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四川省南江縣關路九義校,四川 巴中 635600)
對于初中音樂教學而言,教師需要從創新角度出發,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開啟學生內心深處的藝術感覺,激發其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享受音樂的聽覺魅力。那么,怎樣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根據筆者教學實踐經驗,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直以來,初中音樂教學的主要目標都是傳授樂理知識、訓練音樂技能,過分夸大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存在”。教師成了知識的傳播器,而學生則成了知識的盛放器,這種“硬塞式”的教學方式使音樂課堂變得枯燥無比,學生不能發揮積極主動性。為此,在核心素養時代下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不妨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將音樂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其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走進音樂課堂中的藝術氛圍中感受音樂盛典,這種學生主體意識能引發學生積極思考,開創新的思維定式。
例如,在給學生們上音樂欣賞課的時候,在傳統的教育教學中都先由教師介紹音樂情況,然后讓學生傾聽音樂。當學生們還沒有聽到音樂的旋律,教師就已經將作品的名稱、作者、創作背景、主題內容等滔滔不絕地介紹完了。這種教學將學生禁錮在了一個框框里,他們的音樂思維只能在這個有限的范圍內進行,絲毫沒有創新的余地可以發揮。學生們已經了解了這首音樂的內涵,也會覺得根本沒有必要再去聆聽它、感受它。學生們是真的完全領悟了這首音樂的真諦嗎?其實不然,他們只是按照教師的介紹把感受對號入座罷了,再沒有興趣對它進行思考和聯想,學生掌握的不過是教師的講解內容,沒有自己一絲一毫的觀點。
在核心素養時代下的音樂欣賞課,教師就需要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方法體現主體意識。首先,現在的學生獲得的音樂非常普遍,例如智能手機中的酷狗、酷我等音樂APP軟件;其次,現在的音樂電視節目也非常多,諸如《中國新聲音》《我是歌手》等大型娛樂節目;為此學生對音樂多少有自己的認識,知道哪首歌曲容易學,哪首歌曲好聽。為此,課堂上播放那些悠揚、動聽的音樂,能夠讓學生們的身心得到放松,教師需要注重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讓他們自己去發現音樂作品中蘊含的美。教師不要“傾囊相授”,要讓學生自己去體驗音樂中的情感,了解音樂中的內涵,給學生創造一個思考的空間,讓他們在音樂作品中感受真、善、美。這個時候,教師順勢推出音樂欣賞分享活動:給學生們一個積極參與的機會,將心中的感受與大家分享!這樣的音樂欣賞課既活躍課堂的氣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為此,教師改變陳舊的教育觀念后,就知道如何對學生音樂素質、英語修養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在優美的歌聲中接受創新教育。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情況選擇適合初中學生階段的音樂曲子,可以超越于教材范圍,也可以在互聯網上選擇適合的音樂。營造創新氛圍的目的旨在引導學生體驗音樂、感受音樂、發掘音樂、探索音樂,結合各個教材版本音樂素材、音樂風格等,以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其在音樂的海洋中感受音樂魅力,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
例如,《青春舞曲》,這是一首新疆歌曲,在學歌之前,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手段為學生們展示關于新疆的圖片,有景色、特產、服飾、信仰等,尤其著重介紹新疆的舞蹈以及樂器,讓學生們感受一下新疆的風格。這樣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就被激發出來,不自覺地提高了這節課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才水到渠成地為學生播放音樂《青春舞曲》,讓學生們認真聆聽,并感受音樂中蘊藏的情緒,總結歌曲中包含的道理。學生聽得仔細,學得認真,當他們能歡快地唱出這首歌曲時,筆者提出了這樣兩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這首歌曲好聽嗎?老師怎么覺得它還缺少點什么呢?”下面,請同學們開動你的腦筋,把歌曲補充得更加完美。當筆者一說完,學生們就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通過學生們的共同努力,他們創編了很多內容,有創編歌詞的,有改加旋律等,都很有新意。最后,教師讓學生們將本組的創意結果展示出來并相互評價,這不僅鍛煉了學生們的小組合作能力,更是提高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也要把握“該放手時就放手”的度,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即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每位音樂教師都要時刻關注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參與課堂活動才能讓其領悟到創新的真諦。給學生留出一些空間,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留出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感受;給學生留出一些問題,讓他們自己去解決。
豐富的想象力既能打破學生的固定思維,又能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如果離開了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將是一句空話。音樂情境的想象往往在各種聲音里,但音樂的表達方式并非只有聲音一種。對于音樂教師而言,可以借助優美的動作、生動的語言、嘹亮的歌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為此,教師在引發學生想象的時候,需要注意音樂的細節,從而增強學生的興趣,以營造一個想象的空間。
例如,《沃爾塔瓦河》是學生非常欣賞的,這個作品能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們的想象力。這是一首旋律優美的春之歌,每一個音符都帶著春天般的氣息。在播放這首音樂之前,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們布置一個任務:“在聽的過程中,展開自己的想象的翅膀,然后用文字來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在筆者教學中,發現學生們聽得很認真,很快就慢慢地閉上了眼睛,陶醉在輕柔的樂曲當中。看著學生們那忘我的樣子,外人能感受到他們已經身臨其境。待樂曲結束以后,筆者就問學生們:“同學們,你們在樂曲中‘看’到了什么?”有學生說:“在優美的音樂中,我看到潺潺的小溪,鮮艷的花朵,歡快的小鳥在枝頭唱歌……”還有的學生說:“冰雪消融,大地在春風中漸漸蘇醒,美麗的春姑娘,正在向我們輕輕地走來。”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或是解說,或是朗誦,都對這首歌曲解讀得非常準確,都說出了自己心中所想。這說明他們已經完全地走進了音樂,被音樂吸引了。在優美的樂曲當中,他們的思維活躍了,想象豐富了,就會產生創新的靈感。
想象是產生靈感的主要渠道,而靈感又是創新的前提條件。想象是人們智慧的延伸,是培養創新能力的主要組成部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一份動力,只有學生心中擁有創新的欲望,才可以用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而牽引這份動力的命運之弦,無疑是學生的想象力。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下的音樂教學,能點燃學生的創新火花,能激發學生的創新靈感,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初中音樂課堂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盡最大的努力來激發學生的課堂主動性,讓他們的創新思維在表現中充分地發揮出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每個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實際拿出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奉獻精神,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落實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