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楊林(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永樂宮坐落于山西省芮城縣,永樂宮是中國道教確立標志正統宗教性及宣揚教義的著名三大祖庭之一。永樂宮由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四大殿構成,各殿內均繪有精致的壁畫。永樂宮的原址在山西省永濟縣永樂鎮,由于三門峽水庫修建遷至現在的芮城。永樂宮是為呂洞賓修建的,修建于元代定宗貴由二年(公元1247年)至元代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歷時整個元朝,其規模雄偉、建造精致、布局疏朗,融道教文化與一體。永樂宮四殿內的壁畫共有1000余平方米,其中三清殿的壁畫最為著名。殿內四壁繪滿了神仙朝元仙仗行列,該殿壁畫人物多達289人,中心人物為帝君、青龍、白虎、仙曹、玉女、五星、八卦、十二宮神、二十八宿等神仙,人物形象千姿百態、表情極為豐富,或喜、或怒,或秒相端嚴、或拱手恭立,各種人物顧盼呼應,神態栩栩如生。這些繪制精美的壁畫色澤艷麗,線條如行云流水,處處透露出繪畫的精神,對后世的繪畫有著深遠的影響。
《朝元圖》中所有的人物的繪制都以工筆重彩的形式出現,那么線描在這幅恢宏的壁畫中就顯得尤為重要。整幅壁畫的風格可以看出是繼承唐宋的繪畫,隋唐時期西域少數民族的畫法得到重視并廣泛流傳,其中耳熟能詳的畫家尉遲乙僧帶來了鐵線描和設色側暈染的技法,這種畫法在盛唐達到頂峰,出現了例如“吳家樣”和“周家樣”經典的風格。同樣隨著朝代的更迭,也對元朝的繪畫風格有著巨大的影響,《朝元圖》中的線描就證明了這點。
《朝元圖》是唐、宋、金、元四個時期道家壁畫發展的最后一個高峰,畫面很好的吸收了前幾個朝代的優秀的線描功底,而且在人物造型方面更加準確,線條更加嚴謹。整幅壁畫運用鐵線描和蘭葉描為主。在蘭葉描的運用上,在豐富的衣紋褶皺上運用蘭葉描來表現,因為蘭葉描運筆中壓力不均勻,可以出現粗細不一的效果,可以表現豐富衣紋的褶皺。而相對于鐵線描來說,在運筆過程中壓力均勻,在線條的粗細效果上不會出現粗細變化的效果。例如,壁畫中的文武官員和主神都基本身著衣紋比較復雜的長袍,還有人物的毛發以及女仙的皮膚質感,都需要用蘭葉描虛入虛出的特點來表現。鐵線描的運用在整幅壁畫中最前排的天神和玉女的衣服邊緣大多以鐵線描勾勒,運用鐵線描的勾勒死的人物外形框架飽滿,體態生動豐盈。對于硬質布料的衣服的表現,厚重、均勻的鐵線描顯得更加適合。整幅壁畫線條疏密粗細相間,剛柔并濟,全部用單一的墨色線條來表現審美情趣。已經達到用線條來表達“以形寫神”的精神實質,同時用線來塑造的神像達到一種莊嚴肅穆的效果。
《朝元圖》共有二百九十為神仙并以八位主神為中心,畫面中的神仙服飾精美絕倫、各具特色。畫家很大程度上參照了唐、宋時期皇家禮儀所穿戴的官服樣式。三清殿壁畫中人物服飾中所呈現出的題材圖案和裝飾風格,大致都是承襲兩宋裝飾藝術傳統的基礎上發展的。壁畫中描繪的雖然都是道教的宗教性題材的人物,但其服飾上的裝飾圖案均是當時生活中的真實再現。壁畫中神仙當然也存在畫家自身的想象。
其中有八位主神人物形象表現完整,其余眾神使用疊加的方法前后排列,排列的層次從四層到六層不等。前排的人物基本保持全身造像,腳下騰起祥云,后排人物基本為頭頂祥云的半身像。人物眾多,但是作者構圖合理,毫無雜亂的感覺。整幅壁畫構圖以眾神仙朝拜最高神祗,形成一個大的一目了然的隊伍。眾神的面部表情生動微妙,或微笑、或猙獰、或嚴肅、或從容。主神衣著華麗,其他神仙著裝因身份而異,人物造型飽滿,面部的形象依然沿襲唐代繪畫以形寫神的創作理念。在表現不同人物的時候,作者描繪的神仙精神飽滿、氣場十足,充分變現出氣韻的重要性。《朝元圖》在人物的不塑造下帶給人一種恍惚進入仙境的錯覺。
在壁畫人物的用色上,運用石青和石綠為主調附加土紅、赭石形成色彩對比,白色配濃墨線條間隔,在器物裝飾上瀝粉貼金。整體畫面色彩豐富,渲染了氣勢龐大的場景。整個畫面形象高大、顏色厚重,很容易給人莊嚴肅穆的感覺。
在永樂宮壁畫《朝元圖》中,其中線描以其嚴謹、細致反映了我國宗教人物畫的高度,。根據上述考察研究,永樂宮壁畫是唐、宋、元道教壁畫發展的最后一個高峰,它不但繼承了前代的優秀傳統技法,又在某些方面又有所突破與發展,與著名的敦煌壁畫相比,永樂宮的壁畫人物造型、比例更加準確,形象更加生動而且豐富,人物造型、表現手法等更加民族化、本土化,它直接影響了當時及其后期明清的宗教畫作。此后,隨著宗教的衰落,中國宗教壁畫也逐漸消退,壁畫也就從神圣的寺觀墻壁步入了民間廟宇,宏偉巨制不斷消亡,應運而生的是尺幅小品,雄偉的氣魄也日漸消亡。對于今天的繪畫來說,我們應該立足傳統,不斷學習優秀的藝術作品,來豐富我們中國的繪畫的語言,創作出優秀的、民族的藝術作品。永樂宮《朝元圖》對我們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不論是對歷史考古研究,還是美術研究都有著極其豐富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