剿滅劣V類水系列主題實踐活動中發生的典型故事創作成作品,走進農村。
3、組織師生巡訪流域,拍攝影像資料,開展尋找母親河故事,“五水共治”成效等主題活動,并將優秀作品在農村進行巡回展出。
4、組織講師宣傳團,定期深入農村文化禮堂進行“五水共治”宣講活動。
趙光君強調,建設浙中生態廊道,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新探索,是治水新階段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是提高環境承載力和區域競爭力的新路徑。推進生態廊道建設,要以文化為魂,讓歷史文化與自然生態永續利用、與現代化建設交相輝映。要以產業為要,推進“廊道+”建設,植入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綠色產業,拓展都市區發展的新平臺。
“廊道+”建設,可以植入載體,將文化和產業結合。科技和現代通訊的進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但也使得我們越來越少地書寫文字,提筆忘字,寫字忘形,會形忘意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再加之越來越多的新媒體的發展,減少了傳統漢字書寫的方式,更別提這些漢字所表達的意境文化。因此,筆者認為通過“廊道+”建設,將傳統漢字文化融入進去,引起社會大眾對傳統漢字文化的興趣及重視,更重要的是,讓全民意識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進而讓全民參與其中。
筆者認為,要實現“五大戰略”目標,建設“三條廊道”,實現全面小康社會,需要有制度來保障公眾能夠有效參與、監督環境執法。“五水共治”,剿滅劣V類水之后的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勢在必行。政府建立環境信息公開制度,讓公眾可以即時了解和獲取關于環境的信息和資料,對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途徑、方式和程序做進一步擴展,鼓勵公眾多層次參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建設。加強各參與主體之間的合作,引起社會對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關注,建立公眾全過程參與系統,進一步提高參與的效率。
同一個金華,同一個夢想。“三條廊道”建成之日,就是浙中崛起之時。我們要牢固樹立“金華發展我受益、金華美麗我光榮、金華建設我有責”的主人翁精神,積極傳遞好聲音,凝聚強大正能量。
八婺大地山水相連、人文相親、血脈相融。建設“三條廊道”,詮釋了“八婺一家親”的精神實質,體現了共建共融共享共贏的使命擔當。我們要緊緊抓住都市區建設的歷史機遇,扛起時代賦予的共同使命,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聚、力往一處使,群策群力、齊心協力,畫好“同心圓”,共繪金華發展的“八駿圖”。
“三條廊道”建設涉及各個領域、各個方面,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我們要一起行動起來,一天都不耽擱,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事做起,踴躍投身到建設“三條廊道”的偉大實踐中。
讓我們在中共金華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攜手同行,共建“三條廊道”,共創美好生活,為全面小康、浙中崛起,加快建設現代化都市區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