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英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繪就了“三農”事業新征程的宏偉藍圖,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1 黨建帶動,凝聚鄉村振興發展動力
針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弱化、農民主體意識不強等制約“三農”發展的瓶頸問題,堅持將黨建工作與農業農村發展深度融合,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抓好農村黨建工作,重點抓好鄉村黨組織帶頭人、黨員致富帶頭人、選優配強干部隊伍,充分增強村黨支部的凝聚力、號召力、向心力和戰斗堡壘作用,這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干部不領,水牛掉井,群眾富不富,關鍵看干部。要注重將農村創業帶富能手、復員轉業軍人、大學畢業生等帶富致富能力較強的黨員作為村黨組織書記人選,加大調整充實村級班子成員。針對貧困村、軟弱渙散村,精選機關干部任村“第一書記”,確保黨組織覆蓋最大化、設置最優化、功能最強化。讓基層黨組織成為政治思想上堅強、理想信念上堅定、為民服務上堅決的戰斗集體。
解放思想,敢于創新、與時俱進,面對新時代、新征程,在選優配強基層組織的基礎上,依托縣委黨校加大對農村黨員和新型農民創業技能的培訓力度,加強對村級黨員干部的黨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樹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觀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敢想、敢干、敢擔當。
2 平臺驅動,推進農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生態化
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培育農村經濟新的增長極。電商發展對帶動我縣農民就業,農民增收,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將起到不可替代的示范效應和帶動作用。2017年我縣電子商務交易額現已突破14億元,農產品網絡交易額達到3億多元。如:沙沃鄉沙北村林林創辦的杞縣勤耕農機合作社,通過一畝田電商平臺,銷售當地大蒜、紅薯、蒜苔、白菜、蘿卜等農特產品,月銷售300噸左右,用工23人;沙沃鄉逍遙寨王闖龍創辦的開封市未果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通過拼多多、淘寶,銷售大蒜,日發單1200余件,用工15人;裴村店曹屯村張建創辦的杞縣振伍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拼多多、淘寶,銷售當地大蒜、辣椒等農特產品,日發單1500余件,年發單30余萬單約一萬余噸,用工20人;他們的農產品銷售,不僅自己效益可觀,而且帶動了部分就業和貧困家庭走出了貧困。政府出臺措施,加快壯大電商經濟人隊伍,讓村村都有電商經營能人,讓電商成為我縣鄉村振興的產業增長極。
依托平臺,實施農產品質量化、效益化、戰略化。省政府批復籌建的我縣河南鑫杞農產品現貨交易中心平臺,主要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為我縣的農產品銷售打開方便之門,這也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快捷途徑。將蒜農、農資商家、倉儲服務商、物流服務商、采購商、消費方,連接到公共平臺,實現各個環節的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融合發展;此舉可為杞縣大蒜產業在地域品牌、定價權、模式創新等方面的可持續化發展,提供強大技術支撐。現貨平臺交易中心運營后僅大蒜產業一項,直接帶動就業5000人,帶活幾十萬畝土地,帶富幾十萬農村人口。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前景無限,是助推我縣在全省率先打造千億級規模產業,帶動我縣大蒜種植進入規模化、大蒜加工系列化、大蒜交易品牌化的發展軌道,這一支柱化的農業經濟產業將為我縣農村振興提供可靠的產業支撐。使杞縣農特優種植交易平臺化、種植規模化、加工產業化。讓農村振興在杞縣全面開花。
3 大力推進土地流轉,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要想富,先修路。在今年的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要求:“要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道路通,百業興。”這是實現農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性工程,我們要抓住這一契機早動手、早謀劃,放大眼界,超前思維,真正按照總書記要求,把農村道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為推廣大型農機耕作,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強有力保障,讓廣大群眾走上路、走好路、走富路。路是農村振興的基礎性工程,有關部門要逐村做起,要作好規劃,作大規劃,作遠規劃。
在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的情況下,大力推進土地流轉,向土地的集約化要效益,向土地的現代化耕作要效益,向土地的節能管理要效益,向土地的生態化種植要效益。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嘗試土地租賃、入股分紅等多種流轉形式,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解放生產力,解放勞動力,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效銜接。提高農民的生產效益,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
4 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綠色是總基調,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建設宜居鄉村。首先,要在農村環境治理設施上下功夫。大力建設農村污水治理設施,加快建立完善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民生體系建設,使農村生活環境更清潔。其次,要在發展綠色生態農業上下功夫。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形成一個生產、加工、消費的生態綠色體系。再次,要在提升農民環保意識上下功夫。大力開展農村環境宣傳教育,讓農民樹立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農民老有所養、老有所居、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給農民打造一個和諧的生活環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組織建設是根本,產業發展是基礎,生態宜居是民生,鄉風文明是關鍵,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態富裕是目標。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苦干實干,久久為功,因地制宜,扎實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