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新疆特變電工集團有限公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在企業中,管理者與職工的特殊關系,使得工會在履行職能,從根本上來說,還是以企業發展為中心,溝通協調解決企業管理者與勞動者彼此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或勞動關系,其目的還是努力實現企業和職工的互利共贏,把職工權益和企業健康發展統一起來。
企業在履行這項職能的時候,更偏重的是維護企業職工的“主人翁”的地位,通過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來團結工人群眾,從而為企業展提供一個穩定的勞資環境與社會環境。大多數企業工會都突出強調要保障職工的重大經濟利益,特別是對薪酬權的維護,更是大多企業工會維權職責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表現在關于企業經營和關系職工切身利益的事宜都必須有職工的參與,簽訂集體勞動合同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等。除此之外,開展實物慰問、困難補助、職工醫療互助等,也都是企業維護職能履行的基本手段。
企業工會的宣傳教育工作,本質上是黨的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方針任務上,堅持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工人階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己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以提高職工的文化技術素質和工作能力為重點,通過在職教育、職業教育、崗位培訓、視聽教育等方式,采用崗位練兵、技術和業務競賽、知識競賽、讀書自學活動和舉辦專題講座等手段,組織職工群眾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以增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應變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使企業職工成為高素質的勞動者。
企業工會與黨政機關和社會有關方面一起,切實貫徹實施送溫暖工程,更多地為困難職工辦實事,幫扶困難職工,解決職工群眾生活中的困難,更好地關心職工生活,從而達到一種化解人民能不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團結,引導職工服務大局,通過服務職工群眾,將工人群眾組織在自己周圍。
科技革命和知識經濟的迅速發展改變了企業的文化、組織、技術等工作環境,社會整體處于知識經濟信息時代,在文化觀念上也呈現多元式內容。然而現在很多企業工會組織的工作模式及方法還停留在傳統階段,理論思維滯后、活動形式陳舊,無法滿足職工內心真正的需求。說明工會對當前社會形勢了解不夠,不能適應群體多樣化的人文環境,缺乏對宏觀經濟大局的操控手段。
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現代企業結構導致了員工隊伍的分流、新型所有制形式帶來了分配制度改革。凸顯出不同的經濟群體、員工與企業訂立新的勞動關系,種類繁多、名目復雜,管理干部、科研人員、基層工人等各階層之間都存在著較大的地位與收入差距,對自身權益有著不同的需求。職工就業狀態與勞動關系日趨復雜,極易發生勞動爭議和不理智的沖突,給工會的維權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工會還有一項重要職能是監督職能。工會監督權是法律賦予工會組織的一項重要權力,在國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規當中有具體的規定。調查發現,在企業重組、改制過程中,職工群眾合法權益受侵害的現象較為嚴重,而工會的監督不力,甚至很多企業工會根本沒有行使監督這項職能。因此,工會的監督職能實質上出現了缺位現象。
鼓勵企業職員積極參加企業工會,使得企業工會更加強大,從而對企業文化的建立起到重要的幫助,更加有效的推動企業的發展。企業必須加強企業工會的建設,不能單方面指望國家的管理。并且把工會的作用應用到實際中,真正促進企業的強大穩定發展。
企業應該重視企業工會與企業文化建設的關系,企業管理人員更加需要理解企業工會與企業文化建設關系的重要性,積極發展企業工會的規模,加強企業工會的建設,讓企業工會真正的滲透企業文化建設當中。企業不僅要注重企業工會的規模發展,也要努力推動企業工會工作的創新發展。在一切以實踐為基礎的前提下,企業要積極發展工會,并且給予企業職工適當的教育培訓,讓職工更加有主人公意識。
必須承認,一部分企業工會,特別是那些由基層工會委員會、聯合工會、工會聯合會等形式覆蓋的小型非公企業工會組織,靠自身努力是難以增強活力的。因此,大力推進“上代下”機制建設十分重要和緊迫。
一是大力推行區域性、行業性職代會制度。通過區域性行業性職代會這個平臺,發揮工會的各種職能作用。二是普遍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通過工資集體協商制度,避免“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變職工基本工資”現象的發生,并建立企業勞資雙方交流溝通、協調解決矛盾沖突的制度,讓職工切實共建、共享企業發展成果。三是大力推行“上代下”勞動爭議調處制度。職工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企業工會維權有困難時,企業工會的上一級工會如鎮(街)、村(社區)、工業園區(高新區、開發區)、行業性工會聯合會就必須站出來,替代企業工會為職工爭取合法權益。
工會組織作為職工利益代表者和維護者的角色定位,決定了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做好維權維穩工作,必須進一步加強企業工會工作,充分發揮企業工會作用,適應廣大職工對企業工會的新的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