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帆(天津工人報,天津 300211)
在眾多新聞傳播媒介中,報紙占據著不可代替的地位。在新媒體時代的影響下,報紙行業也需要不斷適應當下的發展形勢,帶給讀者更好的閱讀體驗。本文針對《天津工人報》的報紙版面編輯進行了細致分析,并從“雜”與“專”兩方面對其進行了分析與闡述。
《天津工人報》于1949年7月1日創刊,辦報宗旨是為全市科學發展大局服務、為職工群眾和各級工會服務、為基層企事業單位服務。該報紙以工會為基礎,是市級綜合類報刊。《天津工人報》以工會報道為特色,成為廣大職工的娘家人、貼心人,為廣大職工獻上了一道道暖心的精神食糧,充分發揮出了工人報刊的輿論主陣地作用。通過《天津工人報》的版面內容不難看出,其與普通報紙不同,該報紙站在廣大職工的角度,以工會為組織,向職工傳遞慰問戶外勞動者、幫扶農民工、為職工謀福利、解決職工困難等新聞報道,同時該報紙還囊括了社會、文學、旅游等其他內容,充分體現出該報紙的版面兼顧各方,做到了“雜”與“專”并重。
報紙作為傳遞信息的一種途徑與方式,其在傳遞信息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但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信息量需求的不斷增大,獲取信息途徑的增多,報紙越來越不適應當前人們的閱讀需求了,傳統報紙媒體由此遭受到了巨大打擊,越來越朝著下坡路走。
1.新媒體時代報紙“雜”的內涵
為了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要求,得到更多閱讀人士的青睞,報紙需要與時代相接軌,自我革新,轉變發展模式,將單一化內容轉變為多元化內容,包羅萬象,最終實現報紙內容的整合和擴張。報紙的“雜”要緊緊圍繞其自身定位,明確主題內容,使之豐富多彩。清華大學教授劉建明曾在其撰寫的《新聞邊緣學科概論》中談到了記者是雜家還是專家的問題,劉教授認為新聞工作者要想成為專家,必須是合格的雜家。由此可見報紙的“雜”十分重要。
2.《天津工人報》對“雜”的運用
就《天津工人報》來說,其受眾主要是職工,以職工關心的國家大事、社會熱點、權益維護、社會保障等為中心議題來編輯報紙,加之職工喜聞樂見、迫切需求、觸發其感受、有利于其職業成長的內容,這樣的“雜”才能滿足廣大職工的多樣化閱讀需求。
1.抓住主題,擴展報道內容
要想報刊獲得更多人喜愛,就需要立足報道主題,擴展報道內容,以保證穩定讀者源的基礎上擴大讀者群。就《天津工人報》而言,與廣大職工相關的話題一直是讀者茶余飯后談論的熱點。所以《天津工人報》報道的內容要緊緊圍繞工人階級來進行編輯,版面內容要改變最初的單純敘述新聞,報刊記者可以采取走基層的形式,深入到企業之中,將其最典型的事例進行報道,這樣一來不但可以對好的做法進行宣傳報道,還能增強自身專業性,提升企業效益,形成穩定的讀者群體。此外,還要加強工人階級政治性的相關報道,這樣才能不斷提升工人群體的思想政治覺悟,幫助他們形成關心國家大事的習慣。要想使廣大職工愛好閱讀《天津工人報》,該報紙需要在工會報道板塊做足文章,更多地站在工人階級政治立場,寫出契合職工口味的文章,以工會的價值觀和視角去判斷和采編廣大職工所渴望知道和應該知道的新聞,使報紙報道的新聞更具針對性和影響力。
2.豐富版面內容,使其更“雜”些
《天津工人報》版面內容十分豐富,涵蓋了政治新聞、工會報道、國內國際、維權周刊、醫保周刊、等多類專版。工會報道版塊可以說是《天津工人報》的主打內容,自創刊以來該報紙報道的與工會相關的新聞使廣大職工深刻感受到了來自工會組織的關懷與溫暖,使職工獲得了像家一樣的感覺。 例如:今年1月15日,《天津工人報》頭版工會改革進行時專欄發布了一則標題為《渤化集團公司工會出臺工會工作改革實施方案多條舉措面向基層惠及職工》的新聞,作為一家宣傳工會新聞的媒體,新聞記者首先明確了工會改革的重要意義,加強工會建設,是鞏固中國共產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的必然要求,是動員廣大職工積極投身改革、實現中國夢的迫切需要,是服務職工、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重要保障,是加強工會自身建設、增強工會組織活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客觀需要。在12條具體舉措中,分別闡述了工會是如何通過“新途徑”、“新方法”、“新舉措”、“新思路”來進行工會改革,轉變工作作風,使更多的職工能夠享受到工會改革的實惠。此外,《天津工人報》還開設了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等專欄,這使得《天津工人報》變得很“雜”,也正是因為“雜”,調動了職工讀報的積極性,只有抓住職工關注的焦點,才能將報紙辦出自己的特色。
新媒體時代的報紙不只需要“雜”,還需要“專”。報紙的“專”主要指報紙對新聞報道的專業化以及深度性。通觀當前的網絡新媒體,由于網絡更新速度快,用戶對信息的需求量大,網絡編輯的素質參差不齊,這便導致網絡新聞中會出現錯別字、病句、邏輯不清、報道層次淺等問題。而紙媒卻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報紙的編輯通常擁有高學歷、經驗豐富,對新聞的采編校正也比網絡編輯嚴格,對新聞的報道也具有一定專業性。雖然當前數字化盛行,但是報紙業仍以內容為主。此外,紙媒對新聞的深度報道也使其擁有很多忠實粉絲,在當前快速閱讀的大趨勢下,有些讀者也會沉下心來閱讀報紙。從傳播速度來說,報紙自然比不過網絡媒體,但是紙媒有著自身優勢,那就是對某新聞進行追蹤、持續的深度報道,以獨到的視角推出獨家內容以及解讀。當前,同源新聞充分著各大媒體網站、各大報紙,廣大讀者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了解新聞事件的經過,但是一些讀者偏愛對新聞追根溯源、刨根問底,這便需要權威媒體對該新聞進行深入解讀,紙媒人通常業務素質高,他們可以對新聞進行獨家解讀,以更深層次來揭示整個新聞事實,解釋新聞事實的內涵,深挖新聞事件的背景,追蹤整個事件的發展過程,分析其原因、影響、產生的結果以及后續的發展態勢等內容并通過報紙載體呈現出來,這在吸引越來越多讀者持續關注的同時引發了他們的深刻思考。對職工而言,《天津工人報》“專”的深度報道要以職工迫切需求為引導,以他們理解角度來闡發對整個事件的專業性解讀,這樣才會使職工更易理解報紙的“專”,《天津工人報》通過版面較大的深度報道提升了報紙的影響力,進一步打造了品牌價值。
要強化對新聞事件的深度報道。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度報道的往往是記者,記者自身的素質將直接影響著整篇新聞報道的質量。當前廣大讀者不單關注新聞報道事件本身,其還對社會各界、其他網友對此事件的反應與思考感興趣,這便需要記者對整個新聞事件作出深度報道,以獨到、切實的見解和思考來引導社會輿論、引發廣大職工的討論與思考。
首先要從實際、本報特點、新聞事件的動態發展中找選題。要依據當前社會的潮流、時代背景來找選題,這樣才能確定選題具備政治進步、關乎經濟增長、關切人民幸福,這也才是選題的最終落腳點。要立足報道新聞的報紙特點來找選題,如《天津工人報》就需要從勞動者群體中尋找選題,這樣才能維持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獲得穩定的讀者群。有些新聞事件具有一定動態性、持續性,這便需要根據突發事件發展態勢來確定選題,對已發生的新聞事實進行深入思考和報道,對尚未發生的新聞事件設置議題,時刻關注其發展走勢。其次,要將新聞本質原汁原味進行還原。一些深度報道通常針對的是與人們密切相關的現實生活,記者要以客觀視角來報道整個事件,新聞報道主要針對已經發生過的新聞事件,要對其進行深度報道,最基本要還原再現新聞事件,將與該事件相關線索聯系起來,形成關系網絡,對其進行整體報道。
進入新時期,互聯網技術得到了普及和發展,手機、平板等各類新媒體也走進了尋常百姓的家中,這深刻影響了人們的閱讀方式以及信息獲取的方式,越來越多的人傾向并習慣從電腦、平板、手機等客戶端、移動端中獲取新聞消息,新媒體傳播新聞不僅速度更新快、信息量大且內容豐富,還具有互動性強、易操作等特性,這使得報紙媒體的受眾越來越少、發行量直接萎縮。盡管這是大勢所趨,但是紙媒仍然有很多忠實讀者,這主要由于其報道內容兼具原創與權威雙重特性,這也是報紙最大的優勢。傳統媒體中當屬報紙的原創能力最強,新媒體各大網站、手機移動端等傳播的信息也是以報紙為源頭進行傳播的。在眾多媒介中,報紙出現的時間早,這便最早構建了屬于自己的采訪網絡,采編人員與社會各階層、各機構、各企業都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此外,報紙比其他新媒體形式更具政治優勢。報紙工作人員素質高,在新聞采編工作中更具敬業精神、專業敏銳性以及嚴謹的工作態度,能以專業的視角來深入報道新聞的背景、原因、影響以及發展態勢等,這種專業性、深度性、嚴謹性都是當前新媒體望塵莫及的。
《天津工人報》其秉承著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的宗旨,以親切、樸實的語言拉進了與職工的關系,提供職工工作中所遇難題的解決對策和方法指導;表彰職工先進事跡,樹立行業先進典型;歌頌職工敬業奉獻的精神以弘揚社會正能量;大力宣傳工會財會制度、勞動用工、職業培訓、失業保險等政策與法規;組織開展勞動競賽,增加職工工作娛樂性;為職工創造學習園地,維護職工學習權利的同時吸引、支持職工學習各類文化知識;工會干部走訪慰問困難職工,傳遞工會對職工的關愛等等,這些都充分發揮出了新聞媒體所具有的宣傳、引導、鼓勵的作用。《天津工人報》所具有的這些特性使之擁有了與國內其他新聞機構相匹敵的重要資本,獲得了穩定的讀者群。
總之,新媒體時代下報紙的“雜”與“專”是一個有機統一體,只有“專”才能進行深度報道,形成獨家風格,才能在眾多報紙中突出自己的個性特色,得以生存與發展。《天津工人報》的“專”體現為專門為職工服務,提供與職工息息相關新聞事件的深度解讀,引導職工的閱讀方向。只有“雜”才能以多種內容方式吸引廣大讀者的眼球,擴大受眾范圍。《天津工人報》的“雜”體現為從廣大職工的認知水平出發,盡可能多選取一些職工喜聞樂見、迫切需求、觸發其感受、有利于其職業成長的內容來進行編輯,滿足了職工多樣化閱讀需求。《天津工人報》正是將“雜”與“專”融合在一起才能確保該報紙在新媒體的猛烈沖擊之下而屹立不倒,繼續為新聞報道工作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