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晗 黃海濤(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中國徽州文化包含著徽州地區的精神和物質文明,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同時包容整合了中原文化。在徽州地區受文化的影響,民間傳統工藝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在這些傳統的手工藝中,剪紙手工藝最為簡單,但往往因為它制作簡單和形式單一,已經開始逐漸被人忽視。為了讓剪紙手工藝以新形式重新融入人們的生活,得到更好繼承和發展。現在將徽州傳統工藝元素提取并融入當代的剪紙藝術,使其得到創新。
中國是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國家,其文化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徽州民間工藝在中國傳統文化大花園中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徽州的民間藝術包括徽州雕刻、盆景、竹編等,這些民間工藝都是徽州無數代人智慧的結晶,先輩們根據生活中的細節研究不斷、不斷探索,總結而得出的藝術效果。
開始的開始世界上是沒有這些藝術技藝的,住的是石頭房,靠打獵衛生,慢慢的,開始制造工具,穴居時代開始用反映日常生活和狩獵活動為內容的壁畫作裝飾。后來人類學會了耕織,實施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根據自己生理、心理的需求開始為生活環境增加一些裝飾,并給以它們美好的寓意。徽州人民的居住地依山傍水,他們就把山水、花鳥玉石融合到藝術中,隨著徽商的發展,徽州人的生活越過越好,有了資金、有了時間、也有市場的開拓原因,徽州工藝越發成熟,人們對他的喜愛之情也可見一斑。
徽州屬于皖南盆地中心,是亞熱帶季風氣候。這種氣候為人類和植物生存提供了有力條件,所以徽州的植被茂盛,人們的生活質量也相對較高,正因為貼近自然,植被豐富,徽州民間藝術者就把身邊的景物融入了工藝中。當然徽州人的想象力不止如此,他們會把神話故事的主人公、民間傳說經過藝術處理如若手工藝中。
徽州剪紙手工藝材料的選取多種多樣,從鬼神轉變到現實,從花草樹木到人與動物,各種復雜點的圖樣在手工藝人的手里靈活的變幻,他們常用折疊、刺孔和陰、陽刻的手法讓作品富有靈魂。包括當代社會,雖然科技發展,新鮮的事物層出不窮,衣食住行都西方化。結婚場景布置應有盡有,但很多人依然會舉辦中式婚禮,中式婚禮當然必不可少剪紙技藝,一張大紅喜字,再加上牡丹,葉子等點綴一起剪裁,裝飾了室內空間的同時,也為新人送來了祝福,烘托了結婚氣氛;一般現代用來裝飾性的剪紙已經不是古代純粹的紅紙了,紙一遇雨水就會爛掉,貼的時候也要小心翼翼,于是聰明的人們用紅色的塑料紙替換了純粹的紅紙,更耐用、耐臟,這也是剪紙的一種創新。
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和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藝術歷史悠久,文化內涵源遠流長。在古代詩詞典籍中,也被廣泛的記載,古詩有云:“鏤金作勝傳荊俗,翦彩為人起晉風。”剪彩也就是剪紙。
一把剪刀好似賦予了藝術的生命,幾張紙上下靈巧翻飛,剪上數刀,一幅幅造型精美,千變萬化的圖案映入眼簾。民間剪紙的研究學者將民間剪紙的流派用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劃分。南方派的剪紙纖細秀麗,造型栩栩如生。代表地區主要是徽州一帶。而北方的風格淳樸厚重,豪放粗獷。代表地區主要是山東。
徽派其特點是以畫為稿,構圖簡單大方、具有裝飾藝術和審美韻味,技法變中求新、線條圓滑、顯得清秀而挺拔,惟妙惟肖。徽州古村落,古民居,錯落有致,徽韻天成,為中國南方民間剪紙藝術的代表之一。古老的文明和優越的自然環境滋潤著徽州這塊土地,孕育了別具一格的徽州文化。徽州剪紙以及不只是徽州民間傳統藝術中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分支,更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
長期以來,徽州剪紙都被視作當地民眾日常生活及優秀文化的重要傳承載體。徽州民間剪紙早些時候除部分新婚之家貼于新人房窗門外,多數用于廟會、節日活動的裝飾工藝品和作為賀禮。其表現內容大多圍繞徽州村落,徽州居民,徽州民俗風情,徽州人物有關的吉祥紋樣和民間傳說故事為主。造型精美獨特,內容多賦予吉祥、喜慶的寓意。現如今,徽州剪紙除其本身的裝飾作用外,更多地被視為一種藝術珍藏品。作品新穎獨特,充滿靈氣。有些還吸收徽州雕刻等其他民間藝術的精華,結合攝影中的光影技術,用黑白色調將徽派建筑特有的粉墻黛瓦、馬頭墻、窗欞門樓刻畫得秀美靈麗,恰到好處。黑白相間疏密對比中,流淌著古樸雋永的徽風古韻。有的還采用了影繪的手法,特征鮮明、惟妙惟肖,構圖完整,與繪畫技法融匯,刻與寫緊密結合,瑰麗生動。突出剪紙的點,線,面,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展現徽州文化的獨特魅力。所以徽州剪紙不僅傳承徽州民間剪紙藝術,弘揚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更對于提升徽州文化的影響力和促進剪紙文化的交流,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在徽州地區剪紙應用最為常見的便是窗花。剪紙在民間用途很廣大致可分為:張貼、擺設裝飾、刺繡底樣和印染。主要表現在窗花、角花、喜花、鞋樣花、枕頭花、肚兜花、帽花、燈花、團花。傳統剪紙手工藝的作品都富有深度、富有靈魂、富有寓意,大多都有吉祥如意的含義。
徽州民間藝術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去欣賞、去發展、去傳承、去創新。在當代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剪紙融入了logo、包裝設計、服裝設計、海報設計等。將這些設計賦予傳統文化、融入東方韻味、洋溢中國味道、吸引人們的眼球。
不同地區剪紙所應用的顏色也是很講究的,每一種顏色給人的感受不一樣,所以其本身的文化內涵也有所不同。紅色給人的感覺是吉祥、熱情、喜慶,黃色給人的感覺是莊嚴、富饒、權利,綠色給人的感覺是生命、青春、自然等等。這些剪紙所包含的寓意,全都用“特殊”的顏色體現出來。雖然徽州剪紙工藝的用途很廣,但是在形式上卻還是單一,容易被人淡忘。
了解剪紙手工藝創新的必要性、必然性和艱巨性尤為重要。在徽州地區傳統手工藝的形態多樣,無論是哪種工藝在市場都面臨著競爭和創新求變的問題。我們必須從理論和現實充分了解剪紙手工藝,才會明白必須要走創新與發展這條路,因循守舊只會讓剪紙藝術逐漸消亡。
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是取勝的重要環節。有人說說"要努力營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培養創新人才的創新精神和能力,還要培養其敢于探索、善于創造、勇于變通。在社會氛圍中將傳統文化融匯貫通在剪紙藝術中,繪制定稿新穎有趣,剪裁大膽、精細,使剪紙藝術可以更快、更廣的應用在市場上。
善于求教和學習可以使剪紙手工藝在延續傳統紋樣的同時突破其表現手法。通過市場調查與了解、創新思維、繪圖及手工制作,將剪紙手工藝平面的表達方式升華,以立體圖樣融入徽州的傳統工藝加上現代特色展示剪紙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