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大慶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453)
合唱猶如一個繁雜的系統,必須有序而縝密。各種結構因素必然相互建立有機聯系,而且要遵循一定的組織原則和規律,需要做相互間的協調。如聲部之間(聲音色彩和厚度),指揮與合唱團(藝術表現的統一),領唱與合唱(個性與共性),伴奏與歌唱,表現內容和表現形式等等,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整體性要求做出合理的協調。因為要取得整體性的完善統一,不是各要素性質和功能的簡單相加,而是要在協調中達成更高的,符合審美要求的藝術形象。
所有的藝術都有形式和內容的問題,合唱亦然。所謂形式,就是指合唱的音樂結構和表演形式等,內容則是合唱作品所要表現的思想和情感內容。音樂是時間藝術,形式感很強。在所有的聲樂門類之中,合唱是最為講究形式的藝術形式。從創作開始,作曲家要設計曲體結構,聲部安排等,在合唱的表演上也有著諸多形式的要求,譬如聲部的平衡、舞臺上的隊形排列、歌唱中的形體動作,以及歌唱的技巧運用等,都可以看作合唱的形式范疇。一般而言,藝術形式是為內容表現服務的,也就是說內容決定形式,合唱大體上是遵循這一邏輯的。可是具體到合唱活動中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問題,又需要做細致的分析。因為合唱無論從曲體結構還是表演形式上,都有著相對規范的形式要求,否則就可能成為別的聲樂類別了。也就是說,合唱的內容一定程度上是需要遷就固有的形式要求的。比如說均衡的聲部結構、舞臺上表演方式、基本技巧和組織形式等,處理好了這些關系,合唱的形式與內容就會成為一對相互協調的關系,就可使二者在實際的演唱過程中取得協和,達到藝術創造的目的。反之,內容大于形式則削弱了合唱藝術的藝術屬性,就顯得矯揉造作,空洞乏味,沒有了審美意味。比如說,合唱的演唱技巧和舞臺上的表演動作設計,這些形式上的東西常常能收獲巧妙的審美效果,前提是必須與內容取得協調,恰到好處的運用。切忌為了追求某種形式上的效果,而損害合唱內容的自然表達。
聲部平衡是合唱的聲部構成,各個聲部(一般是女高音S、女低音A、男高音T、男低音B四個聲部)在人數上取得了合理的平衡,大體上能保證合唱各聲部在音量上的均衡。這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如果聲部分得更細一些,同樣配以均衡的數量即可。當然,這要視具體的合唱作品要求而定,聲部人數的配置還得考慮音量效率遞減規律①等,這里所述的是以一般主調性和聲合唱為例。聲部平衡中,各個聲部各擔任著支撐整體均衡、和諧的功能,在根據聲音的特性和作品要求分工上相對比較明確,如主旋律的聲部一般放在女高音(或男高音),而女低音充當輔旋律聲部,和聲性是男高音和女低音,男低音往往是充當合唱的低音根基。通常要求各聲部達成音量的自然的錐形結構。基礎堅實,中間豐滿,旋律中最高處突出而清晰。
聲部之間本來就要求相互間的協調,以求取得音響的均衡。更重要的是為了藝術的表現,因此,協調中更重要的是創造和諧美滿的音響色彩。聲音的色彩是音樂的魅力之一,是較高層次的審美要求。西方的古典合唱來源于教會的音樂,由于宗教合唱講求聲音的高度和諧和純凈,在色彩上是追求統一的,排斥情感和欲望的表達。而這種合唱的純凈色彩越來越不能滿足審美上對色彩變化的要求。所以,后來的專業合唱逐漸發展出多層次的色彩變化,使得合唱的表現性更強。
合唱作品常常比一般的聲樂獨唱作品具有更多的力度層次、更多的情感幅度變化,音樂表現中的虛與實、疏與密、深與淺,這些都是合唱常常需要做出變化處理的。那么,作為合唱的伴奏,必須能為合唱的這些藝術處理提供積極的幫助,不管是什么形式的伴奏(鋼琴、樂隊或者其他),不能僅僅理解為是紅花和綠葉的關系。伴奏有時還要擔當很重要的藝術形象的表現作用,如一些插句,間奏等,其在合唱的整體協調中顯示出強大的表現功能。當然伴奏也不能喧賓奪主,而是要恰到好處地與歌唱形成和諧的合作關系。
但是,很多群眾合唱團往往會忽略這一對關系的協調,認為伴奏是陪襯和一種渲染,這種觀念對合唱是相當不利的。合唱伴奏與歌唱的協調不僅體現出合唱整體性的完美,更能讓指揮獲得全面的藝術表現手段。而且,合唱的伴奏需要具備非常準確的演奏和合作經驗。鋼琴的和聲性和歌唱的和聲性要高度一致,否則,它在與歌唱的合作中可能導致的是對合唱的破壞。一些合唱團讓鋼琴進行即興的伴奏,是很危險的,一般不可取。寧可中規中矩地按照作曲家的原譜伴奏,也不要花里胡哨的與歌唱不協調的伴奏。須知與歌唱不協調的伴奏對合唱只會產生破壞的效果。所以,很多作曲家喜歡寫作無伴奏合唱,一個是內容表現的需要,另一個是覺得伴奏會對人聲音的純粹性產生影響。
在合唱中,領唱與合唱的關系其實就是個性與共性關系問題。個性,在藝術表現中是風格顯現的重要標志,然而,在合唱中卻不允許個性過于突出,合唱藝術強調的是共性,即和諧的整體性。個性的聲音或者表演,在合唱中必須服從于整體性,個性再優秀的歌唱者對合唱也是不受歡迎的。但是,有一點在合唱中是允許,而且是加以強調的,那就是領唱。那么,領唱的個性如何能融入合唱的共性中,而又不至于個性的消失呢?這就需要二者的有機協調了。領唱在合唱作品中很常見,尤其在我國新時期的合唱創作中占有相當的比重。領唱,在合唱中地位特殊,往往擔任著表現主要音樂形象和主題思想的重任,或者在合唱中起到統領全軍的作用。但是這并不是說合唱為領唱服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應和式的,有附和式的,有競逐式的等等,二者形成良好的互動關聯。領唱必須在歌唱發聲方式,音響控制,音色處理等方面盡量向合唱的整體要求靠攏,而合唱團培植豐滿的和聲的同時,盡量給予領唱發揮的空間。既不能使二者分化,也不能使二者趨同,保持二者的對比,在動態中協調。
此外,合唱聲部之間、隊員之間的個性與共性的協調關系,也能體現合唱藝術的協調特點。應該說,每一個人的嗓音條件都是不同的,甚至說是唯一的。合唱要求聲音的統一,并非單一,其中最重要的是聲音和諧的概念。合唱的和諧統一貴在“不同而和”,而非“同同而和”,“不同而和”是較高層次的和諧,“同同而和”則趨向單一。
合唱在我國的城市音樂生活中越來越被重視,這種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活動形式,既活躍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逐步影響著人們的精神品格和審美情趣。合唱在我國雖然以群眾歌詠活動居多(即一種被視為業余的合唱),但在文化部門和專家、愛好者的倡導和努力下,越來越展現出專業的水平。這是令人欣慰的。然而,合唱作為一種西方的舶來藝術,在藝術品格和技術要求上是相當高的。我們常見的合唱團要達到一種音樂會的審美水平和藝術格調,還存在著一定的距離。
在合唱協調的要求中是同等重要而不可缺一的。不能想象某種在音量和音色的關系上很恰當,而音準上有問題的合唱音響是協調的。也不能想象某些音響的音準很完美而音量和音色在相互間未取得應有關系而說他是協調的。只有在音量、音準和音色上都取得了應有的相互關系時,這種合唱音響才是協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