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凌輝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廣州 越秀 510030)
過去,博物館給人的形象往往是莊重、嚴肅、有距離感,人們的每一次參觀都如同一次膜拜儀式,博物館館員在講述,游客在聽,雙方缺少互動和交流,呆板無趣。而現在,博物院的主要宣教對象——廣大的中小學生、大學生及年輕群體都是社交媒體的重度用戶,他們更喜歡有趣味、互動性強的交流方式和平臺,傳統的教育方式很難和他們建立良好的溝通,因此,博物館的宣教工作必須與時俱進,用目標群體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教育工作,而各類移動互聯網工具正具有這樣的功能。博物館通過開通官方的媒體賬號及應用其他互聯網技術,對宣教知識進行包裝,推送給宣教對象,激發年輕人對歷史知識的興趣和喜愛,更好地實現博物館的宣教目標,因此,博物館宣教工作的移動互聯網化是非常有必要,更是非常迫切的工作。
博物館的宣教工作意識仍沒有真正樹立起來,博物館在陳列展覽、藏品征集等工作花費了大多數的精力,并沒有把宣教工作作為博物館的重要工作開展。同時,很多博物館尤其是是一些中小型博物館,人力、物力及財力均出現了短缺情況,使得博物館很難開展各項工作。在巨大的資金壓力下,投入到宣教工作上的資金就更少了,博物館即使在陳列精品上投入大量資金,若沒有更多的人來觀賞及了解,那么其也沒有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反而會影響博物館的宣教工作,甚至是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
很多博物館進行宣教工作只是依據黨與政府的中心工作來開展,活動形式也大多千篇一律,創新力度嚴重不足。同時宣教工作比較重視基本信息及展覽信息的宣傳,發放宣傳資料,卻忽略了知識及文化正面的宣傳,且展覽內容的豐富度不夠,講解時總不停重復表述一些基本陳列展覽。此外,宣傳的針對性不強,過意隨意,很多宣傳活動只停留在表面,簡單介紹了事物,不能達到實際要達到的效果。同時還忽略了新時代新媒體的興起,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人們心態及習慣等都有了較大的變化,博物館仍沿用老套的宣教方式方法,會導致宣教工作缺乏趣味性,難以引起觀眾的興趣,也就很難獲得公眾的認可。有些博物館即使開設了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但其內容也較單一,且更新頻率較低,不穩定。
在日常開展宣教工作過程中,負責相關工作的人員對宣教業務的掌握程度還不夠,且宣傳人員的外交能力、公關能力與策劃能力均不能達到預期標準及要求。目前博物館中很多從事宣教工作的人員大多是固定職工,社區工作者以及志愿者等社會力量的注入力度不足,而博物館單位由于編制少,固定人員也就較少,導致宣教工作經常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此外,我國博物館在宣教工作這塊的專業人才還是比較缺乏的,而博物館的發展還是需要一批會市場營銷、懂專業知識以及互聯網知識和技能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所以博物館宣教工作人才斷層是主要制約宣教工作開展的重要原因。
目前,各個博物館幾乎都開通了官方的社交媒體賬號,但同時,各家博物館社交賬號在運營方面的差異卻非常巨大,有的博物館注重對賬號的運營,及時更新,并對發布的內容進行精心策劃和包裝,確保知識的趣味性,借助網友的轉發和分享,使得粉絲量不斷上升。而有一些博物館社交賬號雖然已經開通,卻疏于打理,更新緩慢甚至不更新,內容毫無趣味,粗制濫造,粉絲連閱讀的興趣都沒有,更不要說轉發和分享,如此一來,賬號的關注度和粉絲量始終無法提升,其開通的意義完全喪失。因此,博物館不但要開通官方社交賬號,更要注重賬號的運營,確保及時更新精彩內容,才能用好社交媒體這一宣教工具。
博物館作為社會公眾教育機構,其和公眾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很多博物館在實際的宣教工作中,將博物館和觀眾分離開來,就只是簡單向觀眾復述陳列展覽信息,向觀眾直接灌輸藏品信息等。觀眾只能被動接受這些信息,不能將觀眾接受教育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從而使觀眾接受教育的興趣大大減少,逐漸覺得參觀博物館很枯燥,很沒有意思,進而使博物館的社會公眾教育功能大打折扣。為此,博物館需建立或健全博物館和觀眾孩子間的互動機制,從而將觀眾接受社會公眾教育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主動接受教育,從而提高博物館宣傳教育工作的效果。同時,借助互聯網平臺能有效實現和博物館之間的充分、快速的互動交流,實現博物館和觀眾之間的雙向信息交流。利用平臺上的反饋信息博物館能迅速了解到觀眾的建議及需求,而且也可有效避免傳統媒體宣教工作中常見的時滯性,實現快速的信息傳播。此外,進行宣教工作時還應創新宣教形式,比如在進行宣教工作過程中可穿插表演情景劇、跳舞、講故事、打快板等多樣化的形式,在七屆二中全會舊址里表演打快板,這種方式既使宣教工作的趣味性增強了,也使博物館宣教工作的感染力及影響力很符合年輕人的特點。也可利用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將博物館里的各類藏品、娛樂以及教育等模塊的內容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將其形象化地展示出來,并提供互聯網在線服務功能來吸引廣大觀眾的注意力,增強觀眾和博物館之間交流互動,通過多樣化形式來提高博物館宣教工作的效果。
博物館的宣教工作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取得突破,人才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博物館要注重博物館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及專業素質,注重宣教工作人才的培養。為此,首先定期對博物館工作人員進行培訓,進行科學技術、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管理內容等方面的再教育,提高他們的專業素質及工作積極性,為博物館的宣教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提供一種新的途徑。同時,將宣教人才培養放在首要位置,嚴格按照崗位需求進行有關人才的引進、使用和培養,組建一支宣教工作專屬的人才隊伍。其次,博物館應積極組織講解人員投身到陳列展覽中進行鍛煉,讓他們參與到有關材料的收集、整理、編制到講解詞寫作等全過程中去,讓每一位講解員對博物館中的藏品、陳列展覽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均能了如指掌,做到能靈活應變,做到因材施講,以滿足人們的各種個性化需求。最后,要注重志愿者及社區工作者的人才資源的運用,或返聘一些從事博物館宣教工作的退休人員來充實宣教隊伍,壯大隊伍的實力,積極調動社會中各種潛在力量加入博物館宣教工作中來,讓越來越多的高素質人才積極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來,以促進博物館的宣教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在移動互聯網的深度普及之下,移動互聯網時代已全面開啟了,給博物館宣教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所以,博物館宣教部門應深刻認識到移動互聯網和博物館宣教工作之間的關系及重要性,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通過創新宣教平臺、健全博物館和觀眾之間的互動機制、提高博物館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及專業素質等方面創新宣教工作,做好博物館文化信息傳播工作,精心策劃宣教內容,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從而提高博物館宣教工作的效果,提高博物館的感染力及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