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瑤
1 序言
2018年1月2日,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指出“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抓手。因為當前我國農業供給側發展與人民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相對落后的農村生產力水平、生產經營方式等都亟待提高。那么,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中,農村休閑農業發展無疑是改進當前農業落后的經營方式的一種重要途徑。
自貴州成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以來,全省鄉村旅游、休閑農業就成為了貴州旅游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由于貴州自然資源優勢及獨特的少數民族風民俗,在貴州廣大農村發展休閑農業前景極為廣闊。
2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當前貴州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忽視供需平衡關系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在貴州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體現得較為顯著。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尤其是近年來,貴州經濟迅猛發展,省內游客的消費水平、消費需求也隨之提高。按旅游行業一般發展規律,當人均GDP到達8000美元的時候,追求品質和特色的復合型旅游度假產品將會更受消費者青睞。2017年人均國內GDP已達8836美元.因此中國游客已經步入對高品質旅游產品的需求階段。
然而,貴州休閑農業旅游產業中供給方的低端供給遠遠多于高端供給。以休閑農業景區餐飲行業為例,在貴州很多休閑農業景區餐營業服務提供者大多為景區附近農民,并且這部分農民很多并沒有接受過相對系統規范的專業培訓。因此,這部分景區提供的餐飲服務質量、衛生等方面都無法滿足游客的需求。這一類低端供給的旅游服務收費也相對較低,最終導致休閑農業帶來的經濟效益低下。
2.2 缺乏創新驅動能力
目前,貴州省內休閑農業遍地開花,但各個景區之間互相抄襲模仿的問題尤為嚴重。甚至在景區打造過程中不結合地方自身特色,一味抄襲模仿,導致很多景點千篇一律。例如花海模式景點,各個地方的土壤質量不同。適宜種植的鮮花種類也各有不同,但是很多景區不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種植了不適宜當地土質的花種,不考慮“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的客觀規律,花費大量資金打造出一些“頹花廢草”園,讓游客大失所望,也使休閑農業景區虧損嚴重。
休閑農業景區的特點不僅僅是觀光度假,農耕采摘體驗、民俗文化展示更應該是休閑農業發展的重點特色項目。但是很多景區開發缺乏創新意識,沒有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體驗項目,無法滿足當今游客多元化的需求,因此無法做到讓游客流連忘返,更不會故地重游。
2.3 缺少文化內涵支撐
貴州是一個少數民族文化豐富多彩的地方,但是休閑農業發展起步較晚,大多數都借鑒了發達地區休閑農業發展的經驗。但是在借鑒的過程中往往忽視的自身具有的文化特質,導致休閑農業旅游景區缺乏文化支撐,很多景點僅憑借自然資源優勢給游客帶來了視覺感官的沖擊,卻無法給予游客心靈深處的震撼。不以文化為依托的旅游,必然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貴州也有一些景區展現了地方民俗文化,但是在打造過程中商業氣息過于濃厚,使景區失去了民族與傳統的寶貴印記。
3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貴州休閑農業發展的建議
3.1 提高休閑農業供給水平
首先,休閑農業歸根究底是以農村為核心的,休閑農業項目的發展必然要依托當地農業生產水平的發展,要提高休閑農業供給水平就必須提高農業生產水平,著力打造現代化示范基地、結合各地地方特色開發支柱產業、完善農業產業鏈等都是促進農業生產水平提高的有效措施,也必然對休閑農業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二,休閑農業屬于旅游業的范疇,旅游服務行業就要求供給方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因此,在發展休閑農業的景區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必然需求。貴州農村大都地處山區,完善交通道路建設是提升貴州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品質的前提條件;另外,根據游客需求,提升旅游居住條件也是提高休閑農業品質的有效途徑。
第三,加大培訓力度,提升休閑旅游服務從業人員素質。貴州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近年來,貴州鄉村旅游的游客卻不僅僅局限于省內游客,大美貴州吸引了不少來自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然而在貴州休閑農業服務從業人員中,有許多連用普通話與游客交流都較為困難。為避免類似現象的出現,可以加大對服務人員的培訓力度,培養休閑農業領域的專業人才,推動貴州休閑農業向高品質發展。
3.2 堅持休閑農業創新驅動
貴州自然資源豐富,各地的風土人情各異,這為在廣大農村打造各具特色的休閑農業奠定了極好的基礎。全省各地在打造休閑農業的過程中應堅持創新驅動,結合自身特點打造獨特的農耕采摘、民俗互動活動等體驗項目,力求讓游客耳目一新。例如遵義湄潭以茶產業為依托的休閑農業、黔東南州以苗族文化為載體的休閑農業,都是較為成功的案例。
3.3 休閑農業文化內涵注入
增強文化內涵的注入是休閑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能有效提高休閑農業的附加值。可以通過創辦特色果園、菜園、茶園、花圃、魚塘等方式打造休閑農業田園文化;挖掘具有特色的奇山異石、江河湖泊塑造休閑農業山水文化;修建具有民俗特色的建筑弘揚建筑文化;開發地方特色的農產品、民間服飾、工藝美術品等發揚物產文化等形式為休閑農業注入獨具一格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