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麗(聊城大學美術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17世紀的荷蘭美術掙脫了千余年以來神話和宗教題材的束縛,把現實生活作為藝術創作的源泉。這一時期的荷蘭美術趨向低調地小資情調,油畫作為商品懸掛室內,人們用來美化自己的住宅或者辦公室、飯館等公共場合,其對油畫的需求也逐漸增加。荷蘭美術肖像畫、風俗畫獲得極大發展,美術各類題材劃分清晰,出現了專門的肖像畫家、風俗畫家、靜物畫家、動物畫家、風景畫家等。
17世紀荷蘭杰出的肖像畫家弗蘭斯·哈爾斯(約1581—1666),是荷蘭現實主義畫派的奠基人。1581年至1585年之間誕生于安特衛普一個毛紡工人家庭,大約1585年之后,隨父母遷居荷蘭,定居于哈勒姆終其一生。1610年或1611年加入哈勒姆圣路加公會。因哈爾斯藝術創作時期正值荷蘭人民革命斗爭獲得勝利,社會處于蓬勃向上繁榮發展時期,所以哈爾斯早期與盛期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均洋溢著健康、愉快、充滿生命力的神態,哈爾斯一生創作作品數量眾多,其作品總數為250幅左右。從17世紀20年代至17世紀30年代,他廣泛的去描繪荷蘭現實生活中各個階層的人們,軍官、普通市民、音樂師、酒徒、少女等都是他的創作題材,充分展現了繪畫藝術反映現實生活的廣度和深度的增加,這也是哈爾斯對現實主義藝術發展的一大貢獻。
哈爾斯主要畫肖像畫,一種是畫家最喜歡的半身近景肖像畫,另一種是大型群體肖像畫。從他的作品中看出,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運用灑脫而準確的筆觸來塑造形體,使畫中人物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畫面氣氛熱情洋溢,成為有性格的典型人物,其人物形象與神態的刻畫,還被人們稱為表現“笑”的畫家。但迄今為止沒有發現過哈爾斯的素描稿,這或許是由于畫家作畫速度慢,習慣于不打底稿,就胸有成竹地在畫布上直接畫油畫。哈爾斯晚年的作品歸于沉穩,盡顯老練、成熟,或許與畫家本人經歷及晚年性格有關,畫面上流露出一種憂郁的情緒,作品凝重而深刻。代表作品風俗人物畫《吉卜賽女郎》、《彈曼陀鈴的小丑》、《有微笑的騎士》、《揚克·蘭譜和她的情人》,群體肖像畫《圣喬治射擊手連軍官的宴會》、《圣亞德里安射擊手連軍官的宴會》等。
哈爾斯刻畫人物時,喜歡選取半身近景的構圖,在人物刻畫上特別注重面部表情的刻畫,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特征以及心理狀態,從畫面的人物形態能夠讀出其內心的情感;善于利用外部空間營造畫面氛圍,通過半身肖像的神態,總能感覺到畫面外的互動,洋溢的濃郁生活氣息猶如一幅現實的風俗畫。他的作品,畫面生動活潑,真實典型,不矯揉造作,其純凈、健康、活潑的畫面狀態給人無盡的愜意。
風俗人物畫《吉卜賽女郎》,在這幅畫上,描畫的是一個披散著黑發、穿著也比較隨便的窮苦的吉普賽姑娘。她敞著領口,臉上露出一絲狡黠的微笑,好像什么都不在乎,無拘無束。她身著紅色的裙子,和灰白色衣服,左邊頭發旁邊露出了一個紅頭繩,秀發蓬松、身姿微傾。后面的背景是漂浮的白云和透出的藍天,并巧妙地和人物融合在了一起;畫面人物構圖成金字塔式造型,其面部表情和神態彰顯著愉悅的心情;女孩的眼神更是把觀賞者的注意引向另一個角度,即畫面外的呼應,仿佛畫面外有人與其談笑對視,瞬間把畫面的空間層次延伸出來,增強了人物畫的靈動性;在繪畫技巧上別具一格,運用流暢奔放的、揮灑自如的大手筆表現女孩的心理狀態,真實自然,活潑靈動?!稄椔恿值男〕蟆访枥L了一位滑稽演員的形象,他歪戴便帽,手捧曼陀林,熱情洋溢地演奏著,他那斜睨的眼神透露出幽默機智,隨著樂聲韻律面擺動的身軀仿佛更顯示了內心的歡樂。這科熱烈的情緒對讀者產生了極大感染力。
群體肖像畫《圣喬治射擊手連軍官的宴會》,突破了傳統的荷蘭團體肖像畫程式的束縛,畫中人不再顯得呆板,而富有性格特征;畫面人物情緒高昂,氣氛熱烈活躍,充滿了荷蘭人的自信、自豪的時代氣息;畫面氣氛熱烈,洋溢著荷蘭人的樂觀主義。這類油畫不僅色彩響亮,而且筆法流暢,從中可以察覺出不久后他即將運用的筆觸分割畫法的跡象。群體肖像畫的訂單,應訂件者的要求,畫家要對每一個人給以平等的刻畫機會,這就是的畫面失去了主次層次和藝術氛圍,造成全體肖像畫的一大缺憾。但是哈爾斯的群體肖像畫在表現每一個人的同時,盡力把任務安放的錯落有致,打破原有傳統的呆板、平整的布局,用錯落有致的安放手法努力營造藝術應該有的熱烈氣氛。畫面中的人物氣氛依然愉快明朗,符合畫家一貫的創作特點。
哈爾斯的肖像畫創作充滿積極樂觀向上的情緒,在繪畫技巧上也別具一格,經過自己額努力和實踐創作,終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俗肖像畫風格,畫面人物豪爽自信、形神兼備、栩栩如生,把生活中現實的人內心情感與人物形態表現的淋漓盡致,真不愧是一代肖像畫大師,其藝術風格偉大不朽,值得我們用心學習!
哈爾斯的創作,標志著歐洲現實主義肖像畫發展的高峰,是荷蘭美術史中現實主義肖像畫和風俗畫的奠基者。其油畫突破傳統畫法的束縛,運筆灑脫,色彩簡樸而明快,人物形神兼備的氣質給后代人們藝術創作極大的影響和感觸,對后來歐洲繪畫技法的改進有較大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