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雅涵 李宣霖(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陜西 西安 709)
中國芭蕾舞劇要做好民族化的移植和創新,這樣才能夠實現民族化的進一步發展,舞劇的題材要符合中華文化發展要求,首先,劇是在劇本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故事的內容和情節會影響這個主題的發展,不同觀眾對于劇的看法也存在區別,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多的觀眾加入討論,從而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其次,只有故事情節足夠優秀,才能夠吸引更多的觀眾。再次,芭蕾民族化的發展,需要多融入一些民族題材,對于我國觀眾來說,如果能夠在劇中看到更多的熟悉的題材,更能夠吸引他們的興趣,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觀眾在舞臺上能夠看到自己的日常生活題材,能夠更好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樣一來,編創的劇才能夠得到觀眾的認可。芭蕾這種藝術比較符合西方人的審美,要想在我國進一步發展,就要適當融入中國特色。這樣才能夠得到廣大觀眾搞得認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刻畫人物形象也存在一定的難度,需要涉及到行動,心理,語言和外貌等多方面因素。在《白毛女》中,喜兒的大紅色衣服,象征著傳統的中國紅。在《梅蘭芳》中,也隨處可見中國元素,主要體現在穆桂英、虞姬和趙艷榮以及楊貴妃的身上;《天鵝湖》中,男主人公因公負傷,他未來的生命都要在殘疾中度過,但是女演員對他不離不棄,想要一起白頭到老。體現了人物高尚的道德觀。這些從細節方面對人物的描繪,都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
芭蕾舞劇正是由于含有這些中國文化的特色,才能夠為我們展示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塑造一個真實的情感世界。這些演員都是中國人,他們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也是中國人,再加上融入的中國元素,能夠在觀眾觀看的時候,體會到濃厚的中國情懷。從人物的內涵和裝束上,體會到屬于中國獨有的藝術氣息。《紅色娘子軍》中,吳清華在舊社會收到嚴厲的壓迫。但是他始終堅貞不屈,用于反抗,終于破繭成蝶,成為革命戰士,在他身上,我們能夠看到勞動婦女身上百折不饒,不甘心屈服于命運的偉大品質。在《草原兒女》中,塑造了一對活潑可愛的小姐妹,他們憑借自己的聰明和勇敢,用于反抗惡勢力,真實在現了我國少年兒童百折不饒,聰明勇敢的形象。在《紅樓夢》中,通過抽象的表現方式,塑造了一個個古典名著中,氣質高雅,出身高貴的貴族女子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素材取之于實際生活中,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同時鮮明的個性化特點,也正是中國人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
藝術風格,是藝術家自己設定的,通常指的是劇本本身表現出了的創作特點和藝術性。再創作的整個過程中,最難把握的就是藝術風格,這一點也是有劇本的題材決定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創作者本身性格的因香港,同時,藝術本身的內容和形式也會影響到藝術風格的形成。造成這些原因都是有藝術作品的全局性導致的。芭蕾藝術流傳到中國,在藝術創作者的不懈努力之下,芭蕾藝術得到不斷完善,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獨特的藝術風格,真實的體現了本民族的文化、生活和歷史,通過融合不同形式的藝術風格,形成了獨特的發展模式。
要想實現全文中提到的舞蹈語匯民族化發展,就要根據民族化的思維方式研究舞蹈語匯,在芭蕾舞劇中融入更多的民族特點。中國芭蕾舞劇的規范性主要是體現在民族化方面,重視融入東方神韻,比如說舞劇《二泉映月》中,泉哥和月兒的雙人舞呈現出自由輕靈的特點,整體上柔美多一些,表達了跳舞的男女處于甜蜜的熱戀時期。而在《白毛女》中,白毛女在山洞中的舞步,以徘徊急奔為主,充分表達白毛女歷經磨難,重獲新生的喜悅之情。這些充分體現出我國舞蹈本身的特點,在此基礎上,還需要不斷完善和發展。
從全局出發分析舞劇的音樂,可以發現音樂在這里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音樂就是舞劇民族化的重要體現,在音樂創作的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的音樂,都表達著民族精神的實質。在創作《魚美人》的音樂時,比較強相遇民族精神的歌頌。雖然在創作之前,并沒有相關的民族音樂材料做依據,但是在民族語調的旋律基礎上,經過發展和創新,在加上融入的民族特點,最終形成了民族化代表的音樂,這種音樂是屬于東方民族化的,能夠與西方的交響樂分庭抗禮。此外,在《白毛女》中,所有用到的音樂都是中國芭蕾舞劇音樂創作中的巔峰之作。同時由于選用民間題材進行創作,更容易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
中國芭蕾舞在創作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掌握民族動向。在傳統芭蕾的基礎上,進一步融入新的舞蹈結構和特色,根據中國實際的發展情況和時代的發展需求,設計新的氣質和內容。運用中國元素創作的芭蕾藝術,呈現出本民族所特有的獨特氣質,通過不斷發展,相信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自成一派,在世界舞臺上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