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珍(玉林市玉州區文化館,廣西,玉林 537000)
作為群眾舞蹈創編者需把守住那無聲勝有聲之美,把“美”提升至你的作品中去,所花功夫必須有對這意境的追求,百姓可以在喜樂中歡跳,忘卻一切煩惱之事。這“美”是一種自然的流露,知道哪些須減,哪些須用,哪“不言”創造出另一個境界,準確表達作者的直接用意,為“無言”之外意傳達給觀眾。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的思想、審美、意識等方面都隨之變化著,正是這樣的發展現狀,要求舞蹈編導的思維緊跟時代。編導的任務應該是發展、提高、創造和創新舞臺藝術,應該掌握更多的新東西,不要拒絕學習,應該吐故納新,取人所未用之辭,舍人已用之辭。主題鮮明,可能是每一個舞蹈編導最重視的問題。編導作為一個組織者要善于運用各種舞蹈手法來展現生活。因為一個舞蹈作品的成功,光靠舞蹈動作的本身是不夠的,要把各部門的工作統一起來進行考慮,才有可能創作出一個新的完美的作品。身為編導既要置身局內去創作作品,也要置身局外去觀看作品。在創作過程中,要多些思考、多些積累,要抓形象、抓思想。別人看不到的東西,要善于去發現,吐故納新,這樣才可能在創作過程中產生一些連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新東西。題材應盡量選擇有可舞性的題材。舞蹈語言新,也就是編導選擇的舞蹈語匯不要過于大眾化,要充分發揮人體語言的感染力,通過人體語言的表達,讓人有過目不忘的感受。手法新,這可能是每個舞蹈編導最難表現的,因為不同的手法會給作品帶來不同的感受。藝術創作也就是在追求那順道之美,不做作,追求美的一瞬,那一瞬我們無需太多的講述和表達,只需一個抬頭、一個眼神、哪怕就一個背影便足以表達創作者的思敏,那是剎那間的美,留給觀者更多的想象空間,通過二度創作感知臻觀者的心靈中去,產生無限遐想,為之生憫,為之娛歡、為之繾綣于作品的感情起落中,創造出永恒之美。
藝術是一種情感的宣泄,作為創造者自身就該對其作品感之動之,然牽引于觀眾。這一份“感”與“動”正是作者自然的感情流露,是觸情而染,染之動情,回旋于真情的怒揚。所以那份“真”是多么的可貴,多么的望塵莫及,這正是我們所要追求的“自然”。
舞蹈創作是一個艱辛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舞蹈編導必須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想象力。有了想象力,才會有創作的靈感。當人們的情感強烈到難以言喻時,就可以迸發,升華為舞蹈來表現。編導在創作過程中如何力求作品奇,這必須從多方面來考慮,首先得考慮自己要創作的作品屬于哪種類型,主要想突出和體現什么,除了主題明,還得考慮音樂、服飾等方面。對于創作者而言,哪怕是一點動機都要牢牢抓住,然后再慢慢去豐富它。藝術創作也是一樣,不要太多地巧用技法,這技法的運用應是隱藏于作者表達的思想中,作品整個的流線應順自然的啟承轉和,不可太多的扭捏。群眾舞蹈反映群眾的真實生活,才是符合群眾文化的主旨,這個真實生活就是要自然的流露,傳達群眾內心的需求,這樣的流露才是美的,才是合乎于群眾需要的。因為只有自然的流露才能不拘泥外在的“形”之上,而探索更深意義的“神”之境。
就像2012年的我們的六一兒童節的文藝比賽,有一個小學的舞蹈《星期天的生活》,就是通過對孩子真實童心捕抓,絲毫沒有技法的運用,卻把一個非常簡單的動作“滑”貫穿整個作品,真實反映了孩子玩耍的情趣,順乎于孩子們自然生活的寫照,清新流露。簡單的“形”不簡單的“神”啊!
編導在創作過程中,一定要善于觀察、善于思索、全身心地投入,從不同角度去尋找和發現編導想要的東西,提煉、完善獨具特色的隊形、畫面、詞匯等,使創作的作品真正達到獨特的藝術效果。聞一多說過:“舞蹈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本質、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足的表現。”這說明舞蹈在人類藝術生命中的地位和價值。
群眾舞蹈寫實題材較多,但在寫實時,操縱那個“虛”“實”之度是提升作品的空靈意境之美,“實”就是那個“形”,“虛”就是“神”,要神更深于形,才能感之動之于觀眾,藝術來自生活,但更高于生活,這個高于就是對“空靈”的沉浸,臻之于“神”。
舞蹈編導肩負的任務就是推陳出新。要讓自己的作品新穎獨特,使自己的舞蹈作品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和震撼人心的美感力量。群眾文藝創作的發展體現在:
創作活動是一種特殊的精神活動,需要一定的創作條件和環境,所謂的創作環境是指提供人、財、物的支持和良好創作氛圍以及精神環境的營造,讓群眾文藝創作者感受到了人格的尊嚴,創作的自由,為他們最大限度地施展才華提供舞臺,創造條件,我們除了組織、輔導和研究群眾文藝的創作,開展群眾性文藝創作活動,業務干部要完成一定的創作任務,應注重對優秀創作人才的培養,使其在群眾文藝創作中發揮骨干和帶動作用。
確立題材以后,特別是作品有了好的構思以后,用什么形式來表現呢?這是創作者必須考慮的。表演藝術不同于想象藝術和造型藝術,小說、散文、書法、繪畫、攝影等門類的創作全過程均可以由個人把握,表演藝術必須經過二度創作;群眾文藝有別于專業文藝,受到表演人才的極大局限,這就迫使創作者在作品創作初期就要考慮到它的表演形式,那就是:切合實際,因地制宜,培育特色,重點突破。群眾文藝創作只有建立在深厚的藝術修養,廣博的專業知識,純熟的表演技巧之上,才能結出精美的藝術果實。但是,藝術修養的提高,專業知識的積累,創作方法的升華是一個長期的漸進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加強學習,開闊視野、借鑒和吸收世界上一切為我所用的藝術成果。
文藝作品不管規模大小,不管是高雅的還是通俗的,只要是優秀的,就會流傳,就會永刻人們心中。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做工作:一是以活動為舞臺,加強群眾文藝創作的交流。二是以激勵為手段,促進群眾文藝創作的繁榮。三是以組織為抓手,保證群眾文藝創作的穩定。四是以規劃為目標,指導群眾文藝創作的發展。
群眾文藝創作是人民群眾心聲的反映,是人民群眾實現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娛樂的重要手段,是整個文化藝術事業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群眾舞蹈不啻要實實反映百姓需要的精神之余,用莊子的話就是“有形者象”為“無形者而定矣”,在作品中把守住“神”的意境,挖掘心靈深處的觸感,把群眾舞蹈藝術不僅只停留在表面“形”上,更傳頌于“神”的深遠之精神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