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樹云
(臨清市新華路街道辦事處 山東 聊城 252600)
構建“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對于激發農村經濟的活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從歸屬權的角度看,農村經濟產權屬于農村集體經濟資產,農村經濟產權所有者改變是因為農村集體經濟所隸屬的成員模式有所改變。
第一,這種改變明確了集體資產的范圍,實現了“歸屬清晰”,它是一切的前提。
第二,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成員一視同仁,實現“歸屬清晰”。通過對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進行資格核定,實現對不同成員集體資產產權的劃分,這也是探索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界定具體辦法的目的所在。
從權責明確的角度看,成員的權利和集體資產所有權的歸屬是依照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所占有的份額進行分配的。國家《物權法》規定,所有權可以分為處分、使用、占有以及收益4個方面的權利。所以,應該賦予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相應的處分權、使用權、占有權以及收益權,允許享有權利的成員在法律許可范圍內有償退出、抵押以及繼承。對于成員的責任,要明確集體資產的管理與運營責任主體,組成成員通過成員大會行使集體資產管理的決策權以及監督權,同時實現資產收益的分配與協調,依照權利與責任相統一的基本原則,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也應該承擔相應的經營管理風險。
從資產保護的角度看,要依照相關的法律法規保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合法權利。就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各項權益所受到的侵害主要出現在公共權利方面。各個成員之間的財產糾紛能夠通過內部協調、行政機構仲裁以及民事訴訟來進行解決,一旦出現組織成員權利與政府公共權力不一致的情況,組織成員的利益極易受到侵害。故此,必須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切實保護組織成員的財產安全。
從資產流轉順暢的角度來看,產權的完整程度主要體現在集體資產是否能夠自由進出市場。與此同時,這也能夠更有效地實現要素的優化與組合。當集體資產順暢流轉時,集體資產的保值與增值效果才能達到最好。隨著產權的逐步明確,農村經濟產權的改革也得到進一步完善,構建與之相匹配的經濟產權交易市場,相關的交易規則與程序也能夠逐步得到完善,最終實現公平交易[1]。
以家庭為單位的承包經營制度是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具有雙層經營體制特征。這種經營制度的確立,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內在動力,以家庭為單位的經營機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農村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農村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集體資產流失情況的出現。在長久的發展歷史當中,農村的集體經濟組織主體缺失情況嚴重,集體資源、集體資產、發展規劃、日常監督機制的不健全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權益無法得到充分保障。隨著農村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集體組織的資產得到全面核算,完善的集體資產監督管理機制使集體資產流失的局面得到了明顯改善。
第二,隨著農村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入,農民在集體中的收益分配落到了實處。隨著農村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集體經濟所帶來的收益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態勢,這也使得更多的農民樂于分享集體經濟所帶來的成果[2]。
第三,農村經濟產權制度的完善使農村的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在這一改革當中,最為核心的內容就是確保農村經濟產權交易平臺的構建與完善,確保農村經濟產權能夠實現投資、交易以及增值,實現整個農村集體經濟的保持與增長。
第四,通過農村經濟產權制度的改革,鄉村的治理體系也更加趨于科學化、有效化。集體經濟產權制度的改革,根本任務就是完善農村經濟組織,讓組織成員擁有相應的主體地位,讓農村經濟產權制度的發展更加科學、規范、有效,以便建立健全整個鄉村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