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峰
春暖花開,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甘溪鎮明月村的游客一下子多了起來。作為成都周邊的一個知名旅游村,這里有著7000畝生態雷竹、2000畝生態茶園和數十個富有個性的文創體驗店,每年吸引著大量游客前來觀光體驗。
明月村的旅游做得好,與該村的鄉村旅游合作社分不開。與傳統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相比,鄉村旅游合作社有哪些不同?能為村民帶來多少旅游收入呢?
開辟多渠道助農增收
合作社搭建一個旅游平臺,負責團隊游客接待、村莊旅游項目開發、旅游產品設計、創業項目指導等;合作社社員增收主要有股份分紅、務工收入和客源引流收入三類。
3月2日,明月村12組村民周慶全拿出存的幾萬元錢,他想把這錢投到村上的鄉村旅游合作社。作為合作社入股成員,周慶全此前已經入了一股1萬元錢,但他覺得還可以投。經過打聽,他得知合作社目前還沒有增資擴股的打算,十分郁悶。“合作社發展得這么好,我肯定想多投點,這閑錢都準備好了。”周慶全說。
去年,明月村鄉村旅游合作社入股成員達40戶,自營收入70余萬元,實現連續3年盈利,帶動股民增收500萬余元。明月村有了鄉村旅游合作社后,整體規劃越來越好,全村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鄉村旅游合作社是如何盈利的?社員利益分配機制又是怎樣的?明月村旅游合作社的職業經理人雙麗告訴筆者,與其他鄉村旅游合作社不同的是,明月村鄉村旅游合作社并沒有把全村農家樂、民宿等個體戶整合起來制定統一的營業標準,而是搭建一個旅游平臺,負責外來團隊游客的接待、村莊旅游項目的開發、旅游產品的設計、創業項目的指導和村民職業技能的培訓。
在明月村春筍廣場,一排旅游觀光車整齊又漂亮,這些是合作社的資產。成都游客陳茜告訴筆者,坐在觀光車上欣賞田園風光十分愜意,隨處可見的路牌和導覽圖讓明月村看上去更像一個景區,“各文創店老板、餐飲店廚師、咨詢處服務人員、觀光車駕駛員都穿著帶有合作社logo的衣服,給人一種很專業的感覺。”
“觀光車收入、自行車租賃收入、團隊游講解服務收入、經營中心旅游紀念品的銷售收入都歸到合作社社員的股份分紅。”雙麗介紹說,社員增收主要有股份分紅、務工收入和客源引流收入三類。今年春節前,周慶全分到了2017年每股760元的紅利,雖然不多,但他覺得比放在銀行好。經過合作社的培訓,村民解照勇拿到了觀光車駕駛執照,利用閑散時間開車的他一年累積收入達3萬余元。而“珍吾居客棧”老板李莉一年下來接到了合作社為其帶來的團隊游客100余人,增收了5萬多元。
村民掌握旅游發展主動權
合作社和村“兩委”合作做好旅游配套設施,不定期組織線下活動,同時還聯系資深創客,對有意愿做食宿生意、有意愿學習講解、染布和陶藝技藝的村民進行培訓。
明月村黨支部書記高光坤坦言,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明月村個體戶的經營理念和運營模式已經非常成熟,“想搞好鄉村游,村民不能僅僅靠一點農房租金收入,成立鄉村旅游合作社,就是要掌握主動權,將全村的旅游發展方向握在村民自己手中。”
2015年3月,明月村成立了自己的鄉村旅游合作社,但合作社做什么,怎么做,社員們毫無頭緒。“雇職業經理人是最好的辦法。”村黨支部副書記吳桂軍告訴筆者,村里多方比較,最終聘請了北漂返鄉創業青年雙麗。經過協商,社員們同意將合作社年盈利的20%付給雙麗。若盈利沒有達到社員預期,合作社有權將其解雇并另聘其他人。
合作社成立了起來,但一開始就遇到了資金不足的問題。為了發展好鄉村旅游,甘溪鎮鎮政府積極爭取資金,按鎮政府出資和社員出資1∶1的比例進行了專款撥付。“當時總共就撥了30萬元,用于線下辦公場所的修建。”據合作社會計鄭茹回憶,村民們起初顧忌很多,只有11人愿意冒險入股。為了鼓勵村民投錢,村主任吳俊江帶頭入股兩萬元,又帶動13人加入合作社,最終25人入股總計30萬元。
有了錢,大家開始思考怎么干。雙麗憑借自己在旅游行業的工作經驗,建議合作社掙團隊游客的錢。“散客我們管不到,但團隊游客是可以的。”雙麗告訴筆者,經社員和其他村民的同意,合作社限制了大車的進入,凡團隊游客來明月村,必須與合作社對接,團隊游客在交通、餐飲、住宿和游覽觀光上消費的錢,自然就進入到了合作社社員的口袋中。“這樣能保護好村道,又能保證合作社收入。”雙麗說。
在配套設施上,合作社和村“兩委”合作,修建了旅游廁所和各類路牌、導覽圖,讓全村看上去十分規范。“我們購買了5輛景區觀光旅游車和上百輛自行車供租賃,此外還會不定期組織‘農夫集市等線下活動,以保持喜慶、熱鬧的氛圍。”作為合作社法人,吳俊江還聯系資深創客,對有意愿做食宿生意、有意愿學習講解、染布和陶藝技藝的村民進行培訓,對其院落進行改造指導。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合作社找到了盈利大頭,社員們也一致決定將更多精力投入進來,做好旅游產品的開發和營銷。雙麗介紹說:“目前,合作社開發的‘明月釀‘明月手工茶‘明月手工豆腐乳‘明月陶等產品銷量很好,今年合作社還打算建立自己的電商網站。一方面,我們采購社員的農產品,讓社員有所收入;另一方面,我們還引進一些小商品,以廠家價賣給社員,為社員保證零售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