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帥 朱彩瑩(延邊大學,吉林 延邊 133000)
拉斐爾前派最初是由三個年輕的英國畫家創立起來的,他們就是威廉·邁克爾·羅塞蒂、威廉·霍爾曼·亨特和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三個人是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的學生,于1848年秋天的一個晚上在倫敦喬沃大街83號米斯萊的家中共同探討著一個話題,他們認為真正的藝術在15世紀之后就滅亡了,然而現有的藝術家只會模仿16世紀的畫家,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感知自然,不知道如何從自然中提取藝術的真諦。當時的英國皇家美術學院是以拉斐爾為藝術典范的,繪畫的風格完全就是模仿古典畫派,最終導致整個英國畫壇死氣沉沉。三個畫家覺得拉斐爾時代以前的古典姿勢和優美繪畫成分已經被學院派的教學方法所腐化,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當時的藝術潮派,反對那些在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時代在他們看來偏向了機械論的畫家。因此他們決定成立一個畫派,主張回到15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初期的藝術風格,以自己的寫實精神來沖破英國的繪畫風氣,“拉斐爾前派”就此誕生成立。
歷來對拉斐爾前派作品深刻魅力的評價,都會落筆于其作品的文學性上,因為他們大多數作品的內容源自于莎士比亞、但丁、坦尼森等人的作品,以詩意的方式寫實。比如讓人著迷的作品《奧菲利亞》,這個題材源自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人們熟知的奧菲利亞整日瘋癲地吟唱,最后在花團錦簇的水中,消散了鮮亮年輕的生命、靈魂和愛。一片沒來由的美麗景致,綠草綠葉和綠色的浮萍,發亮的枯樹枯枝枯葉和閃爍的花朵,比眼睛還清透的河水,比河水還干凈的美人兒,她雙目微睜雙唇略張雙手攤開,一切都是活著時的樣貌——雖死猶生。最特別的是她的衣裙,與周圍的景色天然相偕,渾然一體。其實這幅畫是米萊斯在倫敦郊外薩里郡的河邊寫生多日創作而成,用細膩精致的筆調刻畫了感人的場面,充滿凄涼哀婉的情調。
米斯萊是個繪畫天才,他是前拉斐爾派的三個創始人中年齡最小、才華最高的一位,1852年以《奧菲利亞》一舉成名。米萊斯最初時期繪畫是基于前拉斐爾派的理念, 以忠實的自然描寫為基礎,后期的佳作大部分為肖像畫。 米萊斯同前拉斐爾派畫家們的作品都有一種共同特色, 那就是對愛情與人生象詩歌般的抒情, 將枯萎或熾熱的情感再度燃燒。而作為19世紀英國拉斐爾前派重要代表畫家的但丁·迦百利·羅塞蒂(1828-1882)顯然與同時代的其他幾位畫家不同。他是拉斐爾前派藝術向后來唯美傾向轉變的領導人物,同時也是繪畫史上少有的取得獨特成就的畫家兼詩人。羅塞蒂遠離社會問題,不趨向寫實畫風,執著于象征詩意的表現手法;其深厚的文學修養、高度的詩的熱情以及近乎悲劇性的一生,賦予了作品盎然的詩情、朦朧的畫意與濃濃的悲劇情緒。羅塞蒂不是畫得最好的,甚至還是毛病最多的,但他卻是最旗幟鮮明最不反復無常最一條道走到黑的。黑夜盡頭是什么?你不走你不猜,是沒有答案的。但丁羅塞蒂畫面中極強的裝飾感,對世紀末的工藝美術運動以極大的啟發和影響。
拉斐爾前派有四條原則: 1.要以確實存在的概念來表達 2.要專注于研究自然的狀態,才能知道要怎么表達它們 3.要對以前的藝術中直接、認真而真誠的態度感同身受,并排斥那些陳腐的、自我炫耀的、死記硬背的態度。 4.最重要的一點,要創作出非常好的畫和雕像。
其實拉斐爾前派從來就是一個充滿了浪漫幻想和宗教情緒的流派,它的浪漫幻想其實就是宗教理想。他們將繪畫和文學結合起來,而且無論是繪畫還是詩歌,全都散發著濃郁的復古情緒,那種“回到過去”究竟是人類的出路還是人類的倒退至今還是一個值得仔細研究和探討的話題。忠于自然和回到過去是拉斐爾前派的信念,在這個藝術流派中有很多畫家,每個畫家都有各自的方向和理念,有的人是徘徊在詩歌和繪畫之間,有的人是被世俗的榮辱所羈絆,有的人則是一心虔誠的向往宗教,所以說拉斐爾前派的的藝術風格是多樣性的。盡管拉斐爾前派被認為是前衛的藝術,但是他們自己卻是否認這種說法。
拉斐爾前派的出現其實是為英國藝術擺脫傳統加之的沉重負擔,從形式主義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這是一次成功的藝術運動,盡管它延續的時間并不長,到1854年正式解散,畫派中的成員便也不再在畫布上簽署自己的名字,差不多都去追求自己的藝術風格去了。米斯萊是最早脫離拉斐爾前派的,后來擔任皇家美術學院的院長。亨特則是沉浸在宗教世界里,創作著宗教題材的作品,最后成為了19世界宗教畫的大師。羅塞蒂始終在堅持著拉斐爾前派的繪畫理念,最后還將藝術主張轉移到了文學領域上面。受到了浪漫主義的影響,他們將自由和個人責任視為不可分離的。不過,他們尤其著迷于中世紀的文化,相信中世紀文化有著后來的時代所失去的正直精神和創造性。后來強調中世紀文化的觀點,與強調獨立觀察自然狀態的現實主義產生了沖突,原本拉斐爾畫派里認為這兩者是能互相配合的,但在沖突產生后畫派一分為二,現實主義派由亨特和米萊領導,中世紀派則由羅塞蒂和威廉·莫里斯等追隨者領導。不過沖突并不是完全的,兩派都相信藝術的實質是心靈上的,反對庫爾貝唯物的現實主義以及印象派。
拉斐爾前派的影響僅限于英國,主要是在實用美術方面,他們唯美主義的特色滿足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審美需要,對美國的中產階級也有一定影響。 作為一種藝術思潮,拉斐爾前派追求高尚的美,推崇質樸的寫實手法,重視藝術的道德教育作用,主張真誠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提倡直接研究自然物象,并強調藝術的象征性和寓意性,他們繼承了傳統英國繪畫的細膩和優雅,注重對細節的精雕細琢,色彩鮮明而飽滿,有較強的裝飾性。而主要的意義則在于作品體現出來的象征和唯美的傾向,在形象美的追求與宗教精神和道德說教相結合,在具體象征性的寫實作品中蘊含著哲理和對社會的疑問,對后世的影響極大。印象派畫家不僅個人風格在不停地變化,作為團隊來說也是一浪推一浪,新印象派緊接著印象派,然后是后印象派的崛起,后印象派的三個畫家梵高、高更、塞尚更是對后是藝術影響深遠。梵高狂放的筆觸直接影響了后來各種表現主義風格,高更影響了對原始主義的追求,塞尚直接影響了以畢加索為首的立體主義,可以說其后各種現代藝術的登臺都與印象派分不開。
前拉斐爾派后期的唯美主義很多人都認為俗。英國唯美主義的繪畫,在拉斐爾前派作品追求為藝術而藝術,他們以十九世紀法國文學為先驅, 將藝術道德標準分離出來,強調美就是最好的,他們不重視內容,只訴諸感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