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媚(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2)
信息化是全球性的研究課題,我國教育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教育部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注重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促進教育的創新與變革”。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把農村義務教育作為重中之中,明確提出新增農村教育經費的要求,組織實施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有力地促進區域和城鄉間的均衡發展。
很多偏遠地區的教學單位配備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和互聯網。教師可以利用教育部門提供的專業教學光盤學習美術教案,并把課程PPT在美術課堂上運用。然而偏遠地區學校,對美術教學不夠重視,很多班級安排有美術課,但實際卻拿來上主科。由于學校有升學壓力,美術學科被邊緣化的現象很嚴重。一些學校缺乏美術教師,甚至美術教師不上美術,上其他科目。有些地方的美術教師由隨便一個老師擔任,沒有專業的美術知識也缺乏專業教學技能,不懂如何上課,即使有教案也看不懂。甚至有的老師在課堂中隨便在網上或書上找圖片給學生臨摹,以像不像來作為評判標準。學校和教師對美術的不重視,導致家長和學生的不重視。加上美術教學設施投入少,美術活動更難以開展,更別說對學生美術知識的傳授和美術素養的培養。
多媒體網路教學設備以高效、直觀的方式實現課堂教學的思維碰撞,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使用,讓課堂更開放,師生關系更和諧。美術作為一門視覺和造型藝術,課堂教學中離不開具體的視覺形象。課件中音樂、影像的教學配合更刺激學生的感官,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美術學習的興趣,改變了以往課堂沉悶、教學內容枯燥的狀況。
教師對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使用目的在于利用其幫助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對于教師來說,網絡信息共享為教師優化教學提供了專業支持。多媒體的使用使得教學內容可以直觀形象的呈現,節省了課堂板書的時間,利于教師把握課堂節奏,把握教學的重難點。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交互性幫助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良性互動中,使課堂氣氛活潑、生動有趣。
教育部門應從自身出發,幫助偏遠地區學校解決多媒體信息教學設備,加大投入力度;同時,應當加強師資隊伍教育培訓,改變偏遠地區學校、教師不重視美術學科的情況。要求教師必須把現有的多媒體網絡技術運用到教學工作中,定期組織教師培訓,指導教師熟練地操作、使用多媒體信息設備,如計算機、投影儀、掃描儀等,還要掌握各種教學軟件,并對不斷發展變化的信息技術有較深的理解。
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導致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教育部門可以利用網絡為教師開辟學習通道,請專業的美術教師或專家分享教學經驗,通過直播或錄播的視頻,專遞先進、科學、專業的美術教育理念,為偏遠地區教師答疑解惑。美術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單純的播放教育部門提供的美術優質課課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發揮美術教育對學生素質教育的作用,課堂中教師的適時引導與課后評價尤為重要。通過對教師進行美術教育網絡培訓,提供教師學習美術技能技法的途徑,傳達現代先進的前沿的教育理念,改變教師落后的美術教學思想的束縛,鼓勵教師積極關心學生的成長。
在實際備課環節,教師可以自行上網查找、儲存相關美術資料,進行美術課件制作。教師也可以把本土美術資源與校園文化結合起來,制作當地特色的美術校本課程。通過實地考察,挖掘本土的自然資源、建筑資源、民俗資源、服飾資源等,用照相機儲存教學材料,編排教案,做成課件,讓美術教育更接地氣。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豐富了學校美術教學內容,同時讓學生更好地把美術與生活、學校、家鄉聯系,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美術的興趣,增強學生對學校對家鄉的熱愛,提高學生發現美,感知美的能力。
充分理解信息技術對教學具有重要性,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借助信息技術運用于教學中。課外活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進行美術資料收集,教育部門定期舉辦網絡美術比賽和展覽,讓上傳學生作品到網上,加強校內外的美術活動的交流。
綜上所述,多媒體信息技術給偏遠地區的美術教學工作帶來的便利,政府和教育部門應該大力支持,當地學校和老師應該緊跟現代教育的步伐,發揮本土優勢、科學合理的將美術課堂教學與現代技術相融合,培養學生綜合的素質,逐步實現教育的均衡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