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丹(渭南師范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中國西部電影始創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擁有悠久的歷史,其最早是由著名的電影理論家鐘惦棐先生提出,并逐步成為理論研究的重點。尤其是八十年代中后期,陳凱歌、張藝謀等知名導演陸續推出了一系列引起極大社會影響的作品,為西部電影打開了市場,并在中國電影生產格局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西部電影的迅速崛起與中國第五代導演的成長經歷相吻合,他們生動的展現了西部空間的民族傳統文化和風土人情,并依靠優秀的作品,在各大國際電影節上屢獲嘉獎。進入九十年代中后期,西部電影素材逐步趨向多元化模式發展,以賈樟柯為代表的第六代導演,更多的關注于邊緣群體的生活形態,以展現基層平民的人生百態為主,并對西部影片進行了深度的解讀。
從本質上來說,電影是一種特立獨行的文化產品,通過有限的故事情節影響觀眾的思想觀念。在構建現代文化價值觀的過程中,電影憑借直觀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節,成為構建價值觀的最有效途徑。以張藝謀導演創作的《秋菊打官司》為例,影片包含著引人深思的價值觀念。
《秋菊打官司》這部電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絲毫不遜色于老電影《黃土地》,該電影同樣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和褒獎。影片主要講述的是陜北農村婦女—秋菊,在為丈夫討說法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影片中秋菊的丈夫名叫萬慶來,因為出言不遜與村里的領導發生沖突,村長在盛怒之下踢中了萬慶來的要害。此時,女主角秋菊已懷有身孕。因為丈夫受傷,秋菊去找村長討要說法,但村長不肯低頭認錯,固執的秋菊認為一定要找地方為自己和丈夫討回顏面和公道。于是,正處在孕期的秋菊來到鄉政府告狀,因為沒人愿意管,又逐級告到市政府,然而最后也未能得到應有的說法。于是秋菊決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后來,秋菊在臨產期間出現了難產,村長見狀與村民在雪天連夜將其送至醫院,秋菊也在當天順利產下一名男嬰。在孩子滿月的時候,秋菊為感謝村長及村民,大擺宴席請大家喝酒。此時,市法院下達了判決書,村長因為對他人造成輕傷害被行政拘留。警車鳴笛聲響徹了整個村莊,秋菊追著警車奔跑,最后她一臉茫然和懊悔的站在路上看著警車駛離村莊。
張藝謀導演根據作家陳源斌的《萬家訴訟》對其進行改編,最終成為西北電影的翹楚。在這之前,張藝謀導演創作了《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三部備受好評的經典作品。然而《秋菊打官司》與這三部電影相比,更具濃烈的西部文化色彩了,且紀實性強。電影的大獲成功充分印證了,與其鉆研于構造神話題材故事,虛構歷史,不如回歸現實生活,這不僅是創作思維的調整,更是電影主流市場的巨大變革。
《秋菊打官司》作為一部紀實性的西部農村題材影片,為了更生動的展現西北地區人們的生活形態,采用了陜西方言的方式。而影片中的主人公鞏俐女士、劉佩琦老師及老藝術家雷格生先生都不是土生土長的陜西人,但在大銀幕上都說著毫無違和感的陜西方言。
影片中,女主角鞏俐的造型非常成功,她挺著大肚子,頭上扎著簡單的麻花辮,脖子上系著顏色鮮亮的頭巾,上身穿著紅格子棉衣,下身是肥大的黑色棉褲,腳上穿著紅色的棉鞋,濃烈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在孩子滿月的時候,秋菊穿著顏色鮮紅的棉衣棉褲出現在鏡頭前,頭上裹著有喜慶意味的紅色頭巾,充分表現出農村婦女在迎接新生命時的喜悅和激動。村長是由老藝術家雷格生先生出演,其形象也非常生動逼真,他穿著黑色的破舊棉襖,雙手插在袖子里,而棉襖的上面口袋中插著一根有典型代表的鋼筆。這樣的形象設計進一步生動的刻畫了早年陜西農村的人物形象。
與張藝謀導演的其它作品相比,《秋菊打官司》沒有精致的畫面處理、宏偉的拍攝場面,色彩的個性化搭配,而是更多的追求實際,返璞歸真,盡可能的淡化特效處理。
鏡頭記錄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社會景象,小城市街頭的商業面貌和街道交通。更加值得贊揚的是,影片中的很多鏡頭是隱蔽拍攝的。衣著樸素,挺著孕肚的秋菊與妹妹在熱鬧非凡的小集市上賣辣子,而周圍的群眾或許是由于裝扮并沒有認出是演員鞏俐,辣子的交易也非常成功的完成了。這樣的拍攝手法能夠讓觀眾真切的感受到影片中的社會背景,畫面感非常逼真。
秋菊這一人物的性格特點隨著一次次的正面出場顯露無疑,并且更加豐滿。起初她先是到村長家找村長理論,被村長言辭犀利的回絕了。然后她在妹妹的陪同下來到鄉公安局,請求李公安為其解決,但村長只答應支付其醫藥費,但拒絕道歉。不肯善罷甘休的秋菊又繼續討要說法,以賣辣子的費用作為上訪的路費,又到縣里告狀。縣里則維持之前的調解方案,秋菊又繼續到市里討說法,但結果是仍然沒有得到村長的道歉。秋菊面對如此大的壓力,仍未放棄上訪的決定。而不停的告狀花光了本就不多的積蓄,這也讓秋菊一家人成為全村人的議論焦點,而丈夫慶來也不堪壓力轉變了思想,不斷阻撓甚至是憤怒秋菊的行為。但執著的秋菊仍舊靠到集市賣辣子籌集上訪的費用。
由此可以看出,秋菊是一個堅強、固執的女性,透過她堅持不懈的上訪,向我們展示了強烈的維權意識,雖然秋菊的文化程度有限,但在她的思想中,即使村長是領導也要為打人付出代價,并且給自己丈夫道歉。賠償是次要的,最關鍵的是要討回公道和顏面。
所謂的“說法”體現了維權意識與傳統觀念的碰撞。一方面,可以認定秋菊作為農村婦女的典型代表,已經能夠利用法律保護自身的權益。在她的思想觀念中,認為打人就應該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不管你是什么樣的身份。這樣的自我保護與維權意識是大部分農村婦女所不具備的。她告狀的目的,不單單是為了獲得賠償,而是為了爭取尊嚴,這也是當代物欲橫流的社會中,部分人缺少的高貴的精神品質。
另一方面,隨著故事的不斷深入,觀眾能夠從秋菊的言行舉止中感受到她的愚昧之處,秋菊之所以不斷上訪,其實是源自于重男輕女的思想,因為她的孩子還未出生,她害怕自己生的是女孩,而丈夫又失去生育能力。等到村長被逮捕的時候,秋菊又很茫然的質問李公安,自己并沒有要讓村長坐牢的意思,這充分體現出秋菊法律意識的淡薄。同時,也體現出女性現代意識的萌發只停留在一般水平,其內在的思想仍舊是封建的,秋菊這一人物既有堅定執著,又有愚昧無知。
《秋菊打官司》作為一部以西北農村生活為題材的現實主義電影,在講述農村故事的同時,向我們展示了現代社會中部分地區的封建思想,自我保護意識及法律意識的淡薄,要想建立穩定的現代社會仍需不斷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