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曉燕
在德國巴登-符騰堡州出生的卡爾·本茨是一個性格內向的孩子,貧困的生活讓他不得不早早步入社會,為家人的生計奔波??恐蘩礴姳淼募寄?,本茨到一家小機械廠里當學徒。很快,他便在機械廠里有了立足之地,并成為一名產品設計人員。
見本茨對機械設計頗有天賦,一起上班的老工人肖迪建議他去科技學校深造兩年,這樣會對他的發展更有利。當然,要去學校學習就得放棄現有的成績,從零開始,這讓在機械廠剛剛嶄露頭角的本茨有些不舍。
知道兒子的顧慮后,母親把本茨帶到自家的院子里,指著一棵高過屋頂的大樹和花盆里的一棵小樹對他說:“如果我告訴你,這兩棵樹是同一品種,又是同時栽下的,你會有什么想法?”本茨現出疑惑不解的神色。
“它們剛被買回來時,在同一個花盆里,我一時興起才把其中的一棵移到了院子里。對一棵樹來說,它能長多高、多壯不光取決于它的遺傳基因,也要看它腳下有多大的平臺。樹是這樣,人也如此,更高的平臺也許對你是個挑戰,可也會讓你有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母親的話讓本茨恍然大悟,不久他就告別了那個小機械廠去學校學習機械制造。正如母親所說,學校為他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為他以后成為“汽車之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