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大勇(吉林藝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全媒體(Omnimedia)的概念尚未為學術界所接受,在傳播實踐中得到了豐富和發展,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全媒體”是在具備文字、圖 形、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等各種媒體表現手段基礎之 上進行不同媒介形態(紙媒、電視媒體、廣播媒體、網絡 媒體、手機媒體等)之間的融合,產生質變后形成的一種 新的傳播形態。整個媒體可以通過提供多種傳播方式和層次來滿足受眾的需要,使受眾更及時、更角度、更直觀地滿足媒體體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媒體內容的產生、傳播方式、傳播渠道、受眾感知反饋等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媒介環境和媒介產業的變化也對高校媒體相關專業的教育和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作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適應媒體環境變化的挑戰,培養合格的攝影人才,才能立足于全媒體時代。
全媒體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網絡通信技術、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聲音、音頻等媒體形式的不斷融合,在融合的同時,各種媒體形式終端也在不斷發展,其生產也更加專業化、細分化。為了適應這樣的媒體環境,高校攝影人才的培養也應進行相應的調整,以適應時代的需要。目前,我國高校攝影人才的培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研究型大學的人才培養主要集中在攝影史理論、攝影技術和創新理論的研究上。傳統的成像課程,如攝影材料和應用,攝影設備原理等都比較高。但實踐應用課程相對缺乏,學生界定的實踐能力較差,工作創造能力有限。其次,與研究型大學相比,高職院校更注重攝影實踐的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強,但由于缺乏人文學科的滲透,專業理論也相對缺乏,在實際創作中對學生界定的藝術視野不夠開放,創作靈感也受到限制。大多數高校將靜態形象教學分為靜態形象教學和動態形象教學,攝影教學主要以靜態圖像教學為主,動態圖像都放置在類似的電視院校,運動是明顯的。在整個媒體時代,各種媒體形式不斷整合,信息傳播不再僅僅依靠單一的媒介,而是通過文本、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多種媒體形式進行交互傳播。因此,高校傳統靜態視覺形象教學的現狀已不能適應整個媒體時代多媒體圖像的特點。為此,確定了應用型本科院校攝影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在扎實理論教學的基礎上注重實踐,培養具有豐富人文素養、扎實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生;為適應全媒體時代各種媒體發展的需要,培養“復合型”媒體人才。注重學生界定能力的培養,以適應整個傳媒時代的需要。
1.目標思路——培養具有一專多能適應全媒體時代 需要的攝影人才。學生主要學習攝影相關的基本理論和專 業知識,接受本學科理論和實踐課程的基本訓練,具有良 好的職業道德、強烈的愛國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符合 時代發展與市場需求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具備在各級 電視臺與影視機構、平面媒體與出版單位、音像與廣告公 司、網絡媒體單位、燈光工程公司、各類演藝團體、影視 劇組等領域實際工作的能力。
2.課程體系——以全媒體應用和實踐為導向設置課 程體系。攝影學院是培養全方位攝影專業人才的搖籃。 學院依照“以實踐創作為導向,以作品展覽為線索”培 養應用型高級攝影人才的培養理念,以時代需要為基 礎,以培養攝影領域中優秀的專業人才為己任,結合國 際攝影教學的多方經驗,著眼影像藝術未來發展趨勢開 展辦學。 學院以新聞攝影、藝術攝影、電視攝影、影視劇攝 影、電視照明藝術等方向為主體,課程構成分為五個部 分:基礎教育、專業教育、專業選修、公共選修、實踐教 學體系。
3.核心特色——“四位一體實踐教學”
人才培養 模式。學院兼顧各攝影門類相關影像領域的探索,形成 獨具特色的“四位一體實踐教學”的高等攝影人才培養 體系。所謂“四位一體實踐教學”模式,即重點建設以 下四個實訓平臺,分別是:探索式實訓平臺—低年級實 踐周,集訓式實訓平臺—高年級工作坊,拓展式實訓平 臺—名師與業界先鋒藝術講座,特訓式實訓平臺—專業 方向班。 低年級實踐周是針對大一大二學生的實踐內容,學生 在學習專業教育類課程的過程中,預留一周左右時間在授 課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踐創作,最后將優秀結課作業進 行展示,以此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使學生的創作能力不斷 提升。
學院在探討攝影專業人才培養的時候必須重點關注 的一個問題——出作品,根據傳播學家卡茲的“使用與滿 足”基本模式,我們不妨這樣認為:學生基于一定的社會 因素,加上個體的心理因素,進入到攝影專業學習,并對 攝影有相當的媒介期待,在學習攝影的過程中,學生的需 求如何得到滿足,而這種需求是否滿足,都將影響其以后 的媒介接觸行為。學生在學習攝影的過程中,其最終的學習成果一定程度上體現為是否有好的作品拿出來,而 對于學生的優秀作品如何展現,使學生獲取創作的滿足 感,并不斷激發其后續的創作熱情,也是攝影人才培養 中不可忽略的問題,據此,學院提出了“以實踐創作為 導向,以作品展覽為線索”培養應用型高級攝影人才的 培養理念。 作品展覽對于學生學習攝影的過程進而對人才培養 影響重大,當學生通過專業課程學習并在老師的指導下 創作出一部優秀的作品,并通過學院提供的各種平臺展 出,或者獲獎肯定,其內心必將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學 習的積極性以及對于專業方向的認定感必然會獲得極大 提升。
攝影專業是實踐應用性強的專業,為了提高學生的 實踐動手能力,攝影學院重視為學生的實踐活動創造條 件,積極搭建和拓展符合全媒體時代需求的產學研實踐 教育平臺。 學院投入大量資金購買攝影器材、建設影棚、暗房、非線性機房及動態攝影工作間,滿足日常教學及學生的實 踐操作需求。學生也可以通過學院/學校網站、微信公眾 號、微博平臺以及與課程相關的方向班和工作坊、
“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媒體內容的產生和生產、傳播方式、傳播渠道和受眾的感性反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高校作為未來的傳媒工作者,必須適應時代的需要,把握機遇和挑戰,及時轉變思維方式,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扎實的專業知識。順應時代發展和市場需求,創新人才培養,適應時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