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中國房地產雜志社欄目主編 李求軍

據無人貨架公司運營方在一些高層寫字樓內蹲點后統計,很多無人貨架平均每天會發生二十筆左右的交易,可以說使用率并不低。但從用戶角度看,卻有各種意見。據我了解,一些寫字樓里的公司員工是無人貨架的忠實用戶,尤其是在加班的時候最需要無人貨架,因為高層寫字樓早晚高峰時電梯很擁擠,等待時間較長,無人貨架很方便,不用下樓就可以買個酸奶、面包,再吃個泡面,一頓晚餐就解決了,這些都是無人貨架上的爆品。但也有一些用戶吐槽,因為一些特別熱銷的爆品,由于補貨不及時,他們想買卻買不著。那些沒人買的商品,卻一直在那里占著貨架。而且貨架上商品的品類太少,且以小零食為主,價格也沒有優勢。還有人認為,本來城市和寫字樓就已經很冰冷,一個24小時營業有燈火的便利店更能給人以溫暖貼心的購物體驗。
我覺得,無人貨架的確發現了此前未被滿足的消費需求。而這一業態究竟需要什么樣的體系在背后支撐,才是玩家們面對的主要問題。無人貨架下半場的取勝之道,應該是能否在精細化運營的探索上超越競爭對手。其實無人貨架作為零售一種形式,本質還是要依靠供應鏈,互聯網、無人這些概念來吸引眼球和流量,運營無人貨架更需要懂得供應鏈,有專業的實體店運營經驗,否則何時上貨、商品品類如何搭配都不清楚,那還談什么盈利模式?所以無人貨架行業要想成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新業態,就要由野蠻生長轉向精細化運營,可以說基于數據的精細化運營是決定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