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樺(崇左市群眾藝術館,廣西 崇左 532200)
在圍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指引下,各個地區文化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績。但是經濟進步的同時,社會環境變遷速率加快,加之中國特色文化建設已經進入到深水區和攻堅期,我國群眾文化活動仍然存在些許與群眾土壤,與群眾精神需求,與社會現實環境脫軌的地方。從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實際來看,這一系統性工程的復雜性和不協調性以及成為中國特色文化建設的阻力因素,亟待需要創新文化產品,來滿足社會個體的需求。為此,理論學界以及實踐工作者有必要將群眾文化活動作為一項重要命題來加以研究和探討,用新思想武裝頭腦,堅持制度設計、微觀把控和理論研究的有機結合,準確把握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在規律,進而最大限度的深化文化強國戰略,使各項文化改革成果和文化產品真正惠及社會公眾。筆者以群眾文化活動為切入點,分析現階段群眾文化活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總結經驗,突破短板,以期推進中國特色文化建事業的蓬勃發展。
群眾在學校或者其他地區進行學習,主要是側重于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學歷等方面。群眾文化活動則有所區別,其本質是一種社會教育,注重培養群眾的人文素養,陶冶群眾的情操,塑造群眾的精神人格[1]。社會生活的節奏的加快,使得群眾愈發的需要通過參加文化活動來進行娛樂,緩解生活壓力。群眾文化活動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能夠拉近群眾之間的距離,增加群眾之間的溝通和信任,幫助群眾樹立正確的價值判斷標準和價值觀念,使群眾既享受到改革帶來的物質紅利的同時,也享受到高品質的文化產品。
群眾文化活動具有很強的服務功能,是搭建群眾精神世界的重要媒介,群眾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就勢必會更加關注精神領域的利益,這是社會發展到特定階段的必然規律。也正是基于這種規律和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群眾文化活動應運而生。從近年來歌唱跳舞比賽、閱讀大賽以及廣場舞的逐漸興起,就能發現群眾愈發的關注精神領域的利益,愈發的希望能夠通過多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來進行娛樂休閑。文化館的工作人員是群眾文化活動的中堅力量,有必要圍繞群眾創新文化活動的內容,使群眾文化活動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契合時代價值,為群眾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經濟發展的前期,群眾文化活動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起步較晚,前期積累較少,導致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所需要的各項基礎設施薄弱,各個文化館之間可供借鑒的經驗也不多[2]。例如,很多地區文化館內部的活動設施較為簡陋,開展活動的場地不足,群眾文化活動開展規模小,成效不夠顯著。同時,在基礎設施缺乏以及場地受限的情況下,館內的工作人員難以創新文化活動的模式和內容,很難吸引群眾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當中,進而導致群眾文化活動實質意義減少,流于形式。例如,很多文化館設立了讀書小屋、老年人活動室、棋牌館等活動中心,但是由于設施陳舊,衛生條件較差,群眾到活動中心進行娛樂的積極性不高。這充分說明了,文化基礎設施的落后使得群眾文化活動的功能沒有最大化,在吸引群眾廣泛參與上也存在著難題。
首先,部分地區文化館的工作人員思想觀念有待轉變,沒有正確認識到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以及對于群眾的意義,忽視文化建設的重要性[3]。這就導致工作人員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時積極性不高,其次,部分地區文化館的工作人員呈現老齡化的趨勢,難以運用創新思維武裝頭南,不能高效的開展富有創造性的群眾文化活動。同時,年齡偏大的工作人員缺乏競爭意識和創新動力,不能有效指導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很難適應新的社會環境下群眾文化活動的需要。最后,部分的確文化館沒有建立專職的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工作隊伍,而是從社區或者其他部門中抽調工作人員進行兼職。工作人員在身兼多職的情況下,不能專注的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方式單一,內容簡單,掣肘了群眾文化活動建設。同時,文化館的人才結構有待優化,人才儲備需要加強,沒有引進復合型的優秀藝術人才,群眾活動文化的創新缺乏動力。
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依賴于基礎設施的優化和健全。一方面,要強調公共服務均等化,筆者建議政府要加強在文化館基礎設施上的資金投入比重,縮小文化館與其他文化單位的差距,使文化館有充足的資金豐富本館資源,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文化館也要做好對館內器材和場所的管理維護工作,延長器材使用壽命。同時,由政府牽頭,組織文化館加強與其他社會組織的合作,通過借用其他社會組織或者單位的場地來開展文化活動,解決場地受限問題。
另一方面,要強調公共文化服務的網路建設,在信息革命背景下,文化館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進行群眾文化宣傳,通過自媒體平臺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從本區域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出發,創新文化產品的種類和形式,讓群眾不出門就可以“一站式”的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當中。同時,要構建館際交流機制,文化館可以借鑒其他地區文化館開展群眾活動時的有效做法,吸取經驗,豐富本區域的文娛生活。
優化館內人才知識結構,打造復合型的人才隊伍是提升群眾文化活動成效的重要路徑。一方面,文化館要做好人才引進和人才儲備工作,引進一批有一門或多門藝術特長的工作人員。復合型的藝術人才不僅能夠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而且能夠更好的運營文化活動,增加群眾參與活動的熱情。另一方面,文化館要建立符合本館實際的培訓機制,加強與高校(尤其是藝術院校)的合作,定期選拔工作人員到高校進行學習,提升本館工作人員的文化服務、文化創新和文化管理方面的能力。
群眾文化活動在中國特色文化建設中發揮著凝聚民心、宣傳社會主義特色文化、娛樂教化民眾和蕩滌社會不良風氣的重要作用。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成效的好壞事關和諧社會的構建,涉及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我國文化館高度重視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化的群眾文化活動,使得社會公眾文化素質得到提高,精神世界得到豐富的同時,社會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需要注意的是,群眾文化活動涉及面廣,其實現不能僅依賴于文化館的力量,而是有賴于社會公眾、社會組織和政府等各個主體的共同努力。筆者相信,在各個主體的努力和配合下,群眾文化活動會呈現出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