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旭龍
蘭坪縣河西鄉最高海拔3981米,平均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溫12.6度,年降雨量850毫米,屬于濕潤暖溫氣候,正因此而導致玉米大斑病的發生。本論文探討了蘭坪縣河西鄉氣候和玉米大斑病的關系,并針對該病給出防治方案。
一般來說玉米大斑病都是發生在偏低或暖溫而潮濕的環境當中,容易在降雨中實現病菌的傳播,導致玉米葉片發生病害,最終病灶連接導致整片葉子枯黃,降低了玉米光合作用,影響玉米成熟。河西鄉年降雨850毫米,屬于濕潤地帶,給大斑病提供了發病條件。在防治上要以抗耐品種推廣、降低重茬種植、秋后秸稈處理以及化學防治為主。
1 蘭坪縣河西鄉玉米大斑病防治現狀
蘭坪縣河西鄉玉米大斑病發生范圍大危害重,主要和氣候有關,和傳統種植以及田間管理等環節也有著緊密聯系。下邊筆者綜合分析之:
1.1 氣候影響因素。玉米大斑病主要的傳播環境就是濕潤溫熱環境,河西鄉正符合這一特征。年降水量850毫米屬于濕潤地區,加之日均溫度12.5度屬于積溫3600度的中溫地帶,這是大斑病菌最適合生長的環境。大環境如此,而憑借目前科技是不可能改變大環境,從環境入手來對抗顯然不可能。
1.2 土壤環境差。從環境角度去控制不可能,只有從土壤入手。河西鄉土壤相對來說缺乏氮磷鉀。主要因為這里玉米種植采取的是連作形式,連作之下土壤中的氮磷鉀丟失嚴重,而這里基肥補充不足,又因為化肥價格較貴,導致地中氮磷鉀一直匱乏,這給大斑病發生創造了條件。說到底這和年來玉米在云南地區的普及非常快速,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玉米價格上漲有關。河西鄉受此影響,很多地塊都是重茬種植,而且密度大,導致很多病蟲害高發。其中大斑病帶來的危害最大。但是農民在傳統認知中,并不認為玉米重茬會對土地產生不良影響。實際上也有專業人士認為玉米連作對土地以及對植株的影響并不大。但大斑病發生和土壤氮磷鉀失衡有關,這是一個既定事實,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連作的確對土壤營養有影響。另外,大斑病菌傳播速度快,也容易進入土壤,污染其他植株,最終在地中儲積了大量的大斑病病菌。
1.3 抗性品種選擇不足。不同玉米種子對大斑病的抗耐性也不同,研究顯示陜科9號等產品對大斑病抗耐性強。該品種需要2700度積溫,蘭坪縣滿足此條件,故此推廣后產量不會受到非常明顯影響。但可惜的是,當地農民對品種選擇具有“大幫哄”特色,一旦某戶有影響力的人家選擇某個品種,全村一半就會跟著選擇,一旦選擇品種對大斑病抗耐性低,就會增加這里玉米罹患大斑病的風險。
1.4 秸稈處理成為難題。有研究認為及時處理玉米秸稈能夠很好地預防大斑病。一般以焚燒最為見效。但是一部分病菌進入土壤,焚燒不可能百分百殺死。河西鄉近些年正在啟動秸稈利用工程,將其粉碎喂養牛羊。實際上牛羊消化液對大斑病細菌作用一般,更多的頑固的病菌會跟隨糞便排出體外,如果漚肥不徹底,沒有全部死亡的大斑病菌還會進入農田繼續為害。
1.5 溫濕多雨影響藥效。利用化學防治,又會因為接連下雨而推遲噴藥。大斑病在玉米生長任何階段都可發病,一旦在關鍵期遇到連雨天,后果將非常嚴重。其中最主要的是農村種植對各種病蟲害的認知本來就薄弱,何況很多人認為玉米個別葉子干枯很正常,并不會及時噴藥。
2 現階段河西鄉玉米大斑病的防治策略
正是因為傳統生產意識作用下對連作的輕視、不科學的連作以及不科學種植密度、土壤處理不足、秸稈不科學處理方式,導致大斑病在河西鄉大面積發生。想要防治玉米大斑病,就需要從選種、土壤處理、種植方式種植密度、秸稈處理以及化學噴治入手,形成綜合的處理手段。
2.1 科學選種:正如前文所述的陜玉九號就是不錯的選擇。也可以選擇其他抗大斑病的品種,不過選擇過程中要充分衡量品種生長所需積溫和無霜期等參數。
2.2 土壤處理:雖然大斑病土壤處理比較麻煩,但目前上海交通大學創制的木霉菌制劑在實驗當中對大斑病菌具有非常好的殺滅效果,使用時只要按照比例噴灑土壤中即可。土壤集中處理避免了傳統葉面噴灑作業難度,降低了操作危險性。
2.3 種植方式:盡量避免連作,要實現迎茬種植給土地一定的輪作休息時間。而且不要盲目追求產量而增加植株密度,要實現一定株距,要實現25-30厘米株距,讓玉米葉面不要挨得太近,創造良好通風條件。
2.4 秸稈處理:秋收以后,及時將秸稈運走集中處理。如果喂牛養產生的糞便要充分漚爛才能進地。來年在利用藥物對土壤處理過程中要及時翻地消滅玉米根莖,確保大斑病菌被剿滅。
2.5 葉面噴灑:雖然葉面噴灑這種防病模式成本高,但是鑒于目前大斑病發展嚴重必須要進行及時的葉面噴灑。其實,葉面噴灑和土壤處理結合效果會更好。后者可以降低大斑病發病幾率,葉面噴灑以局部操作為主。
3 河西鄉玉米大斑病防治其他建議
3.1 與農業技術推廣站保持聯系。每個鄉鎮都有對應的農業技術推廣站,之前農民對該部門并不重視,遇到問題也不知道聯系該部門。而今隨著農業科技水平提升,該部門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當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可以利用現代微信等軟件和推廣站具體人員保持聯系,以便隨時獲得技術經驗支持。
3.2 改變思想觀念。正如前文所述大斑病的爆發主要是這里的農戶傳統種植方式影響所致,盲目追求產量、過度密植,導致此類嚴重的病害。只要實現輪作,保持正常株距,并能夠對土壤進行測量不足營養,并殺滅儲積其中的大斑病菌,大斑病會得到有效遏制。
對于河西鄉來說玉米大斑病病根在人們的種植理念上,只有改變傳統種植理念實行科學種植,加上主動防治手段,在大斑病剿滅戰中,廣大農民朋友還是能夠獲勝的。另外要提升對農業技術推廣站的重視,和其緊密聯系,這是防治所有作物病蟲害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