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雅涵 李宣霖(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陜西 西安 710119)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教育改革發展主題。在人才培養體制的改革中,著重強調了要“樹立全面發展觀念,努力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樹立人人成才觀念,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成才。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先進理念。
伴隨著國家對于素質教育改革步伐的全面加快,舞蹈方面的素質教育改革更是被提上了日程,且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重視。在經過了5年時間的深入探索與研究之后,在借鑒了國外先進舞蹈藝術教育標準的基礎之上,我國舞蹈教育專業委員會制訂了一套舞蹈素質教育課的實施理念與標準。舞蹈素質教育課,指的是面向普通學校的舞蹈素質教育中,擺在首要位置的就是要是“面向全體學生”。素質教育舞蹈課,一改職業舞蹈教育的傳統,是一種大眾化教育、普及性教育,是將舞蹈作為一種文化進行的教育。素質教育舞蹈課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們通過舞蹈認識自己和別人的身體,并通過它來增強對世界的認識。
素質教育舞蹈課具有著人文性、愉悅性、整合性、創造性的課程性質,其教育對象是全體學生,以培養素質為其教育的主要內容,在教學方法上則是以學生為主體。在素質教育舞蹈課時間的過程中,主要幫助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對五項能力進行開發與發展,即:觀察與模仿能力、即興與表現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創造與求新能力、綜合與融化能力。素質教育舞蹈課更多的是幫助學生們獲得作為一個正常人應該具備的、而且舞蹈又能幫助他們養成的素質修養。
1.教學理念
舞蹈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內容與形式具有素質教育的各種功能。素質教育舞蹈是一種學校舞蹈,因此,首先它面對是全體學生的舞蹈教育,而不是面對少數學生的舞蹈教育。其次,它是以培養普通學生應該具有的素質為主要目標的教育,而不是純粹的技能化教育。再次,它是為培養和培育學生創造能力,開發學生潛在天資為最終目的的教育,而不是以舞臺表演為最終目的的教育。
在以往舞蹈專業學校對學生選拔的過程中,主要傾向于選拔“高精尖”的舞蹈人才。而這種比較嚴格、淘汰率比較高的招生要求,在普通院校進行特長生招生的過程中也被得到了傳承,也就對舞蹈學習人員的范圍進行了一定的限制。而素質教育舞蹈課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打破這種傳統的觀念。不是將舞蹈作為就業的目標,而是將舞蹈作為普通人在現代社會中的需求。
2.教學內容
素質教育舞蹈課并不是以技能為主,而是以素質教育為主。之所以能夠通過舞蹈實施素質教育,是因為舞蹈本身有自己的特性:人文性、愉悅性、整合性與創造性。人,不僅僅是一種物質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精神的存在。舞蹈教育是一種手段,目的是培養現代社會中普通人所需要的基本素質,完善人格,全面發展。這些能夠在舞蹈課中體現,也能夠實現。舞蹈教育是一種充滿情趣的活動,在快樂中學會創造,在創造中享受快樂。素質教育舞蹈認為,不同元素、學科知識的結合或進行不一樣的排列組合,其結果即產生一種新的結構,這往往就是一種新的發現、發明和創新、創造的過程。素質教育舞蹈課將創造性作為核心素質,通過各種各樣有趣的方式,讓學生們養成創新的習慣, 培養他們創新的思維能力。
3.教學方式
教師在面對不同性別、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時候,應當采取不同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們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在素質教育舞蹈課的課堂之上,教師更應當注重加強對學生們的引導,在為學生們構建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鼓勵學生們釋放自己的天性、發揮自己的想象,大膽地去進行創新。而學生們自身天性的釋放,將會對教學產生不同影響。與此同時,也促進了素質教育教學發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關注到課堂上每一個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們心理和生理上不同變化進行關注,了解學生們思想上的動向。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們理解能力、協調能力和接受能力,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組合,促進學生們興趣的提升以及學習進度的加快,從而幫助每一名學生在課堂上有所收獲。
4.教學目的
“教學目的”是素質教育舞蹈課課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更是決定著素質教育舞蹈課本身成敗的關鍵因素。第一,應當明確這節課在舞蹈本身應當達到的目的,比如這節課要強調人體站立姿態的要領、應當朝向的方向、腿腳站立需要的高度以及進行怎么樣的旋轉、跳躍等。這個環節,是對學生們進行舞蹈理論內涵的教育,促進了學生們對于舞蹈技能內容、舞蹈專業知識和術語的學習了解。第二,應當明確這節課在“五個標準”方面應當達到的側重點,即即興表現能力,通過這節課讓學生自然產生表現的動作,促進學生肢體語言的表達,增強學生的表演欲和表現力。第三,還要明確這節課要和什么學科產生聯系、產生一定程度上的知識遷移,即綜合融創力。
藝術源于生活,舞蹈更離不開生活。在舞蹈素質教育進行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加強對生活見聞的濃縮與提煉,把生活中的場景和舞蹈動作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想象力,讓學生依據自己在生活中的見聞進行相關的思考,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發揮、自由想象、自由創新的空間,調動學生對于舞蹈學習本身的積極性。每個學生對于生活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這也就決定了每一個學生所展現出的動作也都是不同的,他們在用自己的肢體和動作表達自己內心中的語言。教學對學生們自我發揮進行點評和修正,幫助學生將單一的動作連貫起來,這樣的啟發性教學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舞蹈是人類最古來的藝術形式之一,它是利用舞蹈者自身的肢體對美感進行演繹與表達。從根本上來看,練舞即“練人”。而中小學的舞蹈教育,作為青少年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走進校園有著深遠的戰略意義。德育、智育、美育都和文化課教育一樣,應當在青少年成長的早期階段進行基礎性的教育。
教育家們相信舞蹈可以促進學生們在發育過程中人格的不斷完善,更能促進人全面修養的不斷提升。在舞蹈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們的意志力、吃苦耐勞和堅持不懈的精神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且在紀律性和團隊精神的養成方面更是效果斐然。需要肯定的一點是,素質教育舞蹈課并不以學生們進行舞臺表演為最終目的,而是希望促進全體學生在天資潛能方面進行開發,培育并培養學生們的創造能力,是一種“透過舞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