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艷 張雪辰(蘭州交通大學文學與國際漢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會經常使用英語來解釋某些漢語詞語或句子的意思,來幫助學習者,尤其是對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漢語學習者們,進行更好的理解或是提高課堂效率,加快課堂進程。但是,英語和漢語分別屬于印歐語系和漢藏語系,在許多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尤其在詞匯方面。而英漢詞匯在詞義范圍方面存在的差異,對漢語學習者以及對外漢語教學影響甚多。
漢英詞匯,有的詞義可以完全對應或重合,比如在各語言文化中留下的共同部分,例如“太陽”(sun),“海”(sea);已有通用譯名的專有名詞、術語、和表示日常生活食物,例如“紐約”(New York),“長城”(The Great Wall),“早餐”(breakfast);還有類似“哭”(cry)和“笑”(laugh)等相似的情感或生活體驗的詞。
但是由于自然條件,歷史文化等因素的影響,英漢語言體系中,有很多只有各自文化中有的詞語,這就造成了英漢詞義對比的空缺。比如中國傳統節日,春節,中秋節和西方的復活節,感恩節等,中國“功夫”,中國旗袍等也是通過再譯或音譯之后進行對應使用。
還有就是英漢詞義相交,即詞義中有對應的部分,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英語的president ,在漢語中可以翻譯為總統、主席、校長等,漢語的“借”,可以翻譯為英語的borrow,lend。
英語和漢語因為所屬語系不同,語言發展的歷史情況,自然條件,以及各種文化因素等都各不相同,所以英漢語言各有特點,存在差異。英漢詞義重合或對應的詞,給漢語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促進了漢語教學效率和學生漢語水平的提高。英漢詞義的對應空缺,給漢語學習者們展示了中國文化更廣闊的視野和空間,使他們加深了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促進了其漢語水平的進步,激發了其學習漢語的動機。英漢詞匯中詞義相交但不完全相同的詞匯,給漢語教學和漢語學習者們造成了很大的理解、記憶和學習上的困難。所以,本文從漢語學習者在初級學習階段能接觸到的詞匯,分別從稱謂詞,顏色詞,數字詞,動物詞四個方面淺析英漢詞匯的詞義范圍對比,以期為對外漢語教學者提供參考和幫助。
按照普通漢語教材的編排,一般在學習完漢語基本語音之后的第二三節課就要學習關于稱謂詞的課程。稱謂詞中有以下幾個英漢詞義范圍不對等的詞,且英語詞匯詞義范圍皆小于漢語詞匯詞義范圍。例如:
英語詞匯uncle,既可以指漢語中的“伯伯”,“叔叔”,還可以指“姨父”,“姑父”等,還可以指非親屬關系的“大伯”等。英語詞匯aunt,既可以指漢語中的“伯母”,“嬸嬸”,還可以指“姨母”,“姑姑”,“舅母”以及沒有親屬關系的“阿姨”或“大媽”等。英語詞匯brother,既可以指漢語中的“哥哥”,又可以指“弟弟”。同樣,sister,既可以指漢語中的“妹妹”,也可以指“姐姐”。
英語是一種適應性,可塑性很強的語言,而漢語有悠長的發展歷史和文化背景,所以更講求用詞的規范,精確和嚴謹。再加上中國是一個重血緣,重家族的人情社會,所以稱謂繁多,比較復雜。
當教學對象為初級階段漢語學習者時,我們應該秉持教學簡單化原則,可以根據課本呈現的內容進行教學,或者根據學生問題進行稍微的拓展。中國稱謂文化復雜多樣,如果把全部都試圖教于學生,非但不切實際,而且容易引起學生們的畏難情緒。
關于顏色詞的詞義范圍對比,多是詞匯文化義的不對等或缺失。
漢語中“紅”多用來表示優秀、喜慶。例如 “紅榜”,“紅運當頭”,“紅利”等。過年和結婚時也多用紅色。但是在英語中“red”卻是貶義,表示憤怒、暴力等,如a red battle(血戰),see red(怒不可遏)等。漢語中“黃 ”代表著尊貴、也有淫穢的意思。英語中的“yellow ”代表缺乏勇氣,表示“膽怯”。漢語中“藍”表示純潔、美好,例如“藍天,碧海”。但英語“blue”卻表示憂郁、色情的意思。漢語中的“綠”除了表示綠色之外,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還表示有婦之夫或有夫之婦出軌的行為,從而衍生出“綠帽子一詞”。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可以將顏色詞與中國文化結合進行講解。比如紅色講解可以與中國的年俗,婚俗相結合。也可以視教學對象年齡,講解關于“綠帽子”的含義。
關于數字詞的詞義范圍對比,多是詞匯文化義的缺失。
中國人喜歡“二”,認為雙喜臨門,好事成雙。喜歡“六”,預示順順利利,“六六大順”。喜歡“八”,表示“發財”。喜歡“九”,預示“長長久久”。而英語中沒有這樣的意義,英語使用者普遍對“13”沒有好感,漢語中因為“四”的發音與“死”相似,所以經常避開。
關于數字詞的教學,可以與文化教學相結合。例如車牌和電話號碼喜歡有6和8的數字組合,商場打折一般打八折或者八八折。“九”除了與婚俗結合以外,還可以與古代王朝官員品級的規定相結合。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對中國文化和漢語的興趣,又激起學生漢語學習的意愿。
“狗”和“dog”都表示同一種動物,漢語中的“狗”多為貶義,例如“狗東西”,“狼心狗肺”,“走狗”等。在英語中,“lucky dog”指幸運的人, “clever dog”指聰明的人,“top dog”則指獲勝的人和領導者。英語中用狗擬人的詞語多半是褒義,也有貶義的例如“lazy dog”指的是懶漢,而“sad dog”指的是無賴。
漢語中的“龍”與英語對應詞 “dragon”差別巨大。漢語中“龍鳳呈祥,望子成龍”等都表示美好意愿。但在英語中,“dragon”是邪惡的象征,還指兇惡的人,可見“dragon”和“龍”在文化義層面是截然相反的。
對外漢語動物詞教學中,文化差異應該注意,但是不能一進行動物詞教學就只講文化差異,而忽視其外在的具體表現,應該進行選擇性教學,該講動物詞文化相關的時候進行適當講解,沒有必要講解的時候應主動避開,根據具體教學情況,課型,教學對象等做出適當取舍選擇。
英漢詞匯,由于其所處的自然環境,承載的文化、制度、信仰等的不同,從而在詞義范圍方面產生了很多的差異。本文從對外漢語教學角度出發,針對初級漢語學習者最先接觸到的四個方面出發,淺析英漢詞匯的詞義范圍差距,并提出了相對的教學策略。作為對外漢語老師,我們要不斷學習,善于總結,才能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不會因為諸多的不了解而造成誤會或文化沖突;我們的對外漢語教學也要與中國文化傳播相結合,爭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