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英杰



越精彩,背后的故事就越多。當G-UP STAR新生代時尚巡回之旅圓滿落幕,新家人文化傳媒總經理葉兆紅和她的團隊終于放下心里崩了整整4個月的弦。
2月7日,當她站上頒獎盛典,面對舞臺下的家長和孩子,她說得最多的話,仍是“感謝”:
“感謝所有的孩子、家長、合作伙伴,是你們對我們的理解、肯定、支持和鼓勵,才讓我們因為夢想走到了今天,來到了西雙版納,舉辦了這樣一場盛大的時尚盛典……未來,我們還將繼續為孩子們打造更好、更大的少兒時尚成長平臺……”
G-UP STAR新生代時尚巡回之旅是再一次的挑戰。在葉兆紅和新家人團隊的設計初衷里,這個活動,是一個讓全國孩子互相學習交流的窗口。

2018年5月,《家人》雜志即將迎來自己10歲的生日。10年風風雨雨,新家人團隊仿徨過、跌倒過,哭過、笑過,但慶幸的是,“我們一直沒有放棄努力和成長。”
葉兆紅還記得,2008年商界傳媒集團和重慶市婦聯合辦這本雜志時,它的定位是:國內第一本婚戀時政雜志。5年后,這本刊物迎來自己最艱難的轉型升級:從純粹的刊物蛻變成一個少兒時尚教育平臺,“中國家庭最難卻最應該改善的,就是對孩子的教育。作為媒體人,我們應該扛起這個責任。”這是葉兆紅當初在媒體轉型危機中挺身而出選擇的路。
又過了3年,G-UP STAR少兒時尚成長平臺終于完成第一期搭建。國外的時尚教育理念、潮流教育文化被他們引了進來,改變了西南乃至全國對少兒與時尚關系的締結方式。
G-UP STAR新生代時尚巡回之旅是再一次的挑戰。在葉兆紅和新家人團隊的設計初衷里,這個活動,是一個讓全國孩子互相學習交流的窗口。
為了這場跨年度的少兒時尚盛世嘉年華,葉兆紅和團隊籌備了整整一年,耗費了無數精力和心血,而在這個期間所遇到的艱難險阻,更是一言難盡。
“困難來自多方面,但集中體現在不理解和不支持。”葉兆紅說,“第一個走出路的人,總是會遭遇非議、質疑、嘲笑等各種負面的聲音。就像我們要做的這個時尚盛典,它是跨界的,有走秀有音樂有演出,而且還是異地作戰。”她并不諱言其中的諸多難處。
葉兆紅還記得,有一天晚上,公司副總經理方云飛給他打來電話,頭一句說的是:“老大,我流鼻血了……”那時副總正在外地出差,以兩天跑三座城市的速度,連續當了一個多月的空中飛人。當對方試圖用輕松的語氣“抱怨”自己的疲憊,她瞬間感受到難以形容的心酸。
她在后方,有后方執行的苦;團隊在前線,有前線沖鋒的難。“我們處在一個孤立無援的狀態中。”葉兆紅說,“別人就覺得:你瘋了嗎?夠不到天上的月亮,非要去夠!”資金短缺,聚道又難以開發,一切都寸步難行。但葉兆紅和團隊沒有氣餒,“太難了,但我們還是要做。我們就想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空間。”


異地作戰讓整個活動的執行變得很艱難。葉兆紅說,她和團隊的工作量劇增,連續9天都凌晨兩三點才能睡覺,而早上最遲8點就必須起床。最后兩天更是連續通宵為2月7日的頒獎盛典做準備。
但慶幸的是整個活動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無論是家長和孩子還是各方合作伙伴,都給了一致好評。
而同時,葉兆紅也特別感謝一路陪她和團隊走過來的人,包括執行方、導演組、30多個賽區的300多組家庭的孩子和家長們。“對他們,我想說的最多的就是感激。感謝他們的信任,感謝他們選擇了我們,感謝他們陪我們一路成長。”
付出得到回應和肯定,一路前行有無數人的陪伴和支持,使她對未來充滿了信心。“這個活動令我們經受了不少挫折,但也令我們收獲了驚喜和成長。未來,我們會緊跟時代的潮流,不斷創新我們的平臺、更新我們的教育理念。”
葉兆紅希望G-UP STAR能給孩子更多和更好的成長歷練機會,讓他們成長為自己最美的模樣。她也希望,在這個過程中去引導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讓家長正確看待孩子的成長。
對葉兆紅來說,對于G-UP STAR這個平臺,他們更需要挑戰和引導的,是家長,而不是孩子。
Q:為何會選擇西雙版納作為首站?
A:西雙版納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這個地方有很多中國人正在遺棄的傳統文化。譬如我們選擇的演出場地傣秀劇場,那兒的傣秀是世界四大名秀之一。我們希望孩子們在與世界潮流接軌時,更要體悟到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美。
另外,傣秀劇場是國內乃至世界一流的全視角4D舞臺,我們想讓孩子去感受這種尖端的劇院和時尚文化。
Q:這個時尚盛典被分成了SK、CB和秘境秀,3個板塊是如何去考量的?
A:打造秘境秀這個項目,緣于我們做重慶國際少兒時裝周的成功經驗。
打造CB,是因在秀場之外,應該要有賽事,如此才能培養孩子更全面的競爭力。現在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不能一味地讓孩子在溫室里成長,要有意識地鍛造他們的競爭意識。
打造SK,是因為我們發現,如今的少兒原創音樂越來越少,但10后、00后的心聲需要通過歌聲來表達。所以,我們通過媒體人的責任和身份的號召,聯合了優秀的音樂創作人,為新一代的小朋友尋找到了屬于他們的音樂潮流。
但不管做哪個項目,重點都是孩子。為了孩子,我們必須緊跟時尚潮流和趨勢,不斷突破和創新,打造更多優質的項目。
Q:最難的階段,是哪個時候?
A:沒有最難,只有更難。當時做SK音樂項目的時候,覺得這就是最難的了。做音樂燒錢,偏偏項目又缺錢,很多時候我們都只能自掏腰包解決問題,真的體會到一分錢掰成兩分錢都不夠用的那種無力感。
像我們給每首歌都制作了MV,其中好幾支,為了省下場地費同時保證拍攝效果,項目總監姬鴻璐把重慶鳥不生蛋的地方都跑遍了。譬如拍攝《同心》時,最后找到一個被遺棄的防空洞,她帶著團隊連夜去搭建場地,你看到的很炫的燈光,其實都是她找朋友借來的摩托車,用車燈打的。
Q:這么難,有想過放棄嗎?
A:肯定有啊。太難了,團隊沒少哭過。但回過頭看,我們已經走了這么遠了,放棄不是可惜的問題,是對不起我們自己的付出、對不起我們的夢想。所以熬出來后再回頭看,真的是非常大的收獲。我們讓孩子成長,這個過程更讓我們成長。
Q:到最后執行階段,帶著團隊從重慶去西雙版納時,心情怎樣呢?
A:1月27日早上8點,我帶著第一批團隊出發自駕兩天一夜去西雙版納。一路上,我們經歷了非常分明的四季,從冰天雪地到春暖花開,一個隧道就能分割出兩個完全不同的季節。風景和人生真的是一樣的。那時的心情也很復雜,有期待、責任,也有很多擔憂。
Q:在活動執行期間,似乎也遭遇了許多不如意處?
A:對,這時就能體會到異地作戰的難處。第一是我們時間上估算不足,雖然到達西雙版納馬上就開始投入工作,可當地很多公司都放假了,街頭那些工藝制作、圖文廣告都關門了。執行工作遇到了很大問題,這是被我們忽略了的地域差異。所以想要的很多東西最后都沒辦法實現。幸好傣秀劇場非常給力,它的燈光和舞美效果至少實現了我們想要的大部分的舞臺效果。
Q:如果讓你給整個活動打分,100分你給多少?
A:80分吧。其實我們做得很好,特別是SK的現場演繹,整個效果呈現得特別出彩,獲得了業內人士的認可和一致好評。SK這個項目其實特別難做,但我們一路跌跌撞撞的把全國招募做起來了,音樂大師班完成了,第一張《SingingKids·音樂的孩子》專輯順利在網易云音樂上線了。這是中國第一張純粹的少兒流行音樂原創專輯,完全按照市場化程序來運作,非常了不起。
但整個活動最大的遺憾是CB的頒獎環節出現了混亂狀況。這也是我們今后需要改進的地方。
Q:整個活動最令你感動的細節是?
A:有兩個晚上,我們和導演組都是凌晨3點多才結束工作,而參加彩排的SK、CB和秘境秀的孩子們亦是如此。可是,在整個彩排的過程中,家長和孩子們都毫無怨言,他們都在耐心地等候。我看到,有的孩子和家長實在太困,躺在地上、椅子上倒頭就睡了。那一刻我的心情真的無法描述,很感謝他們對組委會的信任。特別是還有家長去給我們工作人員買了夜宵,很感動。其實,孩子們都很小,有的才3歲多,能接受這樣的安排,真的很不容易。
Q:當所有的活動結束的那一刻,你的第一感受是?
A:長舒了一口氣,但內心也比較沉重。整個活動,我們遇到了很多挫折,能把整個活動順利并完美地執行下來,真的太不容易了。我在反思和回顧整個執行過程的時候,很心疼自己和團隊,同時又對未來有隱隱地擔憂,覺得我們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
Q: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團隊?
A:我很感謝團隊對我無條件的信任,以及和我一起爬山涉水的決心和毅力。當時,我們的舞臺需要一架三角鋼琴,負責宣傳的同事通過各種努力找到了西雙版納州僅有的兩架三角鋼琴,并讓其中一方同意了免費借用。可遺憾的是,因為需要拆卸后再搬運,而在當地找不到能拆卸和組裝鋼琴的技師,最終只好用其他類型的鋼琴,讓舞臺效果有了遺憾。但我仍為團隊的執行力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