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晶晶(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四君子”是指中國傳統花鳥畫創作中,對冬梅、幽蘭、青竹、雅菊四種草木題材的美稱,是我國繪畫藝術中所用的專門術語,被作為花鳥畫的一個普遍題材。
北宋中后期繪畫形成了獨立體系,四君子題材被賦予了特殊含義和文化內涵,用以抒發世人的內心情感。
當代社會,中國傳統花卉四君子,受到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學者們的研究和重視,因為四君子不但是中國傳統花卉的代表,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蘊和品質價值,而且肩負著經濟和文化藝術的開發任務。然而他們卻很少有對梅蘭竹菊的文化意蘊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只是對梅蘭竹菊花卉植物本身的栽培、管理及經濟開發利用等方面研究較多,只較多的重視花卉的經濟利用價值。而中國人在欣賞花卉時,除了欣賞其本身的外表物理屬性外,更重要的是將花卉的內在生長品性賦予象征意義,從而找到美感。中國還把花分成品級加以表現,表露了四君子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
第一節 四君子在中國繪畫創作中所體現的人格美
“花欲言,鳥欲語”,是對中國花鳥畫在藝術上人格化表現的表達。中國人在欣賞花卉時,除了欣賞其本身的外表物理屬性外,更注重的是將花卉的內在生長品性賦予象征意義,從而找到美感;象征是人們反映主體內心的感情和活動的一種表達方式,將某個具體的載體物賦予其獨特的含義,表達其情感和精神。中國把花分成品級并加以表現,其中梅花是仙品,蘭花是高品、菊花是逸品、桃花是華品、杏花是貴品、蓮花是靜品。古人曰“詩言志、畫言志”,四君子以其清雅恬淡的品質為千代世人所愛,成為一個人品格品性的文化象征、文人的風尚。
一、畫梅講“清”:凌寒獨放、風骨翩翩
梅花有“清友”、“清客”之謂。梅花自古深受人們喜愛,有冠之“花魁”的美稱。梅花在寒冷的冬天開花,具有不畏風霜、臨危不懼的精神。人們常說道,梅花是仙品,表明了梅花脫俗、不沾污氣的品格,因此人們常常會詠梅言志、借梅寄情。古往今來,有詩人借梅抒情,有畫家借梅抒懷,他們都是在用自己不同的方式,來闡釋著對梅花的深情熱愛。
二、畫蘭講“幽”:幽香清麗、風姿秀雅
蘭,生長于幽谷無人的地方,僅那一股淡淡的幽香就令人回味無窮,它具有一種不求聞名、隱居幽山的高雅情操。蘭花花朵高潔淡雅、清麗脫俗,它的葉子疏密有致,不僅四季常青,而且優雅飄逸。隨著它隨風搖曳的身姿以及耐人回味的幽香,正與我們中國文化的內斂和含蓄產生共鳴。《友蘭軒記》中寫道蘭有三善:“國香一也,幽居二也,不以無人而不芳三也。夫國香則美至矣,幽居則祈于人薄矣,不以無人而無芳則守固而存益深矣。三者君子之德具矣。”這句話一語道出了古代文人愛蘭畫蘭的緣由。
三、畫竹講“雅”:高風亮節、風姿挺拔
竹,不曾出土先有節,寧折不彎。竹子春夏秋冬四季長青,代表著其堅硬的生命力;竹子的空心代表了其謙虛的品格;竹枝彎而不折表現出其堅韌不拔的精神;竹的堅忍不拔、干凈樸素是中國文人人格追尋的目標。竹、蘭清香,不落凡俗,清代鄭板橋畫蘭竹主張師法自然,對傳統繪畫主張“學七拋三”,不拘泥于古法,在繪畫技法上強調“意在筆先”,提出了經典傳世的不朽名論:“眼中之竹”、“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畫竹要“成竹在胸”。
四、畫菊講“淡”:婉轉迂回、清淡優雅
菊,傳說中被賦予吉祥、長壽的含義。菊花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到了深秋百花紛謝、萬木枯萎時,只有菊花能夠頂霜競放,具有極旺盛的生命力。它分別經過冬天、春天、夏天的孕育、沐浴和積累,迸發出無盡的光輝,把深秋點綴的不是春光而勝似春光。如果說梅花是報春的第一枝,那么菊花就是這一年的壓軸好戲。菊花有其奇異的鑒賞價值,它那千姿百態的花姿、鮮艷的姿態、清爽典雅的香氣為世人所沉醉。
第二節 四君子在中國繪畫創作中的比德說
四君子繪畫的發展受“比德說”的影響,“比德說”來源于儒家美學學說。魏晉時期,儒家和道家兩家思想通過對人生存方式的反思,用自然景物的品性特征象征人的道德情操,第一次將人的品質與植物的品格融合在一起,“比德說”發展的風生水起。這個時期繪畫不再單獨的強調形似,而更注意傳情傳神,因此畫家繪畫表現的第一標準是“氣韻”,如顧愷之將謝鯤像安放在丘塾中,與其本人的興趣愛好相呼應,這種安排是關于人物精神氣質的,這就是“比德”說在繪畫中的體現。
但是“比德說”也不是完美的,因為人們不能很純粹的欣賞自然事物的美,單純的花草樹木的自然形態被賦予道德品質,道德意義太重,反而使人們有了負重感,故我們應該自然、正確的運用這些品質,才能達到極好的作用。
文人自身的處境與梅蘭菊竹這四種花卉有相對應的精神品質,如“竹林七賢”他們遠離世人塵俗,隱逸于鄉間田園的竹林之中,與竹相伴而生,觀察和體會竹子的生活習性,借以用竹子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追求脫離凡事塵俗、無憂無慮的精神生活;梅蘭菊竹的文化意蘊符合他們的內心追求,這就使得梅蘭菊竹的自然屬性與君子的品質相得益彰。同時有一個奇妙的現象是,植物會因某個文人的表現和創作而遠近聞名,而這種植物也就成為該文人的代名詞,他們互相影響、互相成就著彼此。因此,四君子的文化意蘊對文人產生了很深刻的影響。
四君子題材能夠長期成熟的發展。現代世界經濟高速發展,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人們大多已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樂,故像“四君子”這樣,具有豐碩的文化意蘊精神的事物,理應受到世人的青睞與支持;四君子題材在中國畫創作中的文化意蘊更是耐人尋味、意味深長,理應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視、深思和研究!然而,繪畫界也因此而引發了一個,關于堅守傳統的恐慌和西化潮流的矛盾。由于我國人的心理發展習慣,我們崇尚中庸之道及無為而治思想,樂于追求平淡安逸的生活;在技術技法上善于沿襲傳統,多數人很難從前人的陰影中掙脫出來,并超越前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