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靜,韓小島,張 皓
(山東省青島市中心醫院,山東 青島 266042)
女性壓力性尿失禁(SUI)是指當婦女咳嗽、大笑或運動引起腹壓突然增加時,在不伴有膀胱逼尿肌收縮的情況下,尿液不自主地由尿道外口流出或溢出[1]。SUI好發于中老年婦女,該病發病率為14%~31%,其中以輕中度SUI在臨床中最為常見[2]。該病的發病與年齡、盆腔手術、陰道分娩、絕經后雌激素降低有關,可對婦女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并產生一系列社會交往、心理以及衛生問題。目前,臨床中對輕中度女性SUI治療主要采用保守治療,包括電刺激療法、盆底鍛煉以及藥物治療,其中傳統的盆底鍛煉是臨床最常用的療法,但部分患者治療后膀胱制約功能、盆底肌力及尿動力學改善情況不甚滿意[3]。近些年隨著中醫技術以及中醫藥治療的不斷發展,臨床醫師逐漸把治療輕中度女性SUI的思路轉向中醫治療上來。本研究觀察了艾灸聯合自擬益氣補腎湯治療輕中度女性SUI的療效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中輕度女性SUI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年齡40~65歲,均為經產婦,患者西醫診斷符合《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和治療指南(試行)》[4]相關標準,且均為輕中度SUI;尿失禁Gullen 分度為I~Ⅲ度;中醫診斷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及文獻[6]中的脾腎兩虛型。排除重度SUI、泌尿系統感染、泌尿系統腫瘤、充盈性尿失禁、不穩定膀胱、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腦卒中、脊髓損傷)造成的尿失禁者,伴高血壓、糖尿病、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者。隨機將患者分為2組:觀察組60例,年齡41~64(51.4±7.2)歲;病程(2.5±0.3)年(3個月~6年);輕度23例,中度37例;Gullen分度Ⅰ度16例,Ⅱ度28例,Ⅲ度18例。對照組60例,年齡43~64(51.9±6.0)歲;病程(2.8±0.4)年(5個月~6年);輕度25例,中度35例;Gullen分度Ⅰ度11例,Ⅱ度29例,Ⅲ度20例。2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進行盆底肌鍛煉,包括耐力、力量及協調力訓練。患者仰臥膝屈膝,雙腳掌平放于床上,膝蓋處于外展位,囑患者收縮會陰肌,維持10 s,放松休息10 s,重復10次。結束后叮囑患者做肛門縮緊動作,收緊5 s后放松10 s,重復5次,訓練時注意調整呼吸,上述盆底肌鍛煉每天3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艾灸聯合自擬益氣補腎湯治療:用艾條每日灸關元、中極、腎俞、膀胱俞,輪換熏灸至皮膚紅熱為止,30 min/次,2次/d;益氣補腎湯組成:黨參15 g、黃芪30 g、白術15 g、升麻12 g、柴胡10 g、陳皮15 g、當歸12 g、山藥12 g、菟絲子10 g、烏藥8 g、益智仁10 g、芡實12 g,上述藥物加水500 mL煎煮,1劑/d,分早晚2次服。2組均以4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1.3觀察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1個療程、2個療程后檢測2組以下指標:①總排尿量、失禁頻率、尿墊試驗尿漏量(≥1 g為尿失禁,而<1 g表示非尿失禁)[7]、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尿失禁問卷簡表(ICI-Q-S)評分(評分越高表示尿失禁病情越嚴重)[8];②利用廣州市衫山醫療器械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壓力治療頭檢測患者盆底肌力,囑患者取仰臥位,將壓力治療頭緩慢送入陰道內(深度為5 cm),觀測患者在陰道自然張力下以及收縮會陰后的壓力表數值,根據數值將盆底肌力分為0~Ⅴ級,級別越高則表示盆底肌力功能越好;③采用德國ANDROMEDA公司生產Ellipse型尿動力檢測儀檢測尿動力學,記錄尿道最大閉合壓力(PMUC)、尿道最大測量壓(PMU)、Valsalva漏尿點壓(PVLP)、最大膀胱測壓容量(PQmax)、最大尿流率時逼尿肌壓力(VMCC);④采用尿失禁生活質量問卷(I-QOL)評估患者生活質量,該問卷包括社會障礙、心理影響和行為限制3個維度,總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9]。

2.12組治療前及治療1個療程、2個療程后總排尿量、失禁頻率、尿墊試驗尿漏量、ICI-Q-SF評分比較2組治療1個療程、2個療程后總排尿量、失禁頻率、尿墊試驗尿漏量、ICI-Q-SF評分均明顯改善(P均<0.05),且觀察組上述指標改善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及治療1個療程、2個療程后總排尿量、失禁頻率、尿墊試驗尿漏量、ICI-Q-SF評分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2組治療前及治療1個療程、2個療程后盆底肌力檢測比較2組治療1個療程、2個療程后盆底肌力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P均<0.05),且觀察組盆底肌力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及治療1個療程、2個療程后盆底肌力檢測比較 例(%)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2組治療前及治療1個療程、2個療程后尿動力學參數比較2組治療1個療程、2個療程后尿動力學參數均明顯升高(P均<0.05),且觀察組各指標改善情況顯著均優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3。
2.42組治療前及治療1個療程、2個療程I-QOL問卷評分比較2組治療1個療程、2個療程后I-QOL總分及社會障礙、心理影響和行為限制維度評分均明顯提高(P均<0.05),且觀察組上述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4。
SUI被認為是影響婦女健康的最常見的5種慢性病之一,中老年人群是其發病的高危群體。關于SUI的發生機制目前還不甚明確,其中年齡大、肥胖、行動障礙、分娩次數多的人群SUI 發生率顯著升高[2-3]。女性SUI患者除了表現為典型的尿液不自主流出或溢出癥狀外,還存在一定程度的尿動力學異常和盆底肌力減弱現象。由于此類患者腹壓增高,能夠引起尿道括約肌及膀胱逼尿肌去神經支配,患者尿動力學檢測中相關參數如PMUC、PMU、PV-LP、PQmax、VMCC均出現一定程度的降低[10]。此外,女性SUI患者由于腹內壓升高(咳嗽、運動時),可拉伸盆底組織,對盆腔肌肉造成一定程度的機械性損害;持續增高的腹壓亦能夠引起盆腔血液回流受阻,引起盆底結締組織以及肌纖維血液供應障礙,間接導致細胞外基質成分以及肌纖維電生理異常,最終出現盆底肌力減弱,盆底支撐力降低,導致尿失禁發生[11-12]。因此,如何改善患者尿動力學以及增強盆底肌力已經引起諸多臨床醫師的格外重視。

表3 2組治療前及治療1個療程、2個療程后尿動力學參數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觀察組比較,P<0.05。

表4 2組治療前及治療1個療程、2個療程后I-QOL問卷評分比較分)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近些年,對于女性SUI患者的治療主要采用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外科手術通常適用于重度女性SUI患者,臨床中絕大多數輕中度女性SUI患者一般采用保守治療。目前,盆底功能鍛煉被公認為是治療中輕度SUI的首選治療方法,該治療能夠通過主動運動來增強患者盆底肌肉的張力和收縮力,改善神經傳導功能,提高括約肌力量,為患者盆底提供可靠穩定的支撐力,維護膀胱頸和尿道的正常位置[3]。雖然盆底功能鍛煉具有一定的療效,但仍有部分患者病情控制及預后的改善不甚滿意。為改善治療效果,近些年中西醫結合治療逐漸應用在了臨床當中,且獲得了獨特的臨床療效。
中醫學將女性SUI歸屬為 “小便不禁”“膀胱咳”“遺溺”等范疇。現代中學學家認為該病的發病病機為脾腎兩虛、中氣下陷、膀胱不約,并建議治療該病應當堅持益氣補腎、健脾[13]。鑒于以上中醫理論,本研究采用自擬益氣補腎湯治療,方中黨參、黃芪能夠補中益氣;升麻、柴胡升舉清陽;白術、山藥健運脾胃;當歸養血和血;陳皮理氣和胃;烏藥溫腎行氣散寒;益智仁、芡實、菟絲子補腎固澀、收攝小便。本方配伍合理,諸藥相合,共奏益氣固攝、溫陽補腎之功效。此外,中醫學認為SUI是因腎氣不足、下元不固、膀胱失約所致,而陰道緊縮度降低、盆腔器官脫垂正是由于正氣內虛、胞絡松弛導致不能收縮胞官所致[14]。因此,刺激關元、中極、腎俞、膀胱俞等相關穴位具有充益腎氣、固攝下元、振奮膀胱功能之功效[15]。本研究通過艾灸腧穴聯合自擬益氣補腎湯治療女性SUI,灸藥結合,相互促進,發揮協同效應,共同起到了調節氣血、溫腎固攝的中醫療效,最終發揮了激發膀胱功能,提升子宮位置,恢復了膀胱的制約功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治療后總排尿量、失禁頻率、尿墊試驗尿漏量、ICI-Q-S評分、盆底肌力、尿動力學參數及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改善,且觀察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提示艾灸聯合自擬益氣補腎湯治療輕中度女性SUI患者療效確定,能夠有效恢復膀胱的制約功能,減少失禁頻率及漏尿量,改善盆底肌力及尿動力學,并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賈俊華,夏志軍. 不同生物反饋電刺激方案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療效[J].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5,44(8):717-720
[2]關文暢,白楓,李輝,等. 雌激素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絕經后輕中度壓力性尿失禁的臨床研究[J].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6,30(3):307-308
[3]周蓉,吳君. 盆底肌功能鍛煉防治產后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作用[J]. 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365-367
[4]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婦科盆底學組. 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診斷和治療指南(試行)[J]. 中華婦產科雜志,2011,46(10):796-798
[5]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219
[6]魏俊英,徐立然,鄭志攀. 女性壓力性尿失禁中醫辨證施治[J]. 中醫學報,2010(6):1192-1193
[7]Yu BB,Xu HM,Chen XL,et al. Analysis of coping styles of elderly womenpatients with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J]. Int J Nurs Sci,2016,3(2):153-157
[8]崔英善,崔仁善. 基于自我效能理論的盆底肌鍛煉對女性壓力性尿失禁、陰道壓力及性生活滿意度的影響[J]. 延邊大學醫學學報,2016,39(2):111-113
[9]范衛群. 盆底肌肉鍛煉聯合生物電刺激療法治療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療效和尿動力學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14,29(3):471-473
[10] 文建國,朱文,楊黎,等. 動態尿動力學與常規尿動力學檢查評估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對比研究[J].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3,34(2):116-119
[11] 萬曉慧,古麗娜·阿巴拜克力,丁巖,等. 產科因素對壓力性尿失禁的發生及盆底肌力的影響[J]. 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4,37(8):1037-1040
[12] 馮玲. 生物刺激反饋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可提高輕、中度壓力性尿失禁時盆底肌肉收縮表面肌電值[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33):5346-5350
[13] 哈斯葉提古麗·買買提. 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中西醫治療進展[J]. 醫學綜述,2014,20(21):3899-3901
[14] 姚嵩梅,薛君來,高永梅,等. 補中益氣丸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5):3037-3039
[15] 張娟娟,鄧小云,許可可,等. 中藥配合艾灸及盆底肌鍛煉治療早期產后尿失禁36例臨床觀察[J]. 中醫藥導報,2011,17(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