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潔 付蓉 向云 盧盤
建設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但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依然面臨著不少問題。本文通過調查了解農村人居環境的現狀,分析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面臨的困境,并提出培養村民自治理念對策。
十九大報告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要求。這一戰略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將會給鄉村群眾生活帶來很好的機遇和巨大潛力。其中“生態宜居”就是指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局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宜居是根本。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人民幸福指數的體現,人類生存的根本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規律,才能真正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相統一。
近年來,黨和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深入推進農村“三改三化”、“三新一清潔”等為措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入新高潮,為實現“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新農村新面貌注入強大動力。雖然各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離中央提出的鄉村生態宜居,還有一定的差距。
1 鄉村生態宜居建設存在的問題
1.1 生活污水隨意排放
目前相當一部分村莊人畜共處,每年產生生活污水量較大,但絕大多數村莊沒有排水渠道和污水處理系統,存在生活污水隨意排放現象。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嚴重污染了農村人居環境,主要表現在:(1)污水來源多。除了來自人畜糞便、廚房產生的污水外,還有家庭清潔、生活垃圾堆放滲濾而產生的污水。(2)處理率低。以花腳村為例,村寨產生污水,經化糞池處理的幾乎沒有,經下水道處理率僅為15%不到。一方面,生活污水肆意橫流,造成農村人居環境臟亂差現象;另一方面,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任意自流到地勢低洼的地方,滲漏到地底,污染土壤,危害農作物;流入河流中,嚴重污染各類水源,給下游生存的村民帶來安全飲水的困擾;另外,生活污水也是疾病傳染擴散的源頭,容易引起各類傳染病,禍害人畜健康,導致共患疾病的發生與流行。
1.2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不及時
隨著農村人民生活物質水平的提高,村莊產生的生活垃圾越來越多,而且種類也越來越多,如果村莊垃圾得不到及時清理,不僅占用各類土地資源,而且還會嚴重污染村莊人居環境。分析原因如下:(1)村民的整體環保意識差。在農村,只有一部分人注重環保是不行的,你家注重,他家不注重,污染的也是整個村莊,所以需要的是全民都具有環保意識,所有人共同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但是現實生活中大多數村民嚴重缺乏環保意識,整體環保意識差,成為制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關鍵因素。(2)缺乏政府統一規劃的垃圾填放處。村民本來環境保護意識就不太強,大都怕麻煩,再加上沒有統一規劃,沒有約束,村民就隨意將垃圾倒在村莊附近路邊,積少成多,造成垃圾成堆。長期暴露在外的垃圾容易滋生蒼蠅、蚊蟲等,給村莊的行人傳播疾病。(3)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滯后。目前,環保意識強一些的村莊也僅僅滿足于引導村民到指定地點傾倒到垃圾箱里,對于垃圾的分類處理沒有分類箱,沒有宣傳引導,導致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混倒一處,給垃圾處理帶來相當大的困難。(4)村內缺乏足夠的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政府的財政資投向鄉鎮和農村的垃圾處理資金嚴重不足,導致村莊的垃圾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
1.3 村莊建設缺乏統一規劃
新農村規劃要有長遠眼光,自然村落散、小。由于村莊缺乏規劃,目前由于受承包地所有權的影響,村民不好調節土地,農村建房主要是村民自家承包地在哪兒就建房在哪兒,出現“只見新房,不見新村”的狀況,這嚴重影響了我區土地的集約利用和農業規模化經營。也給村民生產生活帶來不便。還有一些村大部分村民是老屋拆除建新房,缺乏規劃,串戶路很窄,運輸物資極為不便。
1.4 室內室外基礎設施仍待完善
目前農村房屋室內設有廁所也就是有水沖廁所的住戶比較少,80%的住戶有待改善。分析原因,一是建房時的經濟限制,二是下水道建設沒跟上,污水沒地方可流,建設了也用不了。室內單設廚房的住戶不足20%。大部分住房沒單設廚房的原因,一是有些住戶建的住房小,間數少,人口多,一房多用,不夠單列出來用著廚房,二是管道無處放水,三改三化工程雖然接近尾聲,但由于沒污水處理系統,各家各戶污水無處流放,目前即使室內建了衛生間也不能使用。
1.5 庭院綠化有待提高
庭院是村民納涼的好地方,自然離不開樹蔭庇護,但我們走訪了629戶人家,庭院種樹的人家不到20%,只有串戶路邊能看到一些果樹,有村民說,這些樹都是村委發給他們種的,如今已經掛果,但很多村民說不愿意種樹,說庭院不夠寬敞。
1.6 大部分村民無主動整理房屋內外的意識,參與整治的積極性不高
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是農民,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主體也是農民。雖然有一部分農民生態環保意識逐漸增強、對向往美好生活環境,但大多數還是存在無主動整治庭院與屋內清潔的意識。更缺乏參與農村公共區域環境整治和維護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2 生態宜居鄉村建設路徑
2.1 幾個村莊合購一臺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避免亂排亂放,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
鄉村振興,不能一蹴而就,必須循序漸進,我們要以鄉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和長效治理為目標。建立健全符合農村實際、方式多樣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制度。統籌考慮生活垃圾和農業生產廢棄物利用、處理,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有序進行。政府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通過組織群眾召開專題會、動員推進會進行宣傳來安排部署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擬定目標任務:采取定目標,定任務,定進度,定人員,定效果的辦法,分解落實責任。提升村容村貌。加快推進入戶道路建設,解決村民出行不便等問題來解決人居環境。
2.2 增加農業生態產品和服務產品的供給
正確處理開發與環境保護的關系,運用現代科技的方式方法,將鄉村天然的生態優勢轉化為利用生態經濟發展的優勢,利用鄉村獨特的優勢為人類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綠色生態產品和服務產品,促進生態和經濟雙向發展。積極開發生態產業園與旅游觀光相結合的農家樂,提供休閑娛樂、養生養老等旅游服務。
2.3 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以污水治理、農村垃圾和庭院綠化為重點改進村容村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臟亂差”的治理。設計合理實用的農戶廁所和養殖畜禽尿糞處理池,使之既干凈衛生,又便于利用。同時,要宣傳保留維護原有的鄉村自然風貌和傳統的建筑風格,鼓勵村民在自家房屋周邊種植花卉與果樹。讓每個村民家庭有一個空氣清新的美麗庭院,根據每個家庭自身特定的環境條件、家庭人員組成及養護能力等情況,做好庭院設計。種一些橘子樹,棗樹、葡萄等長青樹,既可以綠化環境,又可以結果食用,既得到綠化又得到經濟實惠。
2.4 加強在鄉村開展環保宜居宣傳,提高村民及基層干部環保生態意識
有些鄉村領導和基層黨組織在加快農村經濟產業發展,抓脫貧攻堅解決農民溫飽奔小康的同時,忽視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保護。村民本身的環保意識比較淡薄,接受到宣傳教育的機會較少,缺乏環境資源保護的理念,同時也缺乏監督環境污染的責任意識和權利意識。基層組織要通過召集群眾開院壩會等多種形式,向廣大群眾宣傳“三新一清潔”和環保理念有關政策,積極營造宜居鄉村建設的濃厚氛圍,提高群眾人居環境整治意識。解決村莊“臟”的問題。組織參觀學習示范村寨,讓村民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尤其是對農戶家的庭院治理、房屋打理等進行細致深入的學習。以點蓋面,逐步推廣提升,大力實施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村莊。統一規范行動,解決“亂”的問題。宣傳政策,做村民思想工作,宣傳道德風尚,讓年輕人尊老愛幼,主動讓父母和自己共同生活,享受新居寬敞明亮的環境,主動拆除的老舊危房,消除百姓安全隱患。危房的存在嚴重影響到農村居民的生活安全,同時也阻礙了“生態宜居鄉村建設”的開展,通過危房拆除整治,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時將閑置的宅基地資源合理有效的使用起來!也能讓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采取“大喇叭”廣播,放電視宣傳片、通過學生給父母宣傳等多種渠道,以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宣傳推廣一些村寨的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等,強化農村居民自己美好生活依靠自己創造的主人翁意識,提高村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自覺性。同時,整臟治亂人人有責,通過實施獎勤罰懶等獎懲措施、先進示范帶動引領等多種方式,引導村民轉變要干部帶領干為自己主動干的觀念,激發村民保護環境,不斷增強村民愛清潔、維護人居環境的責任感,培育村民關心生態、關心環境衛生的良好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