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錫龍
為使兒子珍惜富裕的生活,一位富人帶著兒子到鄉(xiāng)下體驗窮人的生活。他們在一個非常貧窮的農(nóng)夫家里住了幾天后便踏上了回城的路。途中,父親問兒子:“此行有何感想?”
兒子答:“真是太好了,爸爸。”
父親問:“現(xiàn)在你知道人會窮到什么地步了吧?”
“是的,爸爸。”兒子答。
“說來聽聽。”
“我看到了他們有四只小狗,而我們只有一只。”
“我們有一個占地半個花園的水池,而他們有川流不息的河流。”
“我們從外面接入燈柱到我們的花園里,而他們擁有美麗的星光。”
“我們住在一小片土地上,他們卻有一望無際的廣闊天地。”
“我們有傭人的服侍,他們卻有精力為別人付出。”
“我們必須用金錢買食物,他們卻能讓食物從土地里長出來。”
“我們有圍墻保護我們的財產(chǎn),他們卻有朋友保護他們。”
聽到這里,孩子的父親啞口無言。
最后孩子總結道:“爸爸,謝謝您讓我看到并明白了:原來我們是這么的貧窮啊!”
胡適在《我的母親》中寫道:“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胡適自打十四歲離開母親后,就獨自一人闖蕩四方。即使當時的社會如一個巨大的染缸,胡適卻始終能保持個性,擁有一顆柔和、寬容的心,為世人敬佩。而這些品格的養(yǎng)成全得益于他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