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華(襄陽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 襄陽 441021)
漢語本是一種優秀的語種,其發音清晰、干凈利索,有特殊的表達效果,特別是只須識記二三千字即可在閱讀時通暢無阻,是拼音語言所難望其項背的。
目前多數國家將愿意充當污點證人作為“酌定不起訴”的做法有利于提高腐敗犯罪的定罪率。我國《刑事訴訟法》中沒有規定,只能適用刑法總則中的立功制度。應該在《刑事訴訟法》規定中將此作為不起訴酌定情節;還可以根據刑法第390條、第392條的規定,對“主動交代行賄(介紹賄賂)行為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在量刑上采取鼓勵犯罪人揭發腐敗犯罪予以輕罰或免罰的做法。
可現在白話漢文出現了問題,嚴重到網上有人呼吁恢復古文,甚致放棄漢語的地步。
一個問題是發音問題,這個問題還不是最嚴重的,但也必須改變了。有兩個拼音的聲母:n與l,不知是我等駑鈍,還是始作者故弄玄虛,至今沒弄清楚。即便這兩個音有區別,從實際上也不必要,本來漢語發音就很清晰,何必在這里增加瑕疵呢。還有鼻音我認為也是很討厭的,不過鼻音還不算大問題。漢語本來重音字很多,這是漢語的一個缺陷點,可是在普通話里還少了許多在民間本已存在的發音,比如:gue, zhue, be, me, he, hue fe ; bia, pia, piang,biang,diang,fai ,yai, xio, qio ,jio....等。不知普通話始作俑者為什么非要取某個人群的發音而不考慮全國的方言。在同音字太多的情況下,多幾個發音總比少幾個發音好。
5個村莊的規劃充分挖掘了地方特色,因地制宜。丹徒區世業鎮聘請了東南大學韓冬青設計大師團隊,定位于“江島水鄉、健康之舟”,依托獨特的洲島生態環境,傳承并彰顯鄉居、河塘、田野共生的水鄉圩村肌理,構建面向村民和游客的公共服務體系,培植健康農業、創意農業、參與式生產體驗+度假等多種形式的大健康產業。韓冬青教授在全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上將此規劃作為范例進行了講解。
還有一些發音雖在普通話中,但當初卻沒有照顧多數人。例如"綠"字,民間多讀lu或lou(樓),而普通話硬生生的將其讀成lv(驢)。"血"多讀xie,而普通話偏偏讀成xue(雪)。顯得很另類。尤其是高考語文居然也考語音,一個發音錯誤可決定考能否上某所大學,實不應該。
書面語的另一個問題是邏輯性極差,與用詞不當造成詞不達意現象。如果你稍有點英文水平,在沒多少生詞時,你會發現閱讀英文比中文容易多了。一句中文,有時你需很長時間才能弄懂,需前后分析句意,弄不好就會產生歧意。有人說寧愿去讀文言文。所謂的知識分子在破壞我們的語言,憤怒之極想破口大罵。茲舉例如下:先舉一例大家都孰悉的句子: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當然這句話還不算多難理解,可定語太長,還有語病。如果這樣說效果會好很多: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國家的建設者,他們必須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一個意思,只要一個詞就夠了。第二例:中國鐵路總公司23日在京展示作為智能京張高鐵重要配套設備的智能動車組眾創設計結果。這就是一句典型的冗長語句,讀起來費力且乏味。不如改寫:23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在北京展示了一項高鐵智能動車組技術,該技術用于京張高鐵配套設備,該技術是眾人設計的結果。將一句分解為幾句雖增加了字數,但讀起來順暢多了。第三例:人民代表人民選,選好代表為人民。該句簡短,卻存在語病:應改為選好代表為人民服務才行。總之這類語句隨時都可遇到。
漢語表達有優秀的地方,但不在于書面語之中,如果不重視改觀,總有語種滅亡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