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光耀(齊魯工業大學 (山東省科學院)藝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全面復興傳統文化,意見指出: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堅持交流互鑒、開放包容;堅持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并提出研究闡發、教育普及、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傳播交流等,要求從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出發,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有關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在偉大的傳統文化中工藝美術承載著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包含了人的審美意識的演變,以及對歷史文化考究的記載;物質文化則更多的體現在人們日用品以及裝飾品的使用,材質,技術,造型以及圖案的發展和改變。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發展史,同時是數代人勞動與智慧的結晶,在當今社會的發展下,如何全面復興傳統文化,對于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學習和創新發展等成為了我們值得深思和實踐性的偉大課題。
我國是工藝美術大國,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工藝美術都是對外貿易的支柱產業。像以“china”為命名的陶瓷,作為我國最具代表的傳統工藝美術產物之一,彼時的絲綢之路,遠銷歐洲大陸的工藝品貿易,不僅代表了當時文明昌盛的中國環境,同時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增光添彩。其中諸多工藝技法沿用發展至今。眾所周知,景德鎮為世界陶瓷之都,各種陶瓷工藝產品滿目玲瑯,潔白無瑕的白瓷盤從原來只有富貴人家才能享用,到如今家家戶戶擁有各種裝飾的白瓷盤,這是作為日用陶瓷。藝術陶瓷在當下社的會大眾家庭中也是很常見。而今市面上銷售的部分新材料產品,如碗盤,不再是傳統的瓷盤,而是采用了鋼化玻璃材質,更經久耐用且可避免跌落摔損,它是否會完全成為今后日用陶瓷的替代品無人知曉,但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新型材料的更迭勢必要取代舊材料。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如果今后日用陶瓷均采用新型材料,機械化批量化生產后,現在每天在忙碌于日用陶瓷生產的工匠們時候會失業或者讓傳統工藝技法逐漸消磨殆盡。當貼花紙材料的應用逐漸替代手工繪畫的時候,那些給陶瓷裝飾的畫師們又將何去何從。對于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和創新發展,勢必是我們對傳統工藝美術延續的必要措施。要修復傳統工藝美術的自然節律載體,充分認識傳統生活中集會、節氣以及與歲律相合的傳統節日作為民間工藝文化等生成土壤的重要意義,進一步還原和培育傳統節日里豐富的民俗民藝內容,在都市生活的假期空間里充實民間工藝等活動內容。要修復傳統工藝美術相關的人生禮儀載體,深入把握傳統民間藝術的色彩、符號、形制等與生活相依存關系,有計劃地恢復和培育優秀民間禮儀,增強文化認同與情感維系,培育民間工藝文化發生與應用的文化空間。要修復傳統工藝美術的社會聚落載體,深刻認識工藝美術與傳統村落、居民、生活的依存關系,推動傳統村落保護,促進恢復傳統民居營建、民俗活動等,保護民間文藝的豐富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們要在自覺自信基礎上,修復民藝生態,留存工藝匠心,守望文化鄉愁。
要使工藝美術在文化傳承和產業創新中煥發生機,還要突破瓶頸制約,構建長遠規劃。具體而言,建議國家制定《促進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規劃》,從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高度,在強化傳統文化特色、創新產業體系、加強金融政策支持、完善知識產權保護、促進工藝美術行業人才培養等方面,對傳統工藝美術行業予以引導、扶持和推動,促進全面可持續發展。
建議把對于傳統文化的保護法律化加以革新,對于破壞傳統文化的行為加以嚴懲,對于為傳統文化做出偉大貢獻的人加以褒獎。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追求逐年提升,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在社會環境中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工藝美術的文化價值、傳承方式和社會意義更加顯著,同時更為有效的保護與發展措施,在城鎮化的時代背景下拯救瀕危的傳統工藝美術品類,促進傳統工藝美術產業的振興已經迫在眉睫。
建議將傳統工藝美術納入國民基礎教育體系。建立涵蓋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社會傳習的傳統工藝美術國民教育體系,加強傳統文化的學習和保護意識,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建議加強少數民族及貧困地區手工藝的發展,我國是一個眾多民族組成的大集體,因為在各民族間存在著一定的文化差異,也是因此產生了更多地傳統文化產物。少數民族地區以及貧困地區的傳統工藝美術承載豐富的文化信息,由于受地方經濟發展的制約,未能發揮應有的文化、經濟和社會價值,是國家最應該關注扶持的對象??沙闪⑸贁得褡寮柏毨У貐^民間手工藝的“公平貿易組織”,搭建公平貿易橋梁,幫助少數民族地區以及貧困地區手藝人建立特定的銷售網絡,保護藝人權益,減少中間環節,提高手藝收入,實現手藝脫貧致富,促進工藝美術傳承,傳播民族傳統文化。
總之,工藝美術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藝術體系,傳承傳統文化,尋找傳統文化脈絡,讓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從社會文化背景,材質選擇、工藝科技發展、藝術語言、文化思想內容等全方面考慮,作為深入研究課題,制訂工藝文化策略,推廣工藝產業品牌,在國際上建立工藝美術的民族文化形象,在國內市場和城市社區、農村生活中營造工藝匠心的文化認同,使工藝美術成為具有中國文化內涵和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使千百年來積淀發展的造物文脈有新的傳承,使傳統工藝美術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發揮看得見、摸得著具體而切實的作用。
論文總結:
傳統工藝美術是歷史文明發展中珍貴的文化產物,在文化傳承中占據著重要的影響因子,對于傳統工藝美術的繼承,和發展應該有一個積極性的未來規劃,讓沉睡的文化蘇醒,讓衰落的文化恢復繁榮,繼承匠心的精誠所至,賦予創新發展的理念,普及傳統文化,組織更多地活動與交流從而傳播傳統文化,把好的工藝文化和精神加以創新和傳承,把不好的內容拒之門外。糟粕之處不得有,但求工藝之美代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