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金鐸
我國《著作權法》規定,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無論是否發表,都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而作品則是指在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棋譜是指用圖和文字說明下棋的基本技術或解釋棋局的書或圖譜。圍棋棋譜中體現著對局者豐富的思想,表達著棋手對圍棋和人生的思考與見解。
《著作權法》中有一項重要的原則,即思想與表達二分法,強調著作權保護的是思想的表達形式而不是思想本身。這項原則表明,抽象和主觀世界的內容無法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因此,《著作權法》保護的不是棋手在對局中的價值取向和思想內涵,而是形成具體棋譜的作品。
圍棋棋譜具有獨創性。圍棋中蘊含的變化太多,難以用數字衡量,因此自古便有“千古無同局”的說法。棋手在對弈過程中,不具有完全模仿前人對局過程的動機。棋譜也不是圍棋定式的簡單重復。圍棋棋譜的獨創性不在于記錄活動、記載比賽過程,而是由于對弈和形成棋譜的過程體現了對弈者的思想情感。
圍棋棋譜具有可復制性。圍棋對局進程可以通過現場裁判進行記錄,并非僅僅存在于對局者的精神世界。
《著作權法》規定,著作權屬于作者。兩人以上合作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沒有參加創作的人,不能成為合作作者。因此,圍棋棋譜屬于對局者共同創作的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合作作品。圍棋棋譜的作者不是棋譜的記錄者而是棋局的對局者。對局者的對弈過程不能分離使用,著作權的權利歸屬應當屬于對局者共同所有。
圍棋棋譜的人身權主要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歷史上的棋譜的保護期均不受限制。
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于眾的權利。只有對局者雙方都同意公開,棋譜才能被發表。如果兩位對局者或者其中一位對局者不愿意公開,根據《著作權法》則屬于有正當理由不公開作品的情形。
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歷史上的對局署名權均屬于當時的對局者。有時即使由于歷史久遠等原因未能搞清對局者,也不能將他人姓名隨便加以標注,否則則構成對當時對局者著作權的侵犯。
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圍棋規則中對局者對對局過程和結果的影響力較小。圍棋棋譜的記錄者應該加強責任意識,呈現準確無誤的棋譜。
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對于歪曲使用棋譜的行為,對局者可以要求其停止不正當使用行為,根據實際情況還可以主張民事權利。
圍棋棋譜的財產權主要包括復制權、發行權、信息網絡傳播權、改編權、注釋權和整理權。
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圍棋棋譜中的復制權既包括對棋譜的整體復制,也包括對棋譜中局部的復制。
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的權利。從法律意義上來說,任何未經對局者許可,擅自對棋譜進行整理和注解并進行出版發行、未經許可通過網絡向公眾提供棋譜、未經許可對棋譜進行電視講解等的行為均屬于侵犯著作權的行為。
但在圍棋行業中,以上行為的侵權認定則比較寬松。這是由于圍棋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和技術性,棋迷需要借助講解才能更好地理解棋譜。盡管在法律上包括電視講解、棋譜解說等棋譜利用形式事先應該征求對局者的同意,通過網絡向公眾提供棋譜也應征得比賽組織者的同意,但這在現實中未能得到很好貫徹。
信息網絡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目前,圍棋棋譜主要通過電視和互聯網進行呈現。中央電視臺的圍棋直播和天元圍棋頻道的影響力仍然強大的同時,棋迷越來越多地從網上獲取圍棋信息。互聯網時代,圍棋棋譜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是值得思考的話題。
圍棋棋譜著作權的權利限制主要包括對作品的合理使用和合同限制兩種情況。
個人學習或欣賞使用棋譜不構成對圍棋棋譜著作權的侵權。在圍棋運動中,職業棋手常需要研究對手棋譜從而進行準備,業余棋手則需要學習高手棋譜中的招法和思路,進而提升其自身的圍棋水平。個人學習或欣賞棋譜是對棋譜的合理使用。
圍棋教育培訓中使用棋譜不構成對圍棋棋譜著作權的侵權。在圍棋教學中教師會講解職業高手的經典棋局,也會講解棋童對弈練習的棋譜,幫助學棋的孩子提高圍棋水平。圍棋教育培訓行業對圍棋的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圍棋教育培訓中使用棋譜應該被視作對棋譜的合理使用。
圍棋報道中使用棋譜不構成對圍棋棋譜著作權的侵權。報紙、電視臺和網絡對圍棋的報道中常常包括對棋譜的解說,其使用棋譜的目的是為了豐富報道形式,提升圍棋知名度,使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圍棋。因而圍棋報道中使用棋譜應該被視作對棋譜的合理引用。
對著作權的合同限制主要指,如果棋手與中國棋院簽訂授權管理或轉讓合同,則棋手退出棋院后不能對已經獲得許可的使用者主張侵權責任。目前,我國圍棋棋譜的管理較為松散無序,棋譜的使用處于自由和開放的狀態。這對中國棋院和圍棋賽事組織者來說,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著作權法》規定,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可以授權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行使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被授權后,可以以自己的名義為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主張權利,并可以作為當事人進行涉及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訴訟、仲裁活動。
我國棋譜著作權管理可以通過中國棋院加以集體管理。作為棋譜著作權人的棋手可以將其享有的著作權委托給中國棋院進行管理,辦理有關手續,由中國棋院來管理其著作權,為公眾提供相關的優質棋譜服務,將運營收入用于圍棋事業,從而反饋給棋手。
中國棋院與所屬棋手間應該簽訂合同,在合同時間范圍內,棋譜的著作權歸棋院所有。對于中國棋院組織的比賽,可以和參賽選手簽訂棋譜著作權合同,從而將中國棋院組織的比賽棋譜進行集體管理。
希望利用中國棋手和中國棋院組織比賽棋譜的個人使用者和圖書雜志出版者,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都需要與中國棋院簽訂合同并支付相關費用。
中國棋院應該加強棋譜數據庫的建設和管理,可以親自制作,也可以許可其他服務提供商制作數據庫。中國棋院能以最小的成本搜集各種棋譜,加強棋譜數據庫的建設有利于克服門戶網站對棋譜管理和利用不到位的情況,為棋迷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在賽事圍棋棋譜的管理上,主辦方應該提升對圍棋賽事棋譜的管理的重視程度,積極行使自身相關權利。主辦方對新聞報道中棋譜的使用方式具有決定權,可以允許自由使用或者許可特定的媒體對棋譜加以直播或者即時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