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風軍
當前,對于紙包裝企業而言,全面質量管理是促進企業質量優化、產品創新的重要手段。全面質量管理的關鍵在于細節的把控。筆者認為,紙包裝企業要優化紙包裝產品質量,應關注一下四大層面:紙包裝產品試制過程、原材料及輔料的檢驗、簽樣管理與控制、過程巡檢與出廠。
紙包裝產品試制過程
紙包裝產品試制過程是產品全面質量管理最早的孕育階段,因此產品試制過程的質量管理,是紙包裝企業整個質量管理的首要環節。基于此,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市場部在接件時,應對自己公司所能做的產品做到心中有數,知道公司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能達到什么精度,然后再去跟客戶溝通,最好是在跟客戶溝通時讓工藝技術人員介入進來,共同協商應對。
其次,工藝技術部在精心工藝策劃時應首先考慮印刷方式。例如客戶要求的生產用紙為PET覆膜的亮金卡紙,就要考慮用絲印,設計制作時就不能用太多的網點,而要多用實地塊。另外,打樣用紙應和批量生產用紙一致,但大部份中小型紙包裝企業都是習慣先進行產品試制,再購買紙張批量生產,由于紙張存在不可避免的色差,就容易出現在批量印刷時,印刷出來的產品跟試制的產品出現色差,嚴重時批量報廢。解決的辦法是在設計制作時盡量使用專色,這樣就可以根據紙張顏色來調整油墨色相,從而達到與試紙的產品色相一致。
在上機批量生產前,一定要由工藝、質檢部門共同對菲林、樣張及工藝策劃書等技術文件進行工藝審查。審查的內容一般有以下幾項:
1.菲林的數量是否準確。因為有時會遇到產品進入生產,要曬制印版時才發現差一張或兩張菲林。雖然看起來是一個小問題,可以找制版公司重新發排菲林,但這樣可能會耽誤時間,從而影響交貨期。
2.菲林的藥膜方向是否正確。一般膠印藥膜面應為背面,而絲網印的藥膜面應為正面,藥膜的方向最終會影響曬版的效果。
3.產品的成品尺寸及其構件尺寸是否正確,如果客戶所加工的產品是平面產品,只要成品尺寸正確就可以了,如果為立體產品(如產品包裝),則還需檢查其它構件尺寸,諸如盒底、盒蓋、盒舌等。
4.圖文有無亂碼,擺放的位置是否符合客戶要求。由于大多數制版公司的電腦使用的軟件均為盜版軟件,所以有時會不可避免的出現亂碼的現象,如不及時發現而加工成產品,后果可想而知。另外,有的客戶會根據個人喜好,要求某個特定的圖文擺放在某個位置,這時就要特別注意,不能由設計人員按自己的想法隨意擺放。
5.拼大版的方式是否合理,包括該出血的地方是否出血,是否有利于節約材料以及是否對生產加工各工序有影響。
6.分色情況是否符合工藝策劃輸出要求。
7.網點層次設置是否合理,各色的網點角度是否正確,以免出現龜紋。
8.套印精度是否符合要求,特別是有時候一套菲林有一張報廢,需單獨發一張,但由于菲林發排機的原因,單獨發的與前面發的往往會套印不準(菲林本身就套不準),當然,這種現象可以通過設置陷印來解決。
原材料和輔料的檢驗
進料檢驗是紙包裝企業對外購物料的質量驗證,即對采購的原輔材料、外購件、外協件及配夽件等進行入庫前的接收檢驗。為了確保外購物的質量,進廠時的收貨檢驗應由專職質檢人員按照規定的進料檢驗作業指導書進行嚴格檢驗,進料檢驗指導書應由質量管理部門詳細策劃,包括檢查內容、檢查方法及檢查數量等。
進料的檢驗程度應取決于公司對供方質量保證體系的信任程度。進料必須要求供方提供合格證或其它合法證明,否則應拒絕驗收。供方的檢驗證明應符合公司的要求,至少應包括影響物料可接受性的質量特性的檢驗數據,一般為出廠檢驗報,進料檢驗中最關鍵的是對原輔材料的檢驗。
關于原輔料檢驗,如果有檢測儀器,直接用檢測儀器檢測最好。但是從管理成本考慮,很多的紙包裝企業并沒有配置比較完善的相關檢測儀器,或者并沒有對所有的指標進行檢測。大部份紙包裝企業均采用兩種方式:
首先,對曾經多次使用且證明質量穩定,由合格供方提供的主要原輔材料或零星次要原輔材料均實行免檢,但是免檢并不等于不檢,免檢是對數量、規格、外包裝等進行驗收而不進行內在質量檢驗,且免檢原輔材料的名單應實行動態管理,如果有連續的異常情況出現要進行調整。
其次,就是通常所說的用檢測儀器檢測內在質量,一般由生產技術部門與質量管理部門共同商定驗收標準,由質量管理部門根據驗收標準制定檢驗作業指導書,嚴格按照檢驗作業指導書對原輔料進行檢測,如現有檢測儀器無法檢測,可采用上機試用的方式。
簽樣管理與控制
簽樣包括客戶簽字樣和生產各工序首件樣。客戶簽字樣一般在產品試制完成且客戶簽字認可后產生。客戶簽字樣是客戶對所訂購產品要求的具體化,是生產各工序生產產品的依據,客戶簽字樣應在生產各部門、各工序之間傳遞時,由專人辦理嚴格的交接手續,以便于追溯。要把客戶簽字樣作為客戶財產由專門的部門來管理,并建立樣張、樣盒檔案,以供生產中使用和查找,樣張、樣盒的保管應確保其不被損壞。相關人員若需使用樣張、樣盒時,應辦理借用簽字手續,并及時歸還給樣張、樣盒管理部門,丟失客戶簽字樣應作為重大事故來處理。
生產部門在進行生產時應先由機臺操作人員按樣張及工藝要求校準規矩,并嚴格自檢,然后由車間專職品質管理員或車間主任根據客戶簽字樣、公司產品質量標準及工藝要求簽定首件樣。首件樣中最重要的是印刷首件樣,簽印刷首件樣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項:
1.首先讀施工單、工藝策劃書、樣張、樣盒等有關技術性指導文件;
2.所印刷的版面內容是否全部印出來;
3.同樣張的色相是否有差異。應達到主要部位色彩無色差,次要部位無明顯色差;
4.商品條碼印制是否合格。先目測條碼上是否有雜點,實地條印刷應飽滿、不沙,然后用條碼檢測儀檢測;
5.套印是否符合要求,有無明顯漏白;
6.注意是否對后面工序有影響;
7.是否符合客戶其他要求。
過程巡檢與出廠
全面質量管理都強調預防為主,但檢驗不能削弱,對于紙包裝企業而言這一點尤為重要。質量管理部門應對過程巡檢做詳細的策劃,從質量成本考慮,策劃一定要有重點,如果重點太多或都是重點,則物極必反,那最終反而沒有重點了,結果是人、財、物的浪費,增加質量成本。從管理效果考慮,策劃一定要詳細,要讓操作者詳細知道什么人、什么時候、該巡檢哪些地方、檢查的頻次、檢查的方法(包括用什么檢測工具)。
出廠檢驗時全面檢查成品質量是否符合產品標準和客戶要求的最后一次機會,是公司質量保證的重要內容。出廠檢驗必須嚴格按照策劃的程序進行,只有在程序中規定的各項活動都已完成,以及有關數據得到認可后,產品才能出廠。不管是書刊印裝還是產品包裝印制,好多紙包裝企業都實行全檢,由專門的檢驗人員對照產品標準逐項進行全部檢驗,并填制出廠檢驗報告,加蓋檢驗章。
過程巡檢及出廠檢驗的目的不僅僅是要挑出廢品,還要收集和積累大量反映質量狀況的數據資料,改進質量、加強質量管理,提供準確的信息和情報。這就需要系統的掌握公司、車間、班組及機臺在一定時期內的質量的現狀及發展動態。而掌握質量動態的有效工具就是對質量狀況的綜合統計與分析,為了有效的做好質量狀況的綜合統計與分析,要建立健全質量的原始記錄。合格品的轉庫、入庫,不合格品的返工、報廢,都要有記錄,并由質量檢驗人員簽字確認。根據原始記錄定期進行匯總統計,有關部門應做出質量變動原因分析,使公司各級人員及時掌握質量動態。
綜上所述,紙包裝企業的全面質量管理應以預防為主,但是檢驗這塊也應該加強,不應只是追求產品的全面質量,也要形成全員質量意識的企業文化,這樣對于客戶滿意度而言,才有持續的吸引空間,從而延伸出更多客戶來,擴大產品的銷售規模,獲得更好的利潤空間。