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核電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從1991年首座核電站投入運行至今,中國內地目前在運核電機組37臺,規模位列世界第四,在建核電機組規模位列世界第一,核電在中國已進入規模化發展的新時期。
《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給核電設立了一個高發展目標,提出“到2020年運行核電裝機力爭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核電裝機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按此計算,在未來的4年內,我國每年將投產核電600萬千瓦,開工6臺以上核電機組。
受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影響,全球核電發展到了岔路口。一些國家調整了原有的核能發展政策,另外一些核電大國和新興國家仍選擇將核電作為低碳能源發展的方向。為什么我國還將核電發展擺到如此突出位置呢?我國繼續堅持發展核電,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戰略考量:
提升國力需要發展核電。我國面臨的國際形勢比較復雜,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核工業一直是我國的戰略性產業之一。作為民用核能事業的主體,核電是現代高科技密集的代表,其發展不但有助于大幅提升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擴大我國在核燃料循環、核電裝備、核技術應用等高新技術領域的產業規模,同時還能有效帶動其它高技術產業整體發展,促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核電對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推進“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國已成為核電大國,但距離核電強國仍有距離。
因此,《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深入實施核電重大科技專項”,“加快論證并推動大型商用乏燃料后處理廠建設”,“適時啟動智能小型堆、商業快堆、60萬千瓦級高溫氣冷堆等自主創新示范項目,推進核能綜合利用”等具體措施,目的就是促進我國核電產業不斷發展,完善自主創新體系提高核電關鍵技術、設備和材料國產化水平,著力打造核心競爭力,讓我國站在國際產業競爭的制高點。
實現結構調整需要發展核電。我國一直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事業的積極參與者。根據《巴黎協定》,我國承諾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到20%,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要完成這些指標,僅僅依靠發展水、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是不夠的。相比化石燃料,核電不加重地球溫室效應,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少,是我國未來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是能源、電力結構調整的重要支撐。
保障能源安全需要發展核電。我國60%以上的石油和30%以上的天然氣需要通過國際市場來供應,能源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為實現能源結構多元化,降低對單一能源品種的依賴,各能源品種需要齊頭并進。核電相較于水電、光伏和風電等,具有電力輸出可控、受自然條件約束少等優點;核電成本中燃料費用所占比重較低,發電成本較為穩定,不易受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影響;核燃料能量密度巨大,單位質量核燃料產生的熱量為化石燃料的10萬倍以上,運輸和存儲較為方便。發展核電可有效增強能源保障能力,是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需要。
支持核電的人會不遺余力地宣傳核電是一種安全、清潔、高效的能源,而反對核電的人則會以三哩島核事故、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和日本福島核事故講述核電造成的可怕災難。世界上很難找出像核電這樣的技術,“天使”和“魔鬼”結合如此緊密。
我國核電發展經歷了起步、適度發展、積極發展、高效發展等階段,但安全始終是我國核電廠建設的第一要務。目前,我國核電建設均采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按照縱深防御的理念進行設計、建造和運行。在運的核電機組具有國際領先的安全水平,至今未發生國際核事件分級表2級以上事件與事故。
為提高核應急響應能力和管理水平,我國已出臺了《國家核應急規劃》、《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等法規條例。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9次會議,審議并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在法制、管理等方面進一步確保核電安全發展。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三代核電技術在建設過程中曾出現諸多不順,建設進度不及預期,進一步商業化的可靠性仍待驗證。A P1000“華龍1號”、CAP1400技術示范機組并網發電,乃至完成1個燃料循環之后,才能夠對技術的可靠性有更為客觀的評價。“穩”字當頭是國家對核電發展的最高要求,穩即是快。
此前,遼寧、福建核電出現并網難、出力受限等問題,引起了大家對核電發展規模和運行效率問題廣泛關注。那么如何掌控我國核電發展的規模與節奏,確保核能高效利用呢?解決核電消納難題需資金投入等方面的配套能力已繃得很緊。此外,隨著技術進步和工程效益考慮,核電機組單機容量不斷增加。因此,核電建設必須以安全為前提,以配套能力為基礎,與設計和設備自主化能力相協調,與公眾接受程度相適應,根據實際用電需求,合理確定不同時期核電建設的規模和結構,保證核電建設連續平穩。
關注市場,優化布局。關于核電發展布局,在沿海地區開工建設一批先進三代壓水堆核電項目,進一步明確了沿海核電是開發重點,這既同我國核電發展實際情況相符,也與各省區資源稟賦、用能需求相一致。為促進核電健康發展,東部沿海核電建設要優先考慮在有市場需求的地區布局,避免投資浪費。
實現標準化,推進示范項目。針對核電堆型缺乏標準化、技術力量分散等問題,應加快堆型整合步伐,穩妥解決堆型多、堆型雜的問題,逐步向自主三代主力堆型集中,要求多方力量集中搞好今后的技術路線,避免各自為戰。對于特殊應用場合,應適時啟動小型堆、商業快堆等自主創新示范項目,拓寬應用范圍。
當前,我國大力發展低碳能源,核電發展前景廣闊。隨著核電技術水平提升和運行經驗的積累,未來我國的核電站將具有更高的安全水平,核電在我國能源轉型過程中的作用將更加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