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走進了東方傳統文化研究院的課堂。從此開啟了我學習國學知識的天窗,也踏上了我生命由被動為主動的新征程。

通過對《中西方文化》、《道德經智慧》、《論語通講》、《莊子之道》等近二十多門傳統文化的學習,解開了我此前對人生的種種困惑。我還健康,我還年輕,我還能做事,更主要的是作為鎮黨委書記,我的工作是一份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為社會服務的工作。我能做到以真誠為出發點,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目標努力;我可以以工作為平臺,去實現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傳統文化的學習,不僅開啟我學習知識的天窗,也讓我找到解除內心疑惑的鑰匙。
每當我坐下來聆聽古訓時,也在和自己的內心對話:我的優勢在哪?我最想要的是什么?我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順耳,七十……”都會給我一些啟發。現在每一天的工作中,我仍會遇到操心事、煩心事、難辦事,但對國學知識的研習成了我通曉立身處世之道的課程。
一個人生命力的強大,在于其內在的質量。傳統文化所賦予的精神,成為照亮我路途的一盞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