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川 廣東省黃岡中學惠州學校,廣東 惠州 516000
唐詩、宋詞,可謂是中華文化最光彩奪目的珍珠,作為傳統文化的巔峰,唐詩、宋詞憑借其變化多端的表達方式,華麗精致的藝術表現手法,博大精深的表達技巧,深刻豐富的思想內涵,在不斷的流傳過程中,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與研究,近些年興起的國學熱,又對唐詩宋詞的廣泛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欣賞、學習、研究唐詩宋詞能夠提高我們的審美水平,增強人文素養,并且對每個人自身的精神境界都有很大的提升左右,能夠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心,提高自身民族文化認同感,不僅有利于漢語的跨文化傳播,同時也能讓國人更好的溫習傳統。因此,在高中階段,系統的學習詩歌鑒賞就尤為重要。這不僅能提高高中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同時詩歌鑒賞能力的提升也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在目前的高考考綱中也對詩歌鑒賞尤為重視。但是由于詩歌鑒賞難度較大,得分率較低,使得同學普遍對詩歌鑒賞望而卻步,甚至在考試中直接放棄,美其名曰“性價比”太低。語文素養是綜合的體現,詩歌是漢語言的精華所在,詩歌鑒賞能力也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所以,高中學習階段,老師有必要提高高中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通過筆者自身的觀察與親身的教學經歷,在目前高中教學階段,詩歌鑒賞的教學存在這諸多問題。
一,要求背誦的篇目較少
高考大綱中,對于高中古詩文篇目的考查僅有十六篇,古詩文僅有四篇,分別是杜甫的《登高》,李商隱的《錦瑟》,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古亭懷古》。對于我國燦爛的唐詩宋詞,要求背誦的竟然僅有四篇。雖然初中考查的篇目較多,但是對于群星璀璨的古詩文星空來說,仍然遠遠不足。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又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詠”,由此可見讀詩對于理解詩的重要性。或許正是由于考查篇目少,才沒有得到學生們的重視,也或許正是由于考查篇目少,才沒能得到老師的重視,這就導致了古詩文的課堂教學時間少,學生閱讀的篇目少。讀是理解的基礎,如此至少的教學時間,如此知不足的學習時間,如此之不夠的閱讀時間,自然學生在詩歌鑒賞能力方面就很難有所提升了。
二,詩歌鑒賞考題的設置問題
近年來,高考詩歌鑒賞在不斷的完善,不斷的尋求著創新。其結果導致老師和學生越來越抓不到考試方向,仿佛詩歌鑒賞在返璞歸真,詩歌鑒賞在追本溯源,但是認真研究考題發現,實則不然。考題要么過于簡單直白,要么過于晦澀難懂。筆者認為 高考詩歌鑒賞還應該以考查詩歌內容與詩人思想情感為主,輔之以詩歌鑒賞的表達方式,表達技巧,表現手法。通過基礎的考查,再尋求考題方面的創新。
三,加強對于傳統文化的考查
目前,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考查僅限于文言文閱讀,這對于傳統文化的考查是遠遠不夠的。傳統文化有時是理解詩歌鑒賞的核心所在,忽略了傳統文化的考查無異于舍本逐末,不利于詩歌鑒賞的學習。
筆者在教學過程之中,不斷總結了總結自己與他人的教學經驗,參考了多本教輔材料,在網絡上也尋找了許多他們的教學經驗。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之中,總結了自己的詩歌鑒賞教學方法。希望能對同仁以及廣大學子起到幫助作用。
筆者總結了詩歌鑒賞教學的以下四個環節,這四個環節貫穿于高中三年。
一,高一,高二的學習階段
學習是考試的基礎,讀詩,理解詩,也是詩歌鑒賞的基礎。所以在高一,高二的教學階段一定要充分學習有關詩歌,學習內容不應拘泥于教材,不應拘泥于高考必考篇目。人教版選修中就有豐富的篇目供廣大師生學習。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更深一步的理解詩歌,只有學習的詩歌多了,才能更多的理解詩歌。更多的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詩歌中的種種意象,明白詩歌中語句的含義。同時也為高三詩歌鑒賞復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高一,高二的早讀計劃
語文的早讀,學生往往不夠重視,老師也往往不夠重視。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語文的素養有時可謂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道理就在其中。所以廣大高中學子,應該充分利用好早讀的時間,大聲的誦讀古詩文,在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在誦讀中理解作者的情感,在誦讀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此三個階段,循序漸進,缺一不可。只有誦讀才能真正體會到古詩文的韻律美,在韻律美中理解詩歌。所以,晨讀階段對于語文詩歌鑒賞能力的培養也至關重要。
三,高三一輪復習的學習階段
高三一輪復習至關重要,在詩歌鑒賞方面的實質就是要綜合高一高二的學習內容,真正的讓學生能夠由表及里的了解詩歌。在一輪復習教學過程中,首先側重與讀懂詩歌,即通過詩歌的題目,作者,注釋,意象,詩句,總體上了解詩歌內容,其次重點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表達技巧與表現手法,在教學過程之中要充分結合所學習過的詩歌,以所學的詩歌為例,這樣學生才能通過再次理解詩歌,而理解詩歌鑒賞的表達技巧,表達方式與表現手法,再次,要為學生解讀意象與意境,讓學生通過 意象去感知意境,進而充分了解詩人的情感。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最后要精選題目讓學生充分練習,理解詩歌。
四,高三二輪復習的學習階段
詩歌鑒賞的二輪復習仍然以做題為主,在做題過程之中不斷強化學生對于一輪復習的理解,讓學生能自己總結詩歌鑒賞的脈絡圖,對于詩歌鑒賞有整體,充分的認識。
總結
詩歌鑒賞的教學,不僅考查學生詩歌的儲備量,對于詩歌的理解,也考查學生對于詩歌鑒賞技巧的把握,詩人情感的解讀。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要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從而提高詩歌鑒賞的答題技巧,這樣,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詩歌鑒賞的十一分,更是對于詩歌文化的理解與感悟,對于中華文化的了解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