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鮑素娥
2017年,一段稱為“干話搭訕系列”的土味情話視頻在微博上走紅,這是臺灣“網紅”波特王所制作的原創視頻,他被稱為土味情話的開辟者和集大成者。視頻的發布引起了不少網友的注意,但當時網友們只是一笑而過,并沒有形成全民熱潮,直到微博、微信等自媒體開始興起“土味文化”,土味情話才隨之火熱起來。
土味情話真正成為一種流行,歸根究底和整個土味文化的崛起是離不開的。土味文化,是一種流行的網絡文化,它是伴隨著網絡直播視頻流行起來的。因為手機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用戶已經擴展到中國廣大鄉鎮和農村地區;因為來自于農村,所以包含的內容具有鄉土氣息,因而被稱為“土味文化”。自2017年起,微博上出現了各種“土味”視頻,經過發展,其流行范圍擴散至各個媒體,包括各種網站、APP等。土味文化也就是伴隨著這樣的形勢發展起來的,而土味情話就是其中的一種。
土味情話是富含轉折、出人意料,讓人有些尷尬卻又有點甜蜜的情話,如:“——你會彈吉他嗎?——不會啊——那你為什么能撥動我的心弦”、“——我肯定是鹽吃多了。——啊?——不然怎么總是閑得想你”、“——你這么完美,就是有個缺點。——什么缺點?——缺點我”。這些情話語言幽默,風格坦誠且富有趣味,往往令人感動之余又增添了樂趣。而土味情話的應用首先體現在各大媒體的視頻營銷號上,網絡紅人自己制作視頻內容,將制作的內容發布到網上,比如:“——小哥哥,給你一樣東西,要不要?——好啊,——我給你”。諸如此類的土味情話一時興起,可謂“忽如一夜春風來,土味情話滿天飛”。這種趨勢也逐漸蔓延到娛樂影視行業中,各大明星紛紛說起了土味情話,增加了它的傳播速度和傳播范圍。由佟麗婭和雷佳音主演的電影《超時空同居》,在最后彩蛋的一段土味情話為本就是喜劇的電影增添了不少的笑料,也深受觀眾的喜愛。
土味情話的大多數使用者屬于小鎮青年一類的階層,所以土味情話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小鎮青年對于話語權的表達以及一種文娛需求。那么,土味情話的特征是怎樣的呢?它和我們早期接觸的文藝情話有何區別?
土味情話是土味文化的一種,土味情話的流行離不開互聯網中整個土味文化的崛起。在內容方面,土味文化可能包含一些低俗的文化,但它首先是小鎮青年的一種積極的自我生存表達。我們不能徹底否定土味文化,而應從不同角度去評價它的價值。
毫無疑問,“土味”兩字已經是目前社會流行的熱門字眼之一,從帶有個人特色的短視頻,到各種音樂等形態被一部分的小鎮青年所熱捧。生活中那些帶有幽默、直接、率性且接地氣的文化被納入到土味文化的范圍之中。現在,土味作為一種特殊的審美趣味已擁有了一整套文化符碼,這套符碼看似簡單,因為它緊扣“土味”二字,但事實上它又極為復雜,因為不斷聚合并壯大的小鎮青年群體從誕生起便不遺余力地修整著土味文化的邊界及其內涵。
曼紐爾·卡斯特曾說:“我們的媒介是我們的隱喻,我們的隱喻創造了我們的文化內容。”①網絡技術的發達使得網民個體接受和發布信息變得更為便捷和快速,而個體在手機互聯網的的空間中變得尤為主動,彼此之間的互動也不斷增加,由此增加了個體在互聯網中的信息創作和信息發布行為,也創作了一系列的網絡熱詞和網絡用語。土味情話也是如此,它的語言幽默、直接、坦率、接地氣,同時又不失段子手的趣味,在互聯網空間中獨具一格,使其快速成為一種互聯網語言。
網絡文化指的是在互聯網背景下生成的一套文化符號系統,它反映著當下社會的一種文化思潮,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網絡文化是網絡語言、文本和行為的共同產物。
而土味文化帶來的這陣土味情話網絡情潮,不僅催生了有關“土味”系列的網絡用語,形成了網絡情話的傳播與流行,也生成了一系列網絡藝術行為。在當今手機互聯網的世界中,網絡個體使用土味情話或非土味情話來評論原創視頻傳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手機互聯網的虛擬空間中達到互動的效果,而且這種互動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卻又影響到現實社會,給人們的審美和生活方式帶來了極大的變化。在這個意義上,土味情話是屬于網絡文化的一種的。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接觸到的情話屬于文藝情話的一種或者是前幾年流行的帶有清新、淡雅的“小清新”情話,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都帶有清新、唯美、內斂和文藝范的。比如“希望你說的再見,不是代表著再也不見”,又或者是“我還是很喜歡你,像風走了八千里,不問歸期”、“一想到你我也曾在這城市里素昧平生,如今卻可以坐在一起談天說地,這讓我覺得,能在億萬人中找到你,特別的幸運”。
那么,土味情話沒有了文藝情話的唯美,又是怎樣流行起來的?這和土味情話本身的特色相關,土味情話雖然沒有了文藝情話的清新淡雅,但它突破了文藝情話偶爾的“作”。有人說土味情話雖然土得掉渣、尬得要命、甜得想吐,但是它的直接、坦誠以及“厚臉皮”,讓情話有了一種段子般的效果,引人發笑,也讓人印象深刻。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促進土味情話流行起來的原因。
正如學者約翰·費斯克所言:“特殊時代的‘文化’意味是要靠‘風格’通過象征化或符號化的‘活動’來傳達的。”②
手機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土味情話”的出現和傳播成為了可能。互聯網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具有即時性、互動性和全球性的特點,而手機互聯網使得網絡個體擁有更大的自主性,網絡用戶的層次也有了更多的范圍,不只局限于城市的用戶,也逐漸擴展到鄉村城鎮的青年用戶。手機互聯網的低門檻性也給了網絡個體更多的參與權,讓人人都有麥克風,各個都可以充當自媒體用戶發布信息和接收消息,并且參與互動。
根據戈夫曼的“擬劇理論”,社會中的人可看作是舞臺上表演的演員,利用各種道具——“符號”(語言、文字,非語言肢體或者表情等)預先設計或者展示自己的形象來進行表演,并努力獲取好的效果。③
在土味情話的流行中,小鎮青年根據自己的思想情感,將他們日常的生活、娛樂以及電影中所吸取的經驗制作自己的原創視頻,或者是借由視頻來表達對自己喜歡的人的愛意,通過各種網站、APP等社交網絡表達自己的想法,宣揚自己的話語權,展示自己的個性。小鎮青年借由土味情話來為自己的個性化情感找到了一個平臺,而這種表達方式不僅對傳統的情感表達方式進行了解構,同時又可以很好地表達自我感情。
首先,當前中國的年輕人在升學、就業、升職加薪、買房、養老等個人問題上,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社會的激烈競爭又給他們增壓,有的甚至逐漸超出其心理適應范圍。第二,當前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難以適應快速演變的社會,既定的心理定式和行為模式需要不斷調整,這一定程度上造成或加重了年輕人的焦慮狀況。最后,當前社會文化上百花齊放,多元價值觀交匯碰撞,尤其是新舊價值觀也在形成沖突,價值觀在沖突狀況下一時難以統一,這一交接時段造成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觀的不確定也會使年輕人產生心理上的迷惘和無措。
土味情話中的幽默、直接、坦誠且接地氣,既能抒發自己的感情,又具有娛樂功能,可以有效地釋放自己的壓力。
綜上所述,土味文化的興起和土味情話的流行在我國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原因的。不管是小鎮青年自身的情感表達和積極生存的需要,還是媒介環境的自由寬松的改變,都為土味情話的傳播及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而富有趣味的土味情話也為網絡文化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注釋:
①[美]曼紐爾·卡斯特.網絡社會的崛起[M].夏鑄九,王志弘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309.
②[美]約翰·費斯克.關鍵概念:傳播與文化研究辭典(第二版)[M].李彬 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243-244.
③[美]歐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M].馮鋼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