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浩(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成都 611731)
關于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內涵,學界有許多的爭議。通常學界將其分為狹義和廣義的,狹義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指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價值問題的基本觀點和根本看法,[1]本文基于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狹義內涵進行研究。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我國學界對于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歇,本文基于國內學界改革開放對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研究的成就和不足,繼續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問題。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國內學者對于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做了大量的研究,在中國知網(CNKI)的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中(CADJ),鍵入“價值觀”,僅2008年到2018年之間,檢索的結果達十萬余條。涉及的范圍包括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教育學、文化學、歷史學等,學者從不同角度予以回答。學者在價值觀的研究上取得了豐富的成果,主要表現為下面幾個方面:
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學者對于馬克思價值立場的初步確立、形成、成熟到實踐等一系列過程,有了更進一步的梳理,整理出了更加清晰的脈絡。對于我國不同時期馬克思主義價值思想的發展,學者也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在此基礎上學者還探索了蘇聯時期和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價值思想,使學界對于價值觀發展更加系統地了解。
改革開放來國內學者分析了價值觀與主流意識形態的聯系和區別,及其在社會公認的價值序列下的表現形態。每個人的價值觀的形成都會受到家庭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和個人親身的實踐和社會倡導的價值觀的影響,個人的價值觀是相對穩定的,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對穩定性。
堅定不移地堅定馬克思對價值觀的指導,并且結合中國的實踐和學科的前沿使價值觀在中國的土地上獲得新生。是價值觀的內容更符合中國的國情,使大眾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為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價值觀中國化,學者將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與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相結合進行討論,拓寬了對于價值觀研究的范圍,豐富了研究內容。
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學者對于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這其中也存在著不足,研究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目前學者對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研究沒有過多地關注,甚至有些人斷然否定其存在真實性。當今,馬克思主義受到全球化的沖擊,遇到價值挑戰,價值危機等多重的考驗。對于價值觀的研究一直百花齊放,但其中大部分的研究只側重于研究某一個方面,學界對于價值觀想干研究沒有進行系統研究,深入思考。關注并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對推動馬克思主義發展和創新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
我國現在正是在社會深度轉型時期,對于主流價值觀的認同,大眾很容易受到國外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主導地位,加強社會成員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首先就必須要加強對于主流價值認同研究。以主流價值認同研究為契機,著重加強價值觀建設,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大眾選擇正確的價值觀。但是學者更多的將焦點放在價值觀理論建設與教育上,忽略了對于價值觀認同相關問題的研究。
在現實生活中,人類對物質財富的追求使他們容易迷失自我,全球性的問題也在日益突出,這些問題都在不斷地質問著人類價值實踐。馬克思價值思想中的科學技術是人類價值實現的重要手段,大多數的學者只關注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經濟學層面的價值,忽視了科學價值,導致馬克思主義價值的當代意義不完整。對價值觀科學價值的研究,可以讓我們更加正確的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是處理人類價值實踐困境的現實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研究既有成就,也要不足。對于這些,展望未來的研究,應堅持與時俱進,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研究領域。引導全民形成健康理性科學的價值取向、價值目標、價值判斷。盤點改革幵放四十年的成果,在精神文化建設中價值觀的問題無疑是核心話題。在國內社會貧富差距日漸擴大、社會分層趨于固化、人與環境關系趨于緊張;在國際上,西方的價值理念、游戲規則、生活方式等不斷地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縱深發展而日漸影響到國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在利益的激烈博弈中,堅持怎樣的價值觀、社會理想和信念的問題已經無可選擇地擺在人們的面前。
加強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研究既吻合了理論創新與發展的需要,也是對當下一些社會問題的有力回應。針對當前我國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建設所存在的現實困境,諸如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官本位”主義等社會思潮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學界對選擇和定位相關路徑進行了有益探索,并指出了未來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研究的重點領域,如人性問題、價值取向問題等方面。價值觀建設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加強價值觀研究應把關注點聚焦在大學生群體上,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陣地,通過采取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培育大學生的價值觀;以塑造和弘揚校園文化為切入點,舉辦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達到潤物細無聲般地“以文化人”;以網絡媒介為新平臺,提供圖文并茂的教育內容,提升價值觀教育的趣味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