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宇
若干年前,有一句話恐怕大家都聽說過,那就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望子成龍父母心,誰都怕自己的孩子輸給別人,因此孩子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就開始接受胎教了。等孩子出生后那更是不得了,父母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不管孩子有沒有這方面的天賦,也不管孩子有沒有這方面的興趣。
和這種心態相似的,就是富養孩子,不讓孩子窮在起跑線上。獨生子女的一代,家庭環境優越,父母把孩子捧在手心里,要天上的月亮不會給星星,即使家庭條件不好,父母也會創造條件,盡其所能地滿足孩子的各種物質需求,讓孩子富在起跑線上。
一個孩子,在認知世界的過程中,如果物質太過豐厚,要什么有什么,必定會產生惰性,從而沒有幸福感,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臺灣富豪王永慶對女兒從小就進行節儉教育。按理說,王永慶都是富豪了,對女兒不用這樣錙銖必較吧?可是他每次給女兒的生活費和學費都是剛剛好,從來不會有多余。雖說這種方式看起來有些不近人情,但也恰恰是這種沒有人情味的教育方式,才是一個父親給予女兒的最好的人情味,而這會讓她一生受用無窮。
人和動物都一樣,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假若一只老虎,生下來就天天有肉吃,它還能在森林中奔跑、捕獵、覓食嗎?它還能生存下去嗎?它還能會成為獸中之王嗎?人也是一樣,如果孩子一生下來就浸泡在富裕的生活中,孩子還能找到生活的方向嗎?讓孩子自己去認識這個世界,讓孩子自己獨立地在這個世界上存活下來,是為人父母的責任。
那天在小區里,一個六七歲的孩子指著一輛車對另外一個孩子說:“我爸爸的車比你爸爸的車好!”我聽了,心中很悲涼,本應天真、純凈、包容的孩子,卻過早地學會了炫富與攀比。而盲目的炫富與攀比,不僅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長,更會助長他們過分貪圖吃喝玩樂、不思進取的不良風氣。
有一種教育理念值得借鑒: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不管你有多少錢,不管你有多少東西,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一定要培養孩子勤儉、樸素、克制、忍耐的品質,告訴孩子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勞動去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中國有句古話叫“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多半也是這個道理。大富大貴之家也好,小康世家也罷,讓孩子富在起跑線上不足取,能使孩子受用一生的東西才是正確的人生觀,是讓孩子立足于世的本事。
如果讓孩子富在起跑線上,其結果肯定是讓孩子輸在終點上。
【閱讀訓練】
1.通過指出對方錯誤的論點,進而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加以論證的議論文即駁論文。文中,作者批駁了怎樣的觀點?同時又樹立了怎樣的觀點?
2.第段中畫線的句子連用了四個反問句,有什么表達效果?
3.請就本文的論點、論據和論證語言提出一個較有思維難度的問題,不必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