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軍
黨的十九大強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這是我們黨對人民的鄭重誓言。精準扶貧是黨在新時代提出的戰略目標,是改革開放后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的邏輯使然,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重要體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
1 定位準確,把握扶貧精準扶貧到位
1.1 精準扶貧是我們黨群眾路線的具體表現和升華。歷史是最好的老師,群眾路線是黨的建設和工作的重要法寶。正是我們黨準確的把握歷史方位,從人民的要求和呼聲出發,從成立之初就實施了群眾路線,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階段所取得的成績都全景展現和不斷印證著群眾路線的重要性。新的時代賦予了群眾路線新的具體要求,如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值得研究和思考,而精準扶貧正是迎合時代,迎合群眾呼聲的恰當抉擇,只有解決了困難群眾的各種訴求,才能實現共同富裕,才能真正走上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
1.2 精準扶貧是破解當下各種矛盾的有力抓手。時代在發展,目標在推進,在進入發展起來以后的階段,在決勝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新問題、新矛盾、新情況不斷涌現,這都對黨的群眾路線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如何迎接時代挑戰,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擺在我們黨面前的嚴峻課題,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發揚黨的群眾路線,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們就能戰無不勝,就能跨域任何障礙,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精準扶貧的發起人是共產黨,收益者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民群眾。只有讓社會底層的人民群眾在物質生活上有保障、有提升,共享改革成果,人民群眾才會真心擁護黨的領導,由衷感謝黨,各種社會矛盾必然會迎刃而解。
1.3 精準扶貧是適合中國土壤的反哺措施,是民主中國化的具體表現。群眾路線形成于革命戰爭年代,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都發揮了不可取代的作用。群眾路線是我們獨創的生命線,只能堅持和發揚,不能因為一點問題而輕言放棄。精準扶貧正是群眾民主意志和訴求愿望的具體體現,是滿足群眾生存發展需要的重要方式,是融合發展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渠道。
1.4 精準扶貧是發展群眾路線,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有力武器。盡管群眾路線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都發揮了作用,但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傳統的、固化的、不科學群眾路線運作模式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群眾的利益能不能得到維護,群眾的聲音能不能得到表達,不能取決于上級的重視程度、領導的重要批示,還是要多從制度完備的角度找藥方。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使得自上而下的有力貫徹與自下而上的真正需求和表達相互配合起來,上下對接才能解決我們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2 精準扶貧要扎根中國土壤,體現中國特色
扶貧是個長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扶貧是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工程,要體現中國文化和中國元素。真做敢為體要提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常回村看看。扶貧需要物質投入,更需要感情投入。扶貧的黨員干部往往是在過年過節等重要的時間節點走訪慰問看望群眾及老黨員,確實體現了黨和政府關心。但有些基層領導干部把這項活動當作自己上鏡頭、上報紙,粉飾自己、打扮自己的平臺,這些時間點一過則身影難尋,很讓群眾困惑不解。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這些領導心中沒有群眾,沒有把群眾當作自己的親戚家人。既然我們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扶貧更是時刻把貧困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所以扶貧干部心中要時刻裝著百姓,把百姓當作自己的親戚朋友,不能用形式主義的東西敷衍了事。扶貧干部要把扶貧對象的家當做自己的家,常回家看看,就算空手也無妨,身到心到即可。只有我們把群眾當作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如此,黨群干群關系自然就融洽了。
2.2 善于結交窮朋友。人民群眾是我們黨執政的基石。結交窮朋友是我們黨的光榮傳統,新的時代做好群眾工作同樣要求我們發揮這一優良傳統。扶貧的目的就是讓窮朋友盡早脫貧致富,讓群眾過上好日子。扶貧干部要抓住這個中心主題不放松,主動去結交窮朋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把黨的溫暖、政府的關懷送到群眾的心中。切不可攀附權貴,把目光聚焦在農村的達官貴人身上,只結交富朋友,對窮朋友視而不見,漠不關心,那會寒了百姓的心,扶貧干部也就會成為孤家寡人。我們只有關心照顧群眾的利益,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追求的目標,民心在我,我們黨執政的基礎才能堅如磐石。
2.3 “小題大做”。群眾利益無小事,扶貧對象的利益更是無小事。扶貧黨員干部要嚴在己,實在民,困難群眾合理的利益訴求就是工作的指引。在農村工作中,不要只站在個人的角度評判是非對錯和大小得失,要深深認識到,苦難群眾的訴求無論再小也是大事忽視不得,對待困難群眾的任何事情要從大局考慮,這就要求基層干部要善于小題大做,從困難群眾小的訴求出發,把困難群眾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把困難百姓的訴求當作親人的訴求,用最大的氣力做到最佳,這樣才能贏得百姓的認可和尊重,扶貧措施才能得到群眾的認同和貫徹落實,扶貧的目的才能實現。
2.4 “無中生有”。基層工作千頭萬緒,錯綜復雜,需要扶貧黨員干部時刻擦亮自己的眼睛,洞察一切。這就需要通過認真調查研究,通過和群眾的交心交流,知曉任何風吹草動,及時發展問題并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及時發現矛盾并把矛盾化解在產生初期,真正成為困難群眾的化解員、貼心人、主心骨。這就要求扶貧黨員干部要有“火眼金睛”,善于無中生有,善于窺一斑知全貌,這是做好基層工作的必修課。
摒棄錦上添花客,爭做雪中送炭人成要成為扶貧工作者的真實工作寫照。不讓每一名貧困群眾“掉隊”是扶貧工作者的莊嚴承諾,只有時刻想著雪中送炭,增強緊迫感,施展真本領,才能讓精準扶貧工作真正達成目標,真正讓群眾過上全面小康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