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比·奈特簡歷
生日
1940年10月235日,俄亥俄州密斯侖
身高
1.96米
體重
91公斤
高中
俄州奧維爾高中(1958年畢業)
高中籃球經歷
校隊4年、兩次入選全聯盟最佳球員組合、明星球員一次、球隊MVP一次
大學
俄亥俄州立大學
大學籃球經歷
校隊三年、1960NCAA冠軍
高中教練
蓋亞和加瀑布助理教練(1962-63)
大學教練
西點陸軍軍校助理教練(1963-65)
陸軍軍校教練(1965-71),戰績102勝50負(勝率67.1%)
印第安納教練(1971-2000),662─239(勝率73.5%)
.德州技工教練(2000-),45─22(勝率66.67%)
大學教練榮譽
2003年2月5日德技大75比49勝內布拉斯加大學,達到800勝的紀錄
同日他的勝負達到800勝303負的紀錄
在德技大的第一個賽季23─10、第二季22─13
領導德技大自1996年以后第一次進入NCAA季后賽
領導德技大進入2003年的NIT
24歲接任陸軍軍校教練,是當時主要大學最年輕的教練
領導西點軍校隊創下102勝50負的紀錄
領導印大贏得11次“十強聯盟”(現改為11強聯盟)冠軍 (1973-76,80-81,83,87,89,91,93)
率領印大五次進入NCAA最后四強(1973、76、81、87、92)
創下NCAA單季32場全勝紀錄(1976)
NCAA冠軍(1976、81、87)
NIT冠軍(1979)
全國最佳教練(1975、76、87、89)
十強聯盟最佳教練(1973、75、76、80、81)
泛美運動會籃球冠軍教練(1979)
1984年率隊獲得奧運冠軍,成為奧運、NCAA、NIT的三位三冠王教練之一(另兩位是艾巴Hank Iba和迪恩·史密斯Dean Smith)
是兩位NBA冠軍球員的冠軍教練之一(另一位是史密斯Dean Smith)
最年輕達到200、300、400勝的教練
他的16位助理教練現在都在大學擔任教練他曾到過西班牙、中國、日本、中東、歐洲、南美洲、加拿大、芬蘭主持過教練訓練班

在一般的說法上,美國第一級大學籃球聯盟中[簡稱NCAA]共有四位教練以偉大著稱,他們是前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約翰·伍登[John Wooden]、前北卡羅萊納的迪恩·史密斯[Dean Smith]、杜克大學的“K教練”沙舍夫斯基[Mike Krzyewsk]以及前印第安納大學的鮑比·奈特。所謂偉大者也,先決條件是他們曾多次率隊拿到NCAA的冠軍、但除了冠軍之外,這些教練又各有不同的特質;如史密斯以善于物色高天分球員著稱[如喬丹],而奈特和K教練以脾氣火爆聞名。
1 1940年10月25日,奈特出生于俄亥俄州的歐維爾,他是父母的獨生子,在鐵路局工作的老奈特和在小學教書的母親,就和這個寶貝的兒子一起生活。老奈特天生是個聾子,因此和兒子溝通有著不能克服的困難;有人分析這也許是造成奈特不喜歡與人和善溝通的原因之一。因為聽力的缺陷,老奈特總是以釣魚和打獵自娛,小奈特也跟著有樣學樣,養成垂釣和狩獵的終身興趣;于是也有人說奈特不擅于與人相處、并且有以暴力對人的傾向,是和這些習慣大有關系。
奈特三歲時,他的外婆搬來和他們一起住,由于奈特的媽媽不會開汽車,所以外婆就成了奈特的司機,她開車接送奈特上下學,成了他最好的朋友,外婆和媽媽對他的溺愛,是養成他任性、固執、偏激、狂妄、別扭的最大原因之一、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上小學后和美國一般孩子一樣,他從事各種團隊運動;先是棒球,他是一個不賴的打擊手,然后是美式橄欖球,最后他迷上了籃球。六年級時使他迷上籃球的是學校的籃球教練戴夫·奈特(Dave Knight,和他們家沒有親戚關系),奈特教練有一句話使他一生奉為金科玉律,那就是在防守時,“永遠站在你的人和籃筐中間。”
奈特對籃球很快就入迷了,八年級時他長到1.85米,成為學校明星球員,在高小每場24分鐘的比賽里,他平均能得到29分。雖然這時他對棒球和美式橄欖球仍然有興趣,但籃球顯然已經成為他的最愛,一些他的幼年伙伴至今仍然津津樂道他每天早晨都從家里運球到學校、夏天在公園練投籃練到凌晨兩點、冬天則在上課時打開座位附近的窗戶,以便一下課就能從窗戶跳出去打球的往事。進入歐維爾高中后他仍然是校籃球隊的一員, 他的功課不錯,各科成績都保持在B以上,運動與學業兼顧,使他的青少年時期都是眾人注目的明星人物,少年得志當然也是養成他沒有耐心的個性原因之一。
高中四年級時,奈特長到了1.93米,但身材削瘦只有81公斤,他非常英俊,留著棕色的短發,左頰有一個酒窩使他笑起來分外迷人,這個小伙子使很多女孩子著迷,但他卻忙于各項運動,根本無暇和女孩子約會。
奈特是一個射手,但跳投的姿勢卻使人不敢恭維,他習慣把球托在右手掌、再把手舉在右肩上,跳起來把球“推”出去,樣子非常之滑稽。1958年他高中畢業,當時可不像現在,球探需拿著球員的錄像帶到處推銷,各校也沒有經費派出球探去物色球員,球員多半先衡量自己的斤兩,再向各校毛遂自薦;當時奈特的朋友們替奈特籌劃,有兩個選擇:一是到一所小型大學,以他的身手絕對可以成為主力甚至于成為明星球員;二是進大型大學,可能只能當球場配角;在“雞頭”和“鳳尾”的衡量下,心高氣傲的奈特選擇了后者。
31歲時,奈特就榮任印大主教練,真是躊躇滿志意氣風發。此后,才是他真正發揮抱負,展開了偉大的籃球事業。
不獲教練重用的奈特和一般不受教練重視的球員一樣,不知道反省自問,而是遷怒于教練,因此與教練的戰爭隨時一觸即發。泰勒有一次有感而發:“奈特痛恨沒有機會上場,其實教練何嘗不是一樣痛恨他沒有上場的機會;我希望自己的球員上場競爭,奈特也希望,但他卻不思考他為什么不能上場!”不獲教練青睞使奈特的脾氣變得很暴躁乖張,他時常做出一些奇怪、幼稚、可笑的小動作,企圖引起教練和全隊隊友的注意,殊不知這更增加了教練對他的反感。
在某一場比賽里,奈特在上半場快結束時被派上場,表現非常出色,在休息室里,奈特心里想:下半場他一定先發;但不一會兒教練卻宣布下半場仍由上半場的先發陣容出場。這件事居然使他永記在心,25年后他猶回憶道:“那讓我

在美國各種籃球協會組織的活動中,奈特仍是常客。
他向有名的籃球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自薦,獲得了教練泰勒(Fred Talyor)的錄取。同一年俄州大還甄選了未來NBA的名將哈夫利切克(John Havlicek)、杰里·盧卡斯(Jerry Lucas)和全州有名的好手諾維爾(Mel Noell )、吉哈特(Gary Gearhart)等人。在高中不可一世的奈特,初次嘗到了被冷落的滋味,其實,這只是開始而已,在未來的四年中他歷盡了作為“鳳尾”的苦澀。
就作為一個知名大學的學生而言,他的確是一個好學不倦的好學生,但作為一個俄州大和名教練泰勒的球員,他的命運卻是坎坷的。193公分高的奈特,只能打控球后衛,雖然他能投籃,但好手如云的俄州大卻輪不到他投籃得分,更令人泄氣的是、他的防守能力不佳;泰教練對他的評語是:“他總是大腦充血,不知節制地犯規。”
1959-60賽季他大二那年,是俄州大和奈特最風光的一年,奈特擔任第六人,俄州大獲得NCAA的冠軍,但接下來的兩個賽季,俄州大都敗給鄰近的辛辛那提大學。大三時他還常作為先發五虎之一,大四時先發次數減少,大多時間都擔任替補。很受傷。”因此,在他成為教練后,下半時上場的先發、永遠是上半時表現最佳的五名球員。記憶力甚強的奈特,記仇的特性似乎更勝一籌。
在球場上坐冷板凳惟一的好處是能夠冷眼觀察場上球賽的變化、洗耳恭聽教練在暫停時的布置,這些也正是做教練應該學習的基本知識。一個不受教練重用的球員比受重視的球員更能成為一個好教練,原因正在于此。

奈特的火爆脾氣在NCAA人人皆知,可他在與裁判爭論時往往會收斂不少,因為老謀深算的他明白,得罪裁判和聯盟,自己也沒有什么好果子吃。
2 在俄州大,奈特最早是體育系的學生,但因為他討厭體能訓練課程,所以中途轉進歷史與政府學系,他不是書呆子,功課卻都保持在B等以上;有人說假如他不搞籃球的話,他也許會成為學者。畢業在即,他開始研究就業問題。以他的所學,到律師事務所或教書應該是合理的選擇,但自幼就以當籃球教練為志向的他,卻另有打算。他在俄州東部的蓋亞和加瀑布(Cuyahoga Falls)地方高中找到了一個籃球助理教練兼教一年級歷史的工作。
在工作中,有一次他去參加恩師泰勒舉辦的籃球教練培訓班,在泰勒正需要一名球員作示范時,突然看見奈特在座,泰勒大喜過望,奈特也順理成章地成了泰勒的助教。這件事促使成奈特和泰勒再次重聚,對奈特以后的事業有很大的影響和幫助。
1963年春天,泰勒聽說西點陸軍軍官學校籃球隊的助理教練位置空缺。在此之前,他已經和UCLA的教練伍登講定,要奈特到UCLA去進修碩士學位并兼任伍登的兼職助教。伍登是當時最炙手可熱、最受崇拜、最受尊敬的大學教練,多少人千方百計地想擠入他的門下,有這樣一個機會,奈特自然喜出望外。不過西點軍校也是一個大好機會,因為當時,越戰正打得激烈,又傳出奈特可能被征兵到越南前線作戰的消息。奈特當然不愿意去當兵,于是泰勒教練和西點軍校的教練亨特(George Hunter)想出了一個點子,讓奈特以志愿的方式投身軍校,再被籃球隊征召擔任助理教練。
就在此時,亨特卻被免職了,還好,繼任的盧克(Tates Locke)也是熟人,他對前任的承諾予以肯定,奈特就到西點軍校擔任助教。兩年后的1965年,盧克去職到俄亥俄州邁阿密大學擔任教練,還差5天滿25歲的奈特借此晉升為主教練,在當時他是NCAA最年輕的教練。
有鑒于陸軍學校球員的身高沒有超過1.98米的(陸軍學校的招生規定),想跟其他大學爭鋒,無疑是緣木求魚,渾身充滿活力的奈特絞盡腦汁終于想出一個辦法:防守和快攻。但這兩件事的基本條件卻是體力和意志。于是灌輸鋼鐵意志和磨練堅強體能就成了軍校球隊練球的兩大準則。當時他有兩名得力的后衛,一個是冷靜的控球夏歇斯基(就是后來的“K教練”),一個是射手奧克斯勒(Jim Oxley);奧克斯勒對奈特佩服得五體投地,他以“先知(the mentor)”稱呼奈特,于是大家都稱奈特為先知,后來又簡稱為“ments”。至于綽號“將軍”(the general)的由來,是因為他的帶隊風格和二戰美國名將巴頓將軍(Gen.George Patton)有異曲同工之處,以“將軍”名之,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奈特在陸軍軍校聲名大噪的原因之一,是他率領那一群名不見經傳的軍校球員,屢次打敗了宿敵—海軍軍校球隊。這兩個軍官學校的籃球隊,和其他一般大學的球隊競爭,由于受限于學生的身高,所以很難獲勝,因此彼此間的競爭就成了軍校的大事,以往陸軍學校總是輸多贏少,屈居下風,現在形勢居然逆轉,奈特當然被捧上了天。還有就是在奈特任教練的6個賽季中,有4次受邀參加NIT(National Invitatuon Tournment全國邀請冠軍賽),當時這項賽事由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主辦,在沒有1939年NCAA之前,它是最有份量的全美大學籃球賽,現在仍然存在,但重要性已大不如前。這些殊榮使奈特成為全國知名的大學教練之一,而他的壞脾氣也和他的姓名一樣不脛而走,成為他的注冊商標。
1965-1971年,他在西點軍校擔任了6個賽季的主教練,在152場比賽中勝102場、敗50場, 67.1%的勝率是西點的最高紀錄。
3 1971年4月1日,奈特受聘來到最有名的籃球大學印第安納大學,印大的籃球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印第安納是美國的籃球之鄉,那里地廣人稀,是一個農業州,農民子弟閑來無事,就在廣場上、屋檐下架起籃球架,以打籃球為樂,所以籃球成為印州的全民運動。印大是印州最大的大學,得地利之便,籃球水準一向極高。此前,他們曾經在1940和1953年獲得過NCAA的冠軍。但其后卻一直在NCAA中浮沉,沒有找到一個好教練、球隊紀律松散,是失敗的原因之一。
31歲的奈特榮任印大主教練,真是躊躇滿志意氣風發。此后,才是他真正發揮抱負,展開了偉大的籃球事業。1971-75年的最初四個賽季,他的帶兵策略就獲得印大全校和畢業校友們的一致贊揚,他先從整頓球隊作風開始,規定球員一律留短發,搭校車一定要穿西服打領帶;對教練一定要執弟子禮,比賽一定要照他的規定進行;他崇拜巴頓將軍,所以按照巴頓將軍的作風行事。在選擇球員上,他偏重于“能接受教練(coachable)”的球員,所以他的球員有天分者不多,但服從性極高;他對球員不假辭色、幾近殘酷地磨練,但對球員的福利的爭取卻不遺余力,因此球員雖然備受凌虐,但卻甘之如飴、誓為他效死力。

他徹底執行由控球后衛控球過半場,經過傳球找出最適當的機會再投籃的戰術;他在一本書中寫道:“我訓練球員過半場后至少傳球7次才能投籃”。在沒有絕對得分機會時,他禁止球隊進行沒有十分把握的快攻。他更強調防守,把球場一分為二、以往通稱有球的一邊叫“強邊”(strong side),相對的一邊叫“弱邊”(weak side),但強調防守的他卻將之改稱為“球邊”(ball side)和“助邊”(help side),助邊的球員必須幫助球邊的隊友防守,等被守的對方傳球后再退回原來防區,而最困難的一步是“幫忙再復原(help and recover)”,一進一退之間正是球員防守意志、能力和體能的最大考驗。奈特的籃賽觀念影響了所屬“10強聯盟”(Big Ten Conference)的籃球思想。在這四年中,印大獲得了1973、74、75年3次10強聯盟的冠軍。布魯明頓(Bloomington印大的所在地)的印大人對于印大籃球復興燃起了希望之火。
1975-76年賽季,印大的籃球隊是由一群名不見經傳的球員組成,主力是中鋒本森(Kent Benson)、前鋒阿布納齊 (Tom Aberethy)、梅 伊 (Scott May)、后衛威克森(Bobby Wilkerson)和巴克納(Quinn Buckner)。在奈特的率領下他們居然取得了整個賽季32勝無敗績、最后打敗密歇根、奪得久違23年的NCAA冠軍的成績。對于布魯明頓的市民來說,36歲的奈特是他們的真英雄;當印大奪得冠軍的一剎那,一位記者搶著問面無表情的奈特:“作為一位英雄,你有什么感覺?”奈特卻平靜地回答:“這只是第一個而已,等著瞧,第二個不會太久。”他的口氣狂妄而自信。但隨著聲譽的上漲,毀謗也跟著來到,有一件事使他引起全美國的批評:在一場全美電視轉播比賽中他很不留情面地跑到球場上,拉著后衛韋斯曼(Jim Wisman)的球衣,強制他下場;自稱以教育為目的的NCAA一向強調禮貌與規矩,球員與球員,教練與球員,即使是敵對雙方,彼此也得揖讓進退、以理相向;奈特居然甘冒大不韙“非禮而行”,當然飽受攻擊。但奈特冷笑以對,完全不加理會外界的批評。他早就看出NCAA雖然滿口仁義道德,其實人人為利,假道學卻奢言道學,根本沒有資格批評他。
1979年夏天,奈特獲選為波多黎各圣何塞泛美運動會美國籃球隊的主教練,他安排陸軍軍校的教練“K教練”為助理教練,并請已退休的昔日俄州大的老教練泰勒為球隊經理;他是一個念舊但不徇私的人,這兩個人對他的幫助很大。
奈特從來不做違反NCAA規定的事,他不以考試舞弊的方式招收球員、他不允許球員逃避課程、他從因球員的成績而向教授游說、他一定要他的球員拿到學位,他的球員比一般學生更像學生。
在圣何塞時,有一天早晨奈特帶球隊到球場去練球,大概是事前沒有聯系好,警衛不放入。事實上,這是有背景,因為當時由于巴拿馬運河事件,美國和中美洲各國鬧得很不愉快,中美洲各國反美情緒高漲,加上美國隊實力超強,奈特的態度又高傲強悍,所以有機會就找美國人的麻煩。奈特和警察交涉時姿態很高,在不得要領之下,便“國罵”出口、而且順勢推了對方一把。這一罵一推可闖了大禍,警察立刻以侮辱和攻擊警察的罪名,將奈特逮捕關進拘留所。美國教練被抓,這可驚動了美國使館,但理屈在奈特,使館人員只好向波多黎各政府道歉,將奈特保釋出來繼續打比賽,但案子并沒有終結;以后還有陸續開庭,奈特當然不會從美國到波多黎各應審,結果被缺席判刑,直到1987年全案才撤銷。對于涉及國際官司,奈特只有苦笑。
1980-81賽季,出身自底特律的伊塞亞·托馬斯(Isiah Thomas)已經是印大二年級的球員了,其實奈特在兩年前就物色到托馬斯,在1979年波多黎各泛美運動會時,托馬斯已經是奈特球隊中的一員了。奈特以托馬斯為中心,建立了一個后場主攻的印大球隊,除托馬斯外,還有后衛惠特曼(Randy Wittman)、中前鋒陶伯特(Ray Tolbert)、前中鋒特納(Landon Turner)等等,除托馬斯外,其余都是碌碌平庸之輩,他們雖然平庸,但卻能徹底執行固若金湯的防守,最后居然打敗名將如云的北卡大,獲得第二個NCAA冠軍。這時的奈特,對布魯明頓的居民來說,已經不是人、而是真神了。他的身價也隨之水漲船高,演講的收費雖然一再上漲,但仍然滿檔期而分身乏術。
兩次冠軍的榮耀,使奈特變得越加高傲,往日的冷酷變成沒有理由就發作的暴躁,無端地發脾氣開始使人難以忍受。托馬斯在獲得冠軍后就中途離校的,其原因一直是個迷,我想奈特的脾氣應該是原因之一。
4 1984年奈特被選為參加洛杉磯奧運會的美國國家男籃主教練;那一年的美國男籃仍由大學球員組成卻是人材輩出,當一批包括喬丹、尤因、穆林、帕金斯、阿福德等好手齊集一堂時,連查爾斯·巴克利、卡爾·馬龍等等都要被摒除在外,惟一的解釋是奈特不歡迎“革命份子”。這12名以服從教練為第一的球員所組成的美國隊,當然以全勝的成績獲得了冠軍。這使得奈特的聲望已經達到了最高點。1985年2月23日印大對普度大學之戰,全美電視轉播,這是一場十強聯盟的比賽,十強聯盟是美國大學競爭最激烈的體育聯盟之一,聯盟各校的對抗,照例是最引人關注的大事;那天印大到普度去打客場。高傲的奈特根本沒有把普度放在眼里,事實上普度一直是印大手下的敗將。
但那天印大手風不順,一直落后,奈特最恨的就是輸球,他屢次對裁判的判決質疑,最后裁判火了,吹了奈特一個技術犯規。這無疑是火上澆油,氣急攻心的奈特順手抓起場邊一把折疊椅,就往場內丟了過去。巨大的聲音震撼了全場,大家都被他的舉動驚呆了。裁判對于奈特的行為也呆了三秒鐘,加重判了他兩個技術犯規,連同先前的一個,一共是三個,按NCAA的規定,奈特被逐出球場;當他走出球場時,還在大聲抗議不休。全場觀眾有的大聲嘲笑、有的高聲叫好、有的怒罵、有的狂噓。這一幕鬧劇以后,每當印大來普度比賽時,普大學生就模仿奈特擲椅子的動作演出鬧劇,用以刺激奈特。
一向以“君子以禮相爭”為標榜的NCAA,一切行為準則都被奈特破壞殆盡,但他們又抓不到奈特的小辮子,沒有辦法對他和印大進行懲戒。因為奈特從來不做違反NCAA規定的事,他不以考試舞弊的方式招收球員、他不允許球員逃避課程、他從因球員的成績而向教授游說、他一定要他的球員拿到學位,他的球員比一般學生更像學生。
除了擲椅子事件之外,他的若干行為也引人側目,如1987年3月在對路易斯安那大學的NCAA八強之戰時,跑到記錄臺用拳頭敲打桌子、結果印大被罰款10000美元,并責成校方對奈特加以“申斥””。同年11月21日,前蘇聯代表隊訪問美國和印大打友誼賽,印大一路落后,奈特就一路對裁判抗議,結果被判三次技術犯規出場,下半時他索性把球員拉走罷賽,事后他又被印大“申斥”。此外,他在練球時對球員有一些如掐脖子的粗暴行為,也陸續傳了出來,其中最可笑的一說是他把一名球員吊在樹上鞭打。另外,也有人說他對待黑人球員特別兇狠,有種族歧視之嫌。但經過調查,大多事出有因、查無實據。
1986-87賽季,奈特培養了四年的1.80米的后衛阿福德(Steve Alford)已經成了氣候,他連同另一名后衛斯馬特(Keith Smart)、前鋒卡洛韋(Rick Calloway)、達爾·托馬斯(Daryl Thomas)、中鋒加瑞特(Dean Garrett),構成一個很不起眼、但卻很扎實的陣容,在賽季中打出24勝4敗的戰績,進入季后賽一路過關斬將并再一次打進決賽;那場球印大的確非常幸運,最后5秒鐘印大還以72比73落后西瑞克斯一分,斯馬特情急在左底角15英尺處冒險跳投,居然投中,西大反攻無效,印大獲得冠軍,這是奈特為印大獲得的第三個NCAA冠軍。
三個冠軍使奈特成為著名的美國大學籃球傳奇人物,他對于連續不斷的電視訪問感到厭倦,但人怕出名豬怕胖,處此情境他也只好每天奔走各地,大談其所謂“奈特籃球經”了,其實他的成功和他的籃球訓練方法、戰略、戰術毫無關系,他的成功在于他的帶兵哲學和領導風格,而哲學和風格是與生俱來的,是不可傳授的。
1988年4月25日,他接受NBC電視臺新聞華裔主播宗毓華(Connie Chung)的訪問,主播問他一個問題是“當輸球時,你的感覺如何?”這是一個垃圾問題,奈特回答得更垃圾,他說:“就像一個女人被強奸了。當你不能反抗時,就不如放松自己、享受它吧。”這段驚世駭俗的談話從全美電視網傳送到每個家庭之后,惹起的風波之大,可想而知,各地衛道士紛紛開罵,使奈特幾乎招架不住。我想他之所以如此回答,原因有三:一是主播對他這個教練的提問非常幼稚,使他感到不耐煩;二是主播是女人,而他有濃厚的大男人主義、借此羞辱她;三是急于解釋他不是太重視勝負。

離開球場之后,奈特依然頗為懷念自己的光輝歲月,可惜時光不再,他也只能乖乖認輸。
奈特的籃球哲學和思想也許會流傳百世,但老的本身就是他退休的理由。
5 從1987-88年賽季以后,印大的風光似乎一去不回,其中也只有在1992年進入過NCAA的前八強,其余都乏善可陳。分析原因有以下幾個:一是雖然奈特的年紀并不大,但是多年以來的勞心勞力,使他的身心俱疲,三個冠軍的榮耀使他下意識地滿足了,再也承受不住印大幾萬人對他的壓力了;二是NCAA的大環境在改變,他已經不能夠用他以往那一套“榮譽、責任、服從”去說服球員,何況他壓根不屑用狗皮倒灶的手段去吸收球員入隊;三是他的旁鶩太多,世界各地紛紛請他去舉辦籃球講座,使他不能專心于印大籃球隊。球隊戰績不佳,在沒有嘗過甜美的果實以前,大家會齊心鼓勵、眾志成城,但在嘗到過甜頭以后再吞苦水,就會秋后算賬,何況在暗處正有不少人在等著卡位。以往被視為雞毛蒜皮的一些小事,現在都成了大案子,電視上三天兩頭播放有關他的舊聞。1999-2000賽季,逼得校長布蘭德(Myles Brand)下令組成調查委員會,徹底調查那些陳年往事。
調查報告出爐提交學校董事會,校長認為他對學校的貢獻有目共睹,建議“留校查看”,無異議獲得通過。但奈特卻仍然我行我素,不改舊態,對球員高壓依舊,使校長傷透腦筋。2000年9月7日,一件事終于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名19歲叫哈維(Kent Harvey)的大一球員在見到奈特時打招呼:“嗨!奈 特, 好 嗎? (Hay,Knight,what’s up?)”,這種直呼奈特名字、而且不加“教練”兩個字的輕浮語氣,犯了奈特的大忌,他不能容忍這種沒有禮貌的行為,于是一把抓住哈維,疾言厲色的告誡了哈維一番,這個舉措也立刻被有心人大肆宣揚、并且搬上報紙和電視。
三天后,2000年9月10日,布校長宣布解聘奈特。這是一件轟動全美國的大事,12日ESPN為此訪問他,在訪問中他否認校方對他的指控,并直指有人在幕后操縱整個事件。但校方不可能收回成命,他的離去已成定局。
奈特的印大后援會對他的去職表示抗議,在布魯明頓放火鬧事,由于警察迅速制止,才未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13日,他的后援會共計集聚了8000人,在校園里為他舉行告別會。現場主客言詞悲壯,有如易水送別。
2000-01賽季,奈特失業了,不甘寂寞的他也透過經紀人四處找工作。2001年3月23日,德州技術大學和他簽了一張5年的合約;他成為德州技大的教練。德州技大遠在南方,離他生長、發跡、熟悉的中北部實在太遠了,而且德州技大的規模又遠小于印大,一只曾經輝煌過的猛虎,雖老威風猶在,他是不甘就此終老的。但已經65歲的他,屈于現實的環境,也只有書空咄咄了。
奈特也許還不愿意退休,但歲月不留人,完成德技大的契約以后,應該就是他引退之時。長江后浪推前浪,時代的轉輪是不允許老人戀棧的。名將麥克阿瑟曾經說過:“老兵不死、但會慢慢凋零”,很多老人常說“這是什么時代?時代變了。”沒錯,這是一個急速變動的時代,不能跟著時代進步的老人,退出江湖是惟一的道路。奈特的籃球哲學和思想也許會流傳百世,但老的本身就是他退休的理由。
奈特用帶部隊的方式帶球隊,這在上個世紀中后期是有效的,包括伍登、史密斯等等,莫不強調“榮譽”、“責任”和“服從”,只是奈特執行得更徹底而已。但這種父權思想在20世紀后10年就已經破產了,民主和自由的思潮取而代之。我們肯定他的領導方式、也同意他的統御哲學,但那是20、30年以前的事。不論對錯,時代變了,已經擁有一切榮耀的老奈特,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