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麗
玉米是清澗縣第一大糧食作物,也是全縣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它的機械化收獲承載著解放勞動者,提高生產效率的使命,雖然發展玉米機械化收獲有很多不利因素,但同時也有廣闊的前景。
1 清澗縣玉米收獲的現狀
玉米作為我縣第一大糧食作物,全縣百分之九十的農民均有種植,少則幾畝,多則十幾畝到幾十畝,總產量達到幾億公斤,但是幾乎所有的都靠人工收獲,機械收獲水平極低甚至空白,玉米的收獲作業占據了生產勞動量的大部分時間,人工收獲勞動強度極大,農民勞作很辛苦,而且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勞力嚴重短缺,一些農戶只有請雇工,目前農村勞動力億個工日最少也需要80元,收獲一畝玉米最少也需要倆個工作日,這樣收獲一畝玉米最少也需要160元,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玉米的成本,如果不雇工,由在外務工的農民返鄉收獲玉米,來往的路費和誤工加起來的成本更高。因此,廣大種植戶的機械收獲迫在眉睫。
2 制約清澗玉米機械化收獲的發展的因素
科技的進步對農業區域生產力的快速進步有較大的推動作用,隨著農機應用的不斷深入,農業生產的各個生產程序不斷完成機械化,農業機械化生產越來越多,但是制約玉米機械化收獲發展的因素也有很多,從我縣具體情況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土地種植規模小
我縣大部分農戶沒有大地塊,小地塊僅有四五畝甚至更小,極大的制約了大型玉米聯合收割機械發揮作用。
2.2 種植不規范
目前我縣玉米人工種植和機械化種植水平不高,種植比較隨意,種植模式有寬有窄,有機播,人蓄力條播,人工點播,再加之種植的品種各式各樣,給玉米的機械化收獲帶來了很大不便。
2.3 機具本身適應性強
故障率高,作業效率不高,適應我縣種植模式的機型少,且機械化收獲與播種行數不相匹配,目前,已發行的機型多數正處于實驗階段,產品未定型,質量不穩定,現有機具制造工藝水平差,可靠性不太好,無故障連續作業時間短,關鍵部位故障率高,性能不完善,損失率高,甚至有的還需要人工開道,機動性極差,農戶難以接受,而且種植行數與玉米收獲間距嚴重的不匹配。
2.4 玉米收獲時間沒有緊迫感
早收晚收幾天都影響不大,沒有小麥一樣到季不收獲,一場大雨就有可能讓辛苦一年的成果變成一場空,也制約著玉米聯合機收獲的發展。
2.5 農機手操作技術不高
目前我縣農機戶才剛接觸玉米收割機,對機具的性能還不了解,操作水平不高,造成玉米收獲損失率過大,機具急劇損壞,再加上生產廠家因技術服務,配件應用跟不上,也制約了玉米聯合機械收獲充分發揮作用。
3 清澗縣發展玉米機械化的前景
雖清澗縣發展玉米收獲機械化有很多不利因素,但發展玉米收獲機械化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清澗縣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廣大玉米種植戶的強烈愿望,所以,在清澗縣發展玉米聯合收獲機械化也有很多有利條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國家購機補貼政策的實施,農業機械化的逐步發展,農民觀念的不斷轉變,大大提高了農機裝備水平,農機結構逐步趨向合理。農民生產觀念發生了質的轉變,不愿再重復“人工播種收獲”的耕作模式,特別是玉米收獲,勞動強度大,農民迫切希望實現玉米收獲機械化。
3.2 政府和農機部門重視玉米收獲機械化,政府從資金扶持、政策扶持,加強宣傳三個方面出發,不斷改善基層農業機械設施,提供充足的資金扶持,幫助組建優秀的技術培訓隊伍。加強引導,完善獎勵機制,對積極推動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的先進個人提供較好的待遇,調動我縣山區民眾向機械化邁進的積極性,促進我縣向玉米收獲機械化發展的必然性。
4 結論
清澗縣發展玉米收獲機械化雖存在好多不利因素,但在這高科技技術領域的基礎上,農業收獲機械化顯得越來越重要了,所以提高玉米收獲機械化的精度已成為目前迫在眉睫的問題,目前在政府領導的扶持下,逐步提高了玉米收獲機械化的高校作業,相信不久的將來,我縣的玉米機械化一定會被廣泛應用并會深受廣大民眾歡迎的,對我縣的農業機械化收獲將有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